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理学科素养下区域认知素养的培养

2018-07-14罗兵云

读天下 2018年8期
关键词:差异区域素养

摘要:区域认知是高中地理的核心素养之一,是地理学的基本认知方法,也是处理人地关系的必备知识。因为所有的地理事物和地理应用都存在于一定的区域内,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一大突出特点,学生需要学会分析区位条件,总结区位特征,把握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机理,比较和揭示区位差异与地域分异规律,评价区域开发条件与方式,促进在人地关系和谐前提下的区域发展。这些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学习困难,教师需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完善区域认知教学方式,从而帮助学生学好区域认知这一地理学习的基础和学习难点。

关键词:地理素养;地理区域;课堂活动;学导教学;启发教学

提高区域认知素养教学,需要教师勤于动脑,分析需要掌握区域地理内容的不同特点,以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来让学生对区域位置、特征、差异、联系有深入全面的理解和对区域发展提出可持续发展建议,从而提高学生区域认知水平,提高整体地理素养。

一、 融入课堂活动,了解区域位置及特征

许多高中教师认为课堂活动会占用宝贵的课堂时间,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很少用到,但是在地理教学中,如果单纯地靠抽象教学很难让学生有真切的感知,尤其是对于区域位置及特征的教学。因为在地理区域认知中,区域位置和特征可以说是基础中的基础,是所有区域认知甚至是所有地理素养的前提,对于这种基础且重要的学习,适当的课堂活动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也能够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记忆更深刻。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会注重组织学生绘制地图,这种绘制并不是要求学生从一开始就把所有的国家都描绘出来,而是根据教学的不同内容,把区域认知概念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例如,在“地球的运动”一课的教学时,笔者不仅让学生到黑板上画出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运动轨迹,还要求学生在赤道、南北回归线以及北极圈(南极圈内没有国家)分别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国家,让学生以这些国家代替纬度线来讲述地球运动的地理特征。又比如,在“大规模海水运动”一课中,笔者要求学生绘制太平洋和大西洋洋流运动,同时把沿线的重要国家标注出来,选一个地区,给其他同学讲述所学该区域的特征。这样的过程学生不仅记住了位置,在学生讲述新的海水运动的同时也复习了之前的大气运动知识,而且还把区域的洋流和气候特征做了结合。所以,把课堂活动融入教学中,对于学生了解区域位置加深区域特征有显著帮助。

二、 善用学导式教学,探究区域差异及联系

对于区域差异和联系,教师可以巧妙借助学导式教学和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来让学生主动探索,分析规律和差异,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用自己的智慧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也可以让学生更深入理解地理知识。正是因为区域认知中涉及诸多的差异和联系,利用这些差异和联系,教师加以引导,便可以让学生自主地去分析问题从而获取地理知识了。

例如,在教学区域农业发展时,我组织学生思考:为什么法国的波尔多和我国新疆地区都能成为葡萄生产的黄金地区?笔者提示学生法国波尔多位于地中海沿岸,学生自然知道了波尔多是地中海气候,再看新疆地区,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那学生便会主动地思考地中海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地中海气候典型的特点就是雨热不同期,它的夏季炎热干燥,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而温带大陆性气候整体降水就少,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所以这两个地区都是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葡萄糖分的积累。同时,两地也有差别,主要体现在社会因素上,欧洲对红酒需求量大,交通便利这是地中海地区生产葡萄的市场需求和交通因素;我国新疆地区葡萄附加值没有地中海地区开发的高,市场需求以新鲜水果为主,交通便利度也不如地中海地区。这样就通过学生自主地去学习探索地理区域的联系和差异来解释了地理现象,也助力了学生理解和记忆区域差异和联系。

三、 巧借启发式教学,提出区域发展建议

近年来,高考试题中越来越加强了对区域发展的考查,学生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区域联系,评判区域决策,学生需要将关注重点转为辩证看待区域地理环境及差异,以联系与动态的观点全面评价区域发展策略与人地关系,因地制宜地提出区域持续发展建议。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多引导学生站在发展的角度去深入剖析区域发展,教师可以巧妙借助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探索给出区域发展建议。

例如,在讲授“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区位优势”前,笔者先问学生們,“对于内蒙古草原的畜牧业发展你们有什么建议?”学生们比较摸不着头脑,随后笔者展开了对潘帕斯草原的讲解,并在此过程中除了对它的地理气候因素进行讲解外,更着重强调了阿根廷人对大牧场放牧业的改造,为了使牛肉更好地出口,他们的运输在20世纪初就用了海上冷冻船,这也成为它大规模生产的重要原因,他们培育良种牛和对牛群病害的研究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等等。然后提问学生,我们国家的内蒙古草原其实和潘帕斯草原一样是温带季风气候,适宜牧草生长,和牛羊的生长,但是为什么内蒙古草原的农业类型不是“大牧场放牧业”呢?同学们你们有什么给内蒙古草原开发和治理的建议改良现在靠天养畜的现状吗?学生们通过阿根廷放牧业的启发,很容易找到答案,纷纷出谋划策:建设人工草场、划区轮牧、加强交通建设、提高科技含量、增加附加值、开拓市场商业化发展、高度区域化生产等等。所以有些看似摸不着头脑的问题,只要教师加以启发和点拨,学生便可以找到途径。

总之,地理区域认知作为重要的地理素养,在地理学以及历年高考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需要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多多灌输区域认知,并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去有效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素养,同时,也为学生基本地理素养的提升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聂桐彤.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生“区域认知”培养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2]陈实.我国中学生现代地理实践素养培养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作者简介:

罗兵云,贵州省遵义市,贵州省遵义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差异区域素养
相似与差异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分割区域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擦桌子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在高中数学中渗透“解题差异论”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