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的理工科课程思政

2018-07-14邓利军向立明王书贤

科技视界 2018年29期
关键词:新工科燃油专业课程

邓利军 向立明 刘 祯 王书贤

(湖北文理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3)

0 引言

为应对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 国家实施了“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国家战略[1]。 在当前国际竞争新形势和国家发展战略新需求下,“新工科”应运而生。 “新工科”是在新形式、新背景下教育改革的重大战略选择,是今后教育发展的新思维、新方式[2]。 通过高效的思政工作提升"新工科"人才人文软实力,是落实全国思政工作会议精神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共同目标[3]。

长期以来, 理工科专业的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的讲授并不能做到“零过度”和“无缝对接”,思政教育往往存在“孤岛”困境[4]。 究其主要原因,归根结底是在理念认知、 人才培养和管理机制等环节存在盲区或漏洞。 具体体现为, 在理念上没有正确认识到知识讲授与思政教育的关系, 教师立德树人能力与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各专业各课程的思想政治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挖掘;教学运行机制不健全等[4]。 为推进“新工科”背景下的课程思政, 必须用好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在理念认知、 人才培养及管理机制等方面统一思想,做到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传授相融通[5]。

车辆工程是典型的理工科专业,《汽车理论》 课程是车辆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是伴随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升华的重要课程。 因此, 该课程思政的实施在全程育人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从车辆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出发,以《汽车理论》课程育人为例,从课程教学内容、 育人目标等方面探索理工科专业课程思政的方法, 以期为同类专业的课程思政提供一定的借鉴与示范作用。

1 理工科思政课存在的问题

与人文社科所具有的立场导向不同, 理工科普遍基于自然认知,教学过程突出对"技"的掌握及应用[6]。因此, 与人文社科相比, 理工科课程的思政教育存在一定的难度, 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往往存在以下问题:

(1)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不同频不共振[7]。虽然专业课教师长期从事教学研究, 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 但思政教学理念的积累还不够, 思政教学方法还有待提高。 具体表现为: 从专业知识的讲授到思政内容的引入过渡不够自然, 显得生硬和呆板; 思政内容的教学方法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思政课程空洞乏味。

(2)课程思政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在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往往偏重于知识的传授,而弱化思政教育,使思政教育的实践停留在表面, 无法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

(3)考试评价体系过于简单。专业课程的考评体系往往沿袭以往的考评方法, 简单地将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按一定的比例计算,得出最终成绩。 因此,这种考评体系不能反映思政教育的整体效果, 不能体现学生道德素质的发展变化。

(4)学生知行脱节。 学生在思政课上动机不纯,以获取学分为最终目的, 忽视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与能力提升。 或者思政学习与行为规范脱离, 并未将在课堂上的知识升华为平时生活、学习上的行为准则[8]。

2 专业课程思政的目标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目的。通过专业课程思政,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 利用专业优势对学生进行徳育教育, 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专业课程思政的总体目标。

在专业课程思政的总体设计上, 充分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资源, 使其与专业课程内容交互融合,使学生的专业素养与全面发展相结合, 以专业知识的掌握与道德素质的全面提升为目标。 在课程思政的实践教学中, 合理地处理知识传授与思政教育的关系,摒弃“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促使知识传授与思政教育的自然融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重视与学生的互动,引入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 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注重在教学环节中融入道德素养和行为规范教育,促进学生知行合一。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促进学生专业素养、 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培养出具有“工匠精神”的“新工科”人才。

3 专业课教学中思政教育的探索

思政教育应以学生为本,通过专业课程思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担当精神,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同时,重视"工匠精神"的培养与传承。 这就要求从课程教学方案的编写、 教学方法的实施等方面进行改革与探索。

首先,从理念认知上统一思想,使教师和学生从思想上意识到"开弓没有回头箭",切实执行既定的课程思政计划。其次,将《汽车理论》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育人目标相互交融。 《汽车理论》课程思政教学方案的总体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和育人目标分别如下:

(1) 知识目标。 掌握汽车的行驶性能及其评价指标; 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来评价汽车的行驶性能; 掌握影响汽车行驶性能的主要因素; 学会运用基本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分析、测试或计算,得到汽车性能的评价指标; 学会从设计、 使用及零部件的选用等角度提升汽车性能的方法; 掌握协调汽车各种性能之间矛盾的原则及基本方法; 了解提高汽车行驶性能的新技术;了解汽车试验、 汽车改装、 汽车竞赛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2)能力目标。具备汽车行驶动力学的系统理论知识;能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评价汽车的性能, 能分析汽车的结构参数对汽车性能的影响; 能合理选用汽车零部件、 使用和管理汽车; 能通过计算或试验手段分析如何改进汽车的设计; 具备汽车设计、 汽车试验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

(3)育人目标。 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弘扬爱国主义情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勇敢担当,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培养学生敬业、爱岗、具有创新精神,培养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引导学生用唯物辩证法的思想看待和处理问题; 培养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与服务意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良的品德。

课程思政具体实施的重点在于找准知识讲授与思政教育的结合点。 以《汽车理论》第二章的教学内容为例。 第二章的知识讲授内容是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汽车的燃油经济性是 《汽车理论》 课程中所讲授的汽车基本性能之一, 它与第一章中讲授过的汽车的动力性既有关联又有矛盾。 可将汽车动力性与燃油经济性之间的关系作为思政育人与知识讲授的结合点, 引导学生用唯物辩证法的思想看待和处理问题。 此外, 在介绍当前全球能源消耗现状时, 可以通过图片、 图表等展示当今全球燃油消耗状况, 使学生增强环保意识,提高学生节能降耗意识。 在讲授降低汽车燃油消耗量的方法和措施时,可植入“工匠精神”。 具体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育人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掌握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评价指标;掌握汽车燃油经济性的相关计算; 掌握影响汽车燃油经济性的主要因素, 能从设计和使用的角度合理选择相关参数以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了解电动汽车的特点、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工作模式及电动汽车的动力性计算。

(2)能力目标。 能正确评价汽车的燃油经济性;能计算汽车在各种典型工况下的燃油消耗量; 能从设计和使用的角度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3)育人目标。 通过图片、图表等展示当今全球燃油消耗状况, 使学生增强环保意识, 提高学生节能降耗意识; 通过汽车燃油经济性与动力性的矛盾, 引导学生用唯物辩证法的思想看待和处理问题; 通过分析降低汽车燃油消耗量的各种方法和措施, 培养学生敬业、爱岗、具有创新精神,培养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

在教学方法上,把思想教育渗透到课程教学中,结合课程教学内容、要求、特点及学生的思想实际,恰到好处地选择育人切入点, 简明扼要、 顺理成章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使思想教育自然有效; 通过融入职业道德教育案例, 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通过分组讨论教学中有效的组织和合理分工,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团队合作;开展启发式、案例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通过包括图片、动画、视频等在内的多种形式, 展示正能量。 教导学生严于律己、遵纪守法,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案例、现象启发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 讨论与探索, 提高学生使用辩证法看待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激励学生勇于挑战。

4 结语

当“新工科”遇见“课程思政”,必须将思政教育与工程人才的培养进行对接, 并重点聚焦到厚植工程师价值观和工程伦理道德上来。 从课程教学内容、 育人目标及考试评价体系等方面探索理工科专业课程思政的方法,才能让人文教育真正"融"入理工科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猜你喜欢

新工科燃油专业课程
燃油泄漏闯了祸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奔驰S500车燃油表不准
迈腾1.8TSI车燃油消耗量大
奔驰GLA200车燃油表显示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