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不容小视
2018-07-14罗红
罗红
什么是血管迷走
神经性晕厥
晕厥也就是老百姓俗称的一过性晕倒,发作时间通常很短,持续几秒至几分钟自行恢复。晕厥可以由许多疾病引起,如神经介导性因素(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情境性晕厥、颈动脉窦性晕厥)、体位性因素、心源性因素等,一般心源性因素引起的晕厥猝死风险比较大,而神经介导性或体位性因素所引起的死亡风险则较低。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血管迷走性晕厥(又称神经心源性晕厥、血管抑制性晕厥)是晕厥中最常见的病因,据不完全统计,约有80%晕厥属于此类。
虽然该病本身并不致命,但突发晕厥带来的危害却不容小觑。很多患者因此发生严重外伤,留下了永久伤害甚至失去生命。
自主神經调节功能不稳定易致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
晕厥的发生机制是短暂性脑缺血。脑组织占人体体重的2%,正常健康个体,每百克脑组织血流量大约为50~60毫升/分,占静息状态下心排出量的12%~15%。脑血流灌注与系统血压密切相关,任何原因导致脑血流突然中断6~8秒或收缩压突然降至60毫米汞柱以下,脑组织毛细血管内氧浓度降低20%以上,不能维持醒觉状态,即可发生晕厥。
人体心脏血管系统由交感神经及迷走神经系统两大神经系统支配,都属于自主神经。交感神经能让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而迷走神经则恰恰相反。如果这两大系统功能失衡,若迷走神经兴奋异常增强,会导致心动过缓和血压下降,就会脑供血不足,脑部神经产生一过性缺血,造成突发晕厥。
自主神经不受人的意志支配。其调节水平存在年龄差异。儿童时期自主神经系统发育处于不断成熟的过程,此时最易受生活方式、心理因素、体位改变、环境等因素影响,引起平衡失调。因此,血管迷走性晕厥在儿童时期常见。青少年(尤其是女孩)内分泌功能不够协调,容易产生对自主神经的抑制性变化,使迷走神经传出冲动增加,交感传出冲动减弱,使心脏的神经支配由交感优势很快转化为副交感(迷走神经)占优势,起到了功能性去交感作用,使外周血管舒张,血压进一步降低,心率减慢,脑血流减少,导致晕厥。
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是一种功能性晕厥。由自主神经介导,多种因素触发周围血管扩张,进而导致一过性脑缺血,表现为短暂意识障碍,同时肌张力丧失,不能维持站立姿势而晕倒。
晕厥发生前极易误诊、漏诊
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多见于学龄期儿童,女孩多于男孩。该病发作时查体可见血压下降、心跳缓慢、瞳孔扩大等体征,发作间期常无阳性体征,给诊断带来极大困难,且常常没有明确的结果,因此极易误诊、漏诊。临床中,常有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被误诊为癫痫。
该病通常表现为立位或坐位起立时突然发生晕厥,发病前可有短暂的头晕、注意力不集中、面色苍白,视、听觉下降,恶心、呕吐、大汗、站立不稳、视物模糊、眼前发黑等先兆症状,严重者可有10~20秒的先兆。如能警觉而及时躺下,这些症状可缓解或消失。
通常,长时间站立、情绪激动、恐慌、疼痛等,尤其在闷热的车厢、浴室等易诱发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发病初时心跳常加快,血压尚可维持,以后心跳减慢,血压渐下降,收缩压较舒张压下降明显,当收缩压下降至80毫米汞柱时,回流到心脏的血液减少,心脏输出量相应减少,因而产生脑部神经一过性缺血,表现为短暂意识障碍,同时肌张力丧失,不能维持站立姿势而晕倒。典型的晕厥发作是短暂的,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意识完全丧失的时间一般不超过20秒。个别晕厥发作时间较长,一般不超过5分钟。少数病人伴有尿失禁,醒后有乏力、头昏等不适,严重者醒后会出现遗忘、精神恍惚、头痛等症状,持续1~2天症状消失。
晕厥后如何紧急处理
儿童、青少年一旦突发晕厥,家人不要惊慌失措,不要急于搬动或扶起。应将孩子置于平卧位,让其多躺一会儿,有助于增加脑供血,促进苏醒。一般在平卧数十秒至1~2分钟后,孩子会自行苏醒过来。待孩子苏醒后,家长应仔细检查孩子有无受伤,并拨打“120”急救电话,送孩子去医院进行全面检查,以查明原因,更好地防治。
对于晕厥病人,我们一般按五个步骤做紧急处理。第一步,迅速拨急救电话,等待专业人员救援。第二步,将患者置于平卧位,头低位平卧或抬高下肢15秒,以增加脑血流量。第三步,摔倒在地的患者应就地平卧,仰面朝天并检查有无外伤。第四步,松开患者的衣领,若意识未恢复即应使头后仰、抬起下颌,以防止舌根后垂阻滞气道。第五步,若患者意识迅速恢复,不要立刻起身,应再平卧几分钟后再坐起,然后站立,有的需30分钟左右才能站立。
新型检查方法诊断效果好
在诊断该病之前,首先要排除心脏和脑部疾病,通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等了解有无先天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等心脏疾病。通过脑电图、头部CT或核磁共振排除脑部疾病,如癫痫、脑血管畸形、脑出血、脑血栓等。因为该类疾病预后差,如不及时发现将会导致患儿严重后果。
如果通过各种检查没有发现上述疾病的可能,但患儿表现与前面表现相似,且年龄在儿童或青春期(尤其是女孩),就要高度考虑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目前对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有一定诊断意义的是倾斜试验。正常人由平卧位改变为头向上倾斜60~70度时只会引起血压轻度下降、心率反射性增快;而迷走神经性晕厥患者在倾斜20~45分钟后可出现血压显著下降、心率减慢或二者同时存在。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防治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防治目标,是减少严重晕厥事件发生的频率及减少外伤。①避免诱囚。血管迷走性晕厥常由某些因素触发,有些患者可能只在特定情况下发作,因此,要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危险因素,同时尽量避免触发这些危险因素。②改善生活方式。每天至少摄入2升液体和约7克盐,以升高血压,增加血容量,减少晕厥发生的频率。③及时识别晕厥前兆症状,出现不适症状时及时采取坐位或平卧位,抬高腿部,避免摔伤。④身体等长抗压训练。进行手臂和腿部的屈伸运动,有助于防止晕厥发生,这可能与骨骼的挤压作用增加静脉血液回流有关。⑤进行站立训练,类似于“脱敏”疗法。让患者逐渐延长站立的时间15分钟、30分钟、1小时……逐渐适应这种体位性变化的影响。⑥若上述方法仍不奏效,则须在医生指导下应用药物治疗。对于晕厥频繁发作、心率明显减慢、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可安装心脏永久起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