APP下载

在大生态、大数据背景下贵州省体育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思考

2018-07-16晨,程

运动 2018年7期
关键词:职能部门政府职能职能

李 晨,程 明

(贵阳学院体育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1 坚持5大发展理念

发展理念既是发展格局的策略和原则,也是动力和支撑。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5大发展理念,是强调以“四个全面”实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发展理念,是“十三五”战略格局的核心,是“十三五”规划建议的最大思想亮点,是关系到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是关系到我国能够在“十三五”期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在这场深刻变革中,体育领域与其他领域一样需要深入贯彻5大发展理念。

1.1 改革创新

贵州省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体育社会组织发展不健全,体育职能部门缺乏转移职能和相匹配的权利、资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得贵州省体育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这一工作的开展严重滞后,甚至可以说还未真正启动。贵州省体育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这一工作的具体落地实施需要根据贵州自身的实际情况,发挥本省的优势和资源,选好体育社会组织改革的试点,积极探索体育改革方式,推进体育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形成政府主导、部门管理服务、社团组织实施、社会共同参与的体育发展机制。通过改革创新,探索出适合贵州省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的道路,促进其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工作的顺利开展,走出一条不同于东部有别于西部的贵州省体育发展新路。

1.2 统筹协调

对贵州省而言,协调发展理念的提出,一方面需要积极推动体育与与经济社会的融合和协调发展,以“5大新兴产业”为契机,借助大数据的平台,大力发展“互联网+体育”,整合和协调体育社会组织的各类资源,创新形成体育产品、赛事表演、场馆服务、健身康体等多方式协调发展的营销模式和体育产业链,提高自身能力和市场价值;另一方面需要各种体育社会组织发动各类群众体育活动,实施全民健身“365”行动计划,满足普通民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需求,改变贵州省全民健身活动主要依靠政府发动的局面,促进贵州省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的协调发展,推动城乡体育均衡发展、区域体育联动发展,让多彩贵州动起来,发出贵州省体育好声音,全力建设山地民族特色体育大省、强省。

1.3 绿色健康

对贵州省来说,全省境内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一年365天有330天可以进行户外体育运动的生态优势,贵州省提出要把贵州打造成为国内首个山地户外运动大省,许多国际、国内大型的体育赛事活动纷纷落户贵州。“体育+旅游”的发展模式,是贵州省后发赶超中重要方式之一。贵州省通过发展山地户外运动,实施体育产业培养行动计划;倡导绿色低碳的康体运动,提高百姓身体素质和生活品质,推进贵州山地民族特色体育大省强省绿色健康发展。

1.4 开放合作

贵州省体育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这一工作的开展严重滞后,需要体育领域加大开放力度,加强与其他领域的沟通与合作,通过全社会的力量来积极帮助、促进体育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这一工作的有效开展。它不仅需要贵州省委省政府对于贵州社会组织发展方向和目标进行顶层的设计,需要各职能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在财政扶持、金融支持、监督管理、组织评估等方面加大扶持的力度,形成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而且贵州体省育职能部门需要转变观念,探索贵州省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式,加大机制体制的改革力度,主动积极地引导体育社会组织的发展,推进体育社会组织与其“脱钩”,整合体育资源,形成政府主导、部门管理服务、社团组织实施、社会共同参与的体育发展机制,推进山地民族特色体育大省强省开放合作发展。

1.5 发展共享

我国在2014年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充分说明国家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加强,把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作为根本目标。体育社会组织是普通老百姓参与体育感受体育最基层的组织形式,也是最直接的方式,通过扶持体育社会组织的发展,扩大其数量和规模,增加其造血能力和市场价值,其根本目的在于开展丰富多样的健身活动,满足不同区域普通民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需求,激发去参与热情,扩大我国体育人口的数量和规模。

