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做教育的摆渡人
2018-07-14何效遐
何效遐
摘 要: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天赋异禀、性格志趣迥异、思想品格不断变化的人,作为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只有在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加深心理学知识,努力做到区别对待、因材施教,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真正的舵手。
关键词:问题学生;教育;爱
回首18年的从教经历,见过的、教育过的问题学生不在少数,各不相同的学生,形形色色的问题,终能迎刃而解。如今细细思量,无非是“爱”字当头,对症下药;发现优点,激励为主;尊重生命,宽严相济;家校联手,双管齐下。
一、“爱”字当头,对症下药
每一个问题学生都有形成的原因或者心结。作为老师,作为班主任,我们是孩子在校的依赖,我们要关爱、呵护他们,就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他们还是孩子,他们的内心还很脆弱,肩膀还很稚嫩,他们的成长时时需要爱的浇灌。问题学生更是如此。学习上、生活上,我们要对他们更多一些关爱、鼓励,对他们的教育要更讲求策略。课堂内外,多与他们交流,努力取得他们的信任,倾听他们的心声,将心比心,用爱唤醒爱。
有病就得治病,心病也是病。望闻问切,对症下药,必不可少。
“望”,即多观察,察言观色。表情眼神最能透漏他们的心思;多关注他们的待人处事,捕捉讯息,找准切入口,旁敲侧击,循循善诱,将问题隐患排除在萌芽状态。
“闻”,即多打听,了解心声。从孩子的朋友、同学、其他老师、家长处了解他的心结所在,以便对症下药;多倾听,当孩子犯错时,先静下心来倾听,听事由,听心声,找出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法,既教育孩子,又保护孩子的自尊不受伤害。
“问”,即多询问,寻找症结。问的方式很关键,直接质问,孩子的反感叛逆心理一定会让你无功而返;由孩子关心的人、事谈起,谈心事,平等、随意;或假定别人的问题让该问题学生分析、思考,提出解决方法,引导其换位思考,从而疏通心结。
“切”,即多分析,制定药方。在前面“望”“闻”“问”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孩子问题的成因,准确把握孩子成长的脉搏,从而为他的成长制定一剂科学、合理、饱含“爱”的教育良方。
二、发现优点,激励为主
只要你留心观察,用心捕捉,就会发现,所有的孩子都有表现的欲望,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作为一名教师,育人应是首要职责;作为一名班主任,一名德育工作者,更应摒弃唯分论的偏见,及时发现每个孩子身上或隐或显的优点,用心搭建孩子展示的平台,时时关注、指导,适时予以肯定、表扬,那么,孩子会如封冻的种子,在你赏识的阳光下,将春天绽放。
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该遭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越变越糟!生命之花,在赏识中开放,在抱怨中枯萎。老师应用一双“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慧眼发现每个孩子性格中的闪光点,将其擦拭,育其滋长,也许,一朵朵万紫千红的鲜花会在赏识中绽放。
三、尊重生命,宽严相济
闲适的课余抑或在课间锻炼的口号、节奏明快的韵律操中,我们常常感叹生命的多姿多彩、神奇美妙。细看每个孩子,外貌、秉性、兴趣、喜好各不相同,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喜怒哀乐,皆呈现出生命的本真、纯洁。于是,你不得不感叹:每个孩子都是精灵。换位思考,即使他们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在他们家人的眼中,却都是独一无二的宝贝、明珠,他们承载着每个家庭的未来和蓝图。
“金無足赤,人无完人。”每个孩子都有优点,每个孩子亦都有缺点。宽严相济应是我们对待每个孩子的准则。用心改变他们的缺点,一如我们用心欣赏他们的优点一样。宽与严的标准就是尊重。一旦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尊重,就会认可你对他的爱与责——改变源于尊重。
四、家校联合,双管齐下
问题学生必与一个问题家庭有关。学校教育虽有扶正、引领、影响学生的重大作用,但家庭这个启蒙根据地对孩子的影响实在可以用“根深蒂固”来形容了。教育一个问题学生,发现一个问题家庭的问题所在,为了孩子,获得一个家庭的支持,带动一个问题家庭的改变,那么,我们教育工作者真是功不可估了。
博,好动,贪玩,厌学,叛逆,电脑迷。终于,因为伙同同学吸烟,到了不可不叫家长的地步。经过了解,博的母亲车祸去世,爸爸精神颓废,贪图玩乐,对孩子关爱太少,甚至不闻不问。博常在爷爷奶奶跟前,孩子妈妈去世后,更加溺爱孩子。从四年级后,他的成绩一路下滑,学习习惯退化为贪玩习惯,一个好孩子也变成问题学生。
看到孩子的堕落颓废,听到他多次吸烟,每次吸烟都超过5支的事实,家长痛心疾首。孩子的姑姑特意从外地回来(姑姑对他关爱有加,时时关注,有意弥补孩子缺失的母爱),陪同孩子面对事情,解决问题。孩子的父亲自责,羞愧难当。在检讨、反思、感恩信的梯度教育时,家长积极协助、配合老师,同步要求,不断引导,孩子不仅认识了错误,而且尤其珍惜回归班级的不易,学习用心了,品行规范了许多。
孩子的爸爸在经历了这件事后,亦是幡然醒悟;为了孩子,为了给孩子营造一个像样的家,应聘为公交队的司机,生活规律,工作负责,关心孩子。这无形中,给孩子以正能量感染,孩子心态逐渐阳光,生活目标逐渐明朗,一切都在向好的方面发展。
是啊,教育孩子本就不是教育工作者一方的责任,只有家庭、社会合力,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让孩子少走弯路。
参考文献:
[1]黄正芳.做无怨无悔的摆渡人[J].家教世界(创新阅读),2013(16):43-44.
[2]黄家和.“问题学生”的教育与转化[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3,20(3):95-97.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