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教育中“农创客”培育孵化路径
2018-07-14姚刚
姚 刚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7)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号召下,2015 年浙江省首次提出了“农创客”概念,通过搭建平台、对接服务、培训提升、加大宣传等多种手段,引导和培育一大批农创客投身现代农业。 据了解, 目前全省已有农创客1710 名,但我省农创客队伍力量总体还不是很强,总量不足,且还在创业之初,缺经验、缺资金、缺技术的现象较为普遍, 与乡村振兴和农业绿色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 因此, 培育和输送农业创新创业人才——“农创客”也就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现阶段主要的目标和任务。 高职农学学子不乏有各类创业的想法者,但由于经验不足或者资源匮乏,难以孵化成功,主要由于我国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 主要表现在对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和定位不够到位, 创新创业教育模式陈旧或者流于形式, 整合校内外资源协调机制匮乏等等。 高职作为我国高级技术人才教育培养的主要阵地, 肩负着输送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社会重任。 我们所在的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园艺专业是浙江省高职高专特色专业,经过多年培育,约有1100 多名高职毕业生活跃在全省园艺生产第一线, 且自主创业逐年增多, 创办各类家庭农场, 承包经营各类观赏植物的毕业学生也越来越多, 但总体农创客的比例还未达到10%,相对较低,在创新创业背景下,迫切需要培育更多实用性的农创客为全国园艺生产输送人才。 目前我们就推进园艺专业农创客孵化进程做如下几方面的改革。
1 营造“农创客”培育氛围
(1)提高创新创业培育意识。 高职“农创客”培育需要将传统的创业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升级有机融合,由原先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 “创业精神、 创新意识和创业技能”,上升为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因此,“农创客”培育需要将工作重心放在对受教育者的创新创业意识、 创新精神以及思维的培育启发上, 因此依托专业的师资建设和培训增强专业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创新创业思维、 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摆在突出位置, 培养出高素质综合型的创新创业人才。
(2)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氛围。学院一方面积极推动学生创新创业社团的发展, 鼓励各专业组建科技创新型学生团队; 另一方面定期开展创新创业沙龙、 创新创业训练营等活动, 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讲座、论坛、见面会、研讨会等学术交流活动,建设“独立思考、 自由探索, 勇于创新” 的园艺专业创新创业文化。 同时要营造支持创新创业教育的外部环境, 积极利用校内外传播媒介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及优秀创新创业典型的宣传。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 逐渐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就业观、成才观,在校园中形成了良好的创新创业精神文化和氛围,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将创新创业意识融入到专业学习实践中, 构建浓郁的“农创客”培育文化氛围。
2 创建“农创客”培育载体
(1)开办现代青年农场主创新班,并参与组建首批大学生农创客孵化班。 与金华市农业局、团市委、金华市农科院、金华市园艺学会合作,共同举办“现代青年农场主”创新班,旨在激活学生自身创造活力,提高创业兴业能力, 使之成为现代农业的领路人。 该班将在原园艺技术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上, 增开 《家庭农场与农业经营创新》、《休闲农业创意》、《休闲农业服务》、《农业创业融资与股权设置》等课程,采用小班化和双导师制,采取“3+2”教学形式,即学生“3 天校内课堂”和“2 天田间课堂”轮换学习,毕业后对接农业部“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项目创业孵化3 年,使职前、职后培养有效贯通,形成体系。 学院计划组建首批大学生农创客孵化班, 园艺专业将根据学生政治素养、创业意愿、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筛选和组织推荐。 根据专业和创业意向, 由相关专业教师担任“一对二”校内导师,建立校内导师名录。
(2)结合创业教育完善本专业的“师徒制”。 专业内已经开展基于“学、导、训、研”一体化的教学组织形式。 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理念,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结合“农创客”培育开拓和完善“师徒制”,学生依专业岗位兴趣,根据专业老师的研究方向选择导师和项目, 以生产实践项目任务为纽带,开展“导师+项目+团队”的“师徒制”制,构建“师生、生生”实践共同体。 针对每一个创新创业生产实践类项目任务, 学生首先自主探究, 制定创新创业任务实施方案,遇到问题,指导教师进行“辅导”帮助,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师徒制”中,学生通过参与创新创业项目,拓展创新创业能力。
(3)借助金华市农创客发展联合会。学院联合市农业局, 牵头成立了金华市农创客发展联合会, 除本地“农创客”外,吸收农业企业、科研机构、创投机构等加入联合会。 我们将积极利用该平台资源, 组建 “农创客” 孵化班, 同时根据孵化班学生和农创客双方的行业类型、 创业理念相似度和资源需求的互补性进行匹配形成一体化教学团队。 让学生充分接触创业实践训练。
(4)建立“双轨制”大学生农创客孵化培养模式。在资源对接形成一体化教学团队的基础上, 大学生农创客孵化班进入运作阶段, 由双导师并力开展 “双轨制”培养:一轨为教师带其进行校内常规教学,包括基础理论、专业技能、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教学;一轨为校外农创客带其下企业定岗锻炼, 包括企业运营、团队组建、 绩效管理、 新产品的应用与开发等方面的实践。 最终以培训结束后孵化班学生的实际参与创业项目孵化率作为检验培养成效的考核依据。
3 探索“农创客”培育体系
(1)探索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探索建立内容丰富、可操作性强的完整、 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在进行课程设计时需充分体现出创新创业学科的综合性特征, 既要把创新创业理念深度融入进日常专业教学工作当中, 还要注重课堂学习和实践环节的有机统一。 调动教师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研究, 探索先进的教学方法,切实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2)强化师资资源建设。 打造专业素质过硬、知识结构完善、 组成形式多样的高水平创新创业教师队伍。 一是, 要加强对原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师的能力提升培训, 可以以举办讲座、 创新创业教育经验交流会、 学术交流会、 考察学习等多种方式提升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素养以及教学实践能力。 二是, 在做好内部创新创业师资培养的基础上, 还要注重外部引进,打造一支雄厚的“双导师制”师资队伍,一方面,可以在高职院校内部选拔一批创新创业学术水平高和实践能力强的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 为创新创业教育培育骨干力量, 另一方面, 可以专门聘请在创新创业领域有所建树的社会性人才兼职任教, 充实到现有创新创业教师队伍中来。 第三, 要注意发挥大学生辅导员贴近大学生生活的优势, 通过系列活动、 创业竞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3) 加强校企合作。 依托浙江省农业职业教育集团, 优化政校行企协同育人平台, 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 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推动毕业生职业成长和可持续发展。
(4) 以 “科 技 助 农 队” 助 推 农 创 客 培 育。 多 年 来“科技助农队”开展各项科技助农服务,已取得一定成效, 形成了一定社会影响力。 在创新创业时代大背景下,借助市农创客发展联合会成立的契机,“科技助农队”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进一步深化“科技助农队”的服务理念、拓展助农形式,一方面为农创客、农业创业企业、农业意向创业人士提供技术支持、智力支撑、信息服务,帮助其克服技术或营销瓶颈;另一方面,积极投身大学生农创客“双轨制”孵化培养模式的探索,在农业后继创业人才培养方面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