作为贵州省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之一,体育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这一工作的开展需要与五大发展理念深度融合,依据贵州省的资源优势、发展优势和体育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创新改革、协调健康、绿色低碳、开放合作的方式,促进贵州体育行业和体育产业的发展,促进贵州省体育社会组织的发展,使其逐步具备承接主体的要素,能够有效、顺利承接政府转移职能,走出一条不同于东部有别于西部的贵州体育发展新路,推进贵州省山地民族特色体育大省强省的发展。

2 坚持职能必须转移

从全国范围来看,都已不同程度地启动和实施了体育社会组织尽快有效承接政府转移职能这一工作。但是在这种转移过程中,体育职能部门在面对“政府职能转移”和“体育社会化”时,只愿意积极主动地将“提供公共服务”等,责任性强于利益性的职能“转移”出去,并没有考虑到体育社会组织是否能够有效承接,不管由于这种转移是否导致了公共服务水平的降低等问题,急于以“政府职能转移”和“体育社会化”为由,放弃这些责任而大踏步地向后撤退。正是这种撤退,已经使得整个原基层体育职能部门经常开展的群众体育活动大幅消减,使原来广泛存在于基层的周末业余体育赛事难以有人组织。

正如前文所述,各类体育社会组织的发育不良、组织结构和功能尚未达到高效状态,因而使得贵州省在体育社会组织有效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工作上情况堪忧。如果不坚定不移地坚持政府职能必须转移的基本原则,不去扶持体育社会组织的结构优化和功能提升,或者长期持观望和无作为态度,甚至把涉及政府职能转移的改革视为可有可无,必将延误改革进程,加重体育事业滞后发展程度,降低体育事业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身心健康和快乐幸福上的实际贡献与作为,降低体育事业在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上贡献与作为。这种不利局面,不仅较为严重地伤害着贵州体育事业的发展,也不利于贵州省整体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大发展。

3 坚持政府职能部门与体育社会组织合作

贵州省是我国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都较为滞后的省份,除自然环境外,包括人才储备等诸多体育资源都较为欠缺。在这种总体环境中,要做好体育社会组织有效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工作,并借此而向社会提供丰富多样、质量优良、数量更多的体育公共服务;借此促进山地民族特色体育大省的打造,借此促进贵州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更多于发达地区。这一现象决定了我们在选择和设计的发展模式时,必须使其符合贵州省情,依靠贵州优势。在体育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工作发展模式中,如何设计和处理政府职能部门与体育社会组织关系问题,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当前,关于如何处理政府职能部门与体育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大致有4种主要模式,即政府支配模式、第三部门支配模式、双重模式和合作模式。这4种发展模式中,显然政府支配模式是贵州省的现行模式,实践已经证明了其低效性与落后性,维持这种模式,就意味着放弃改革,显然不在我们的选择之中。根据贵州省当前的实际情况,合作模式是比较适宜贵州的发展,体育职能部门和体育社会组织,合作开展公共服务,主要由政府职能部门进行宏观调控、提供资金及相关资源,而由体育社会组织借助于体育职能部门的引领和支持,借助于这些重要基础与条件而提供服务。这一模式的最大优点在于,充分发挥了政府职能部门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又充分调动和发挥了体育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和优势。并且在贵州省只有通过这一模式,体育社会组织才可能在政府职能部门的扶持下健康成长,逐步完善自己的结构、逐步提高自己的功能水平。使这一模式能真正落到实处,并充分发挥效益。

4 坚持主管部门主导、相关部门协同

在当前及未来较长的历史阶段内,如果没有政府主管部门的主动领导、督促、扶持,没有相关部门的协同,仅凭分散于各行各业的积极分子和骨干,仅凭散存于民间的各种社会力量,贵州省体育社会组织难以在结构与功能上成熟起来,难以具备有效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基础与能力。

鉴于上述,在贵州省要做好体育社会组织有效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工作,必须首先走好“自上而下”之路,而不可反向走“自下而上”之路。这种自上而下,也就是首先由政府职能部门,主动、自觉地去培植和发展体育社会组织,使其在结构上逐步完善,并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合理性、代表性、群众性和行动能力。把体育社会组织的结构完善和具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能力,作为政府职能转移的先决条件,在通过政府部门的努力而培植起体育社会组织的有效承接能力后,才能将那些应该由于体育社会组织去履行的职能转移出去。在整个体育社会组织有效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工作中,必须始终强调政府主管部门和协同部门的领导责任与,强调其对全局的主导和引领作用。

