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2018-07-14张玉颜
张玉颜
摘 要:随着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教育已经成为当前国家最为重视的问题之一。现如今教育部提出了课程改革,要求将学习兴趣应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中,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阐述了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对学生兴趣培养的方法,并列举相关案例进行详细说明。
关键词:音乐教学;艺术;学习兴趣;音乐情境
为了促使学生能够积极学习音乐,教师便需要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学生一旦有了兴趣,便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克服困难。为此,教师应当采取不同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吸引其注意力,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丰富当前教学的手段
(一)理论知识分析
现如今我们国家提出了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以此开展课程教学。这其中,师生互动是最为有效的方式,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感受音乐带来的艺术价值。为此,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应当注重课堂提问和探究,促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得到情感升华。
(二)具体案例分析
例如,在进行《平安夜》的课程学习时,教师便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形式展现不同国家地区的人们是怎样过圣诞节的。之后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随着音乐编制舞蹈。如此一来,不仅课堂气氛变得更为活跃,学生也能够感受到音乐中蕴含的强弱规律。长此以往,学生便会逐渐变对于音乐学习的态度,进而提升学习音乐的兴趣[1]。
二、利用歌曲营造氛围
(一)理论知识分析
音符是音乐的基本语言,将音符按照一定规律排列,就能形成旋律,从而进行情感表达。但是这种表达方式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和抽象性,如果教师单独针对音乐知识进行讲解,学生则很难有效理解。为此,教师便需要对学生的音乐理解进行引导,促使其能够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音乐蕴含的艺术价值。
(二)具体案例分析
例如,在进行《春节序曲》的音乐欣赏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过年时热闹的氛围,教师便需要利用欢快热闹且具有表现力的音乐创设过年的情境,以此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管多数学生已经有了过年的经历,但是却从未通过音乐艺术感受节日气氛。为此,教师便需要从速度、音色、音高以及音乐情绪等方面进行引导,利用不同的乐器展现不同的音色,促使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之后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灵活运用肢体语言,以此表达故事的内容。经过实践参与,学生能够获得十分独特的体验,进而提升对音乐课程学习的兴趣。
三、利用教师的个人魅力
(一)理论知识分析
教师在进行音乐课程授课的时候,需要透过教材本身,将自身情感融入其中,并将其传递给学生,对其造成情感冲击,促使其受到感染和影响。当教师的个人情感到位了,便能有效触及学生的心灵,进而激发学生对于音乐本身的喜爱之情。
(二)具体案例分析
例如,在学习《国旗国旗真美丽》的歌曲时,教师先根据自身对于歌曲的理解,代入个人情感,从而进行歌曲演唱。通过对两段歌词内容进行对比,能够有效表达出歌曲中洋溢着的对于祖国逐步走向繁荣昌盛的骄傲之情。否则,如果单纯依靠歌词中十分空洞的文字内容,学生们很难将个人情感融入其中。如此一来,学生跟着教师的节奏进入情境之中,进而引发自身歌唱欲望,并在之后的课程学习中认真练习,加快歌曲学习的节奏。
四、创设精彩的结尾
(一)理论知识分析
课程的结尾往往并非代表着结束,很多时候加以设计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其自主为次节课堂提前进行预习和准备,进而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投入到之后的学习活动中。精彩的结尾,不但可以对本节课程进行总结,还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2]。
(二)具体案例分析
一般而言,通常有三种方法。首先是在歌声中结束课程,如此不仅能够对当其课程的成果进行巩固,还能促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增加成就感。其次是在讨论中结束课程,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个与本节课程内容相关的知识问题,促使学生相互探讨交流,从而加强对于音乐知识的理解。最后是在悬念中结束课程,教师可以适当介绍一下次节课程的内容重点,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此一来,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便会得到提升,课堂质量和效率也会随之提高。
综上所述,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能够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音乐课程的学习中,小学教师便需要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引导,利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促使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学习的快乐,进而养成热爱音乐的良好习惯,并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未来的学习生活。
参考文献:
[1]诸葛葛.浅析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J].课程教育研究,2015(19):213.
[2]房静.浅析小学音乐教育中學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教育,2016(10):56.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