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语文写作研究探讨
2018-07-14赵刚
摘要: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一是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缺乏目的性和规划性、教学策略不当、作文评改效率低等问题;二是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教学策略,根据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掌握议论文写作的要点,提高议论文写作的能力与水平。
关键词:写作;互批;修改;讲评
叶圣陶先生早在十多年前就谈到批改作文的一个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是啊,我们做语文教师的即便在今天,谁又没有这种辛劳却无奈的体会呢?老师认真地批改,错误被明确地指出,可下次作文照犯不误。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的整体理解是: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最终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去解决问题。具体地做好以下引导工作:
一、 寫作前引导学生进入角色,酝酿情思,发挥情感对写作的促进作用
这一环节往往被人忽略,觉得出个题目让学生去写就是了,无需多说。其实认真想一想,平时的作文训练不等同于考试;平时重在“练”的能力,而考试重在“测”的素质。从练能力的需要出发,我们怎么能出个题目丢给学生就算完了呢?张志公先生曾提出作文命题要鲜活,增强对象性,以纠正学生一种无对策、无目的为写作而写作的被动状态。这是很需要我们认真学习的,此处不赘述。我只想从情感激发的角度谈谈自己的认识。
我们平时很容易发现,学生优美的文辞,闪光的思想,并不存在于完成老师作业的作文簿上,而是存在于学生的日记里,随感而发的自由作文里。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这些文章是学生自己主动要写的,他们在写作时是沉浸在某种情感的需要里面,是他们想要说的话。写作文当然不能太自由,而且学生也未必知道感情在起作用,这就要求老师善于引导学生在平时作文中善于酝酿情思,充分利用这种情感促进思维、促进表达,变“要我说”为“我要说”,并且久之,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 引导学生互批作文,并写好综合评语和修改意见
让学生改作文,是很早就有人提出的做法,然而至今仅是作文批改中偶尔实行的辅助方法,并没有形成常规。一个重要的形成能力的步骤叫老师给越俎代庖了,其结果训练成了教师一目了然的准确和极快的批改速度,而学生则懵懵懂懂,成绩起起伏伏,其实,一篇学生作文,就作文本身讲,是可以找出许多毛病来的,教师从写作的角度对比分析评改,不可说不正确,有的甚至是深刻的。
而最能掌握学生实际的主人是谁呢?还是他们自己。他们知识水平相近,思想水平相近,又同经过一番甘苦自知写作的实践,所以没有比他们更有发言权的了。因而,学生互相批改,就是一个同学之间交流的过程。当然,老师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而且很重要的是要做好指导,确定方向,突出训练要求和评改重点。
三、 教师最后总结讲评
作文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半边天,而且主体的实践性特别强。但是,这重要的半边天现在却缩成了一小片天,且又被教师统着。因而,拓宽思路研究作文教学是很值得探讨的课题。而其中,搞好单篇作文的具体教学则是实现作文整体教学的基础,是实现作文教学目标的关键,本文正是试图从此角度探讨一些做法,求教于大方之家。
现在“语文新课标”十分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现在凡是进行语文课改的课堂教学学生热烈讨论的场面比比皆是。课堂讨论活跃了课堂气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质疑问难和合作研究的习惯。在学生的思维互相碰撞之后,课堂上每每闪现出富有精彩见地的思想火花。我以为,课堂上主要时间应该要留给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当学生有问题而自己不能解决的时候,再让学生讨论解决,老师也应是参与讨论与解决问题成员之一。只有在学生有了充分的自我感知和理解之后再进行的讨论才是有效果的。而且,进行讨论老师还要注意对时间和内容进行合理恰当的安排和调控。因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课程标准》)再者,毫无边际的课堂讨论是没有休止,也是很难有结果的。当然,通过大家的讨论,能得出一个相对较为合理的答案,也是必要的。但不是什么问题都要有个结果,存疑也可以,过程有时比结果更重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是对以前那种课堂教学只唯老师(《教参》)的理解为上,不考虑学生自己的领会如何的做法的反动。尊重学生自己独特体验,让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肯定和强化学生有时并不那么正确的“独特体验”和看法,而是要让学生对教材有自己的感知和领悟,养成自己独立思考并能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提出自己看法和见解的习惯。因为每一个人的生活阅历和认知水平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学生,我们不能苛求他们的见解要如何高明和正确。更何况对于中国语言的理解见仁见智的情况是经常有的,就正如人们常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贾宝玉”。新课标就提到要“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所以,当学生的见解未必尽然甚至谬误的时候,我们还是首先要保护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权利和积极性,同时,引导学生或老师自己平等地(不是居高临下)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说明他们见解不够合理的理由。这样做,是允许的也是必须的。
参考文献:
[1]浅谈高中语文新课改现状及应对措施[J].青年文学家,2011(18).
[2]浅析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目标[J].新课程(中),2010(06).
[3]浅析对高中语文新课标的再思考[J].中国教育论文,2011(10).
作者简介:
赵刚,山西省临汾市,山西省洪洞县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