5 坚持循序渐进

贵州省体育社会组织有效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宽、影响因素众多、结构复杂、历时漫长的工作,远远不同于其他政府职能部门下放或取消审批权工作,远远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必须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其间不能排除出现反复或意外事件的可能。最应该警惕和防范的是,不管体育社会组织发育和建设得如何,是否具备了有效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能力和基础,片面强调政府职能转移,而根本不管政府职能部门放弃这些职能、停止这些工作、不再向社会提供这些服务后,是否有相关组织、相关人群承接和继续这些工作。正如笔者调查中发现的,近年来由于贵州省政府体育职能部门,在政府职能转移、体育社会化等口号的遮掩下,借口社会体育社会办,而放松对县区级行政区大众业余体育活动和周末业余体育赛事的组织,而相应的体育社会组织,又还未具备有效地承接这些职能的功能,因而导致由县区级政府体育职能部门组织开展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大幅消减,周末体育赛事几乎绝迹,导致了大面积体育公共服务水平的降低。

体育社会组织有效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工作推进的渐进性,决定了必须在政府主管部门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领导、督促、扶持体育社会组织的建设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并逐步地在体育社会组织结构与功能上具备相应的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能力和基础后,才能逐步地、有选择地向这些体育社会组织转移其可以承担、可以履行的部分职能,而不是不顾现实,不论体育社会组织的能力大小,急切地将过多职能一次性向其转移,使这种转移超越体育社会组织已经具备的承接能力。在转移和承接中,除了要强调和充分关照这种循序渐进性外,还必须在这种转移中,随时准备解决各种可能出现的、诸如体育社会组织可能出现的过分追求经济利益的企业化倾向,或主动性不够、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等工作不力的等问题,以保障体育社会组织的健康成长。应把优化体育社会组织的结构、有效地培植和发展体育社会组织行使这些职能的能力,作为重要工作目标之一,而不仅仅将职能转移作为唯一目标。待这种实践经历足够长的时间,体育社会组织独自运行能力增强后,再转移更多该转移的职能。最后实现政府职能部门将所有可以由体育社会组织承接的职能全部成功地转移出去,而体育社会组织又能有效承接这些职能的目标。

6 结 语

将第4和第5条原则结合起来,笔者认为在促进贵州省体育社会组织有效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工作中,必须既强调体育职能部门的主导作用,又强调工作的循序渐进性。形象的说法是,在这一工作中,体育职能部门对体育社会组织要做到:“扶上马、送一程、缰绳缓缓丢。”

[1]孟凡强,钟晨.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研究现状与述评[J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3(4):90-94.

[2]廖小东,马敏.现代社会管理中的社会组织发展问题探析:以贵州省六盘水为例[J ].长沙大学学报,2013,27(6):45-48.

[3]宋琦,政府职能转变视野下单项体育协会发展研究[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1,25(4):79-82.

[4]宋琦,张春合.政府职能转变视野下单项体育协会发展研究[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1,25(4):79-82.

[5]周华锋,李井海.草根体育组织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 ].广东体育学院学报,2013,33(6):23-27.

[6]杨倩,李帅.中国非营利体育组织的两种成长路径与困境分析[J ].体育与科学,2013,34(3):107-110.

猜你喜欢

职能部门政府职能职能
督办职能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探讨
发挥人大职能优势 推动建立社会治理共同体
检察版(十)
突出人大特色 发挥职能优势 持续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关于如何做好电力企业职能部门的员工绩效考核管理
延安旅游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职能探析
农村土地流转中地方政府职能的构建
我国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问题分析
常州市钟楼区楼宇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基于“管理创造价值”理念下的职能部门绩效考核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