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微信,轻松构建家校共育新模式
2018-07-13林春子
林春子
在信息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传统意义上的家校共育模式,如召开家长会、家访、填写信息反馈表等,已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家长的需要。如何选择一种既适应网络时代需求,又让绝大多数家长乐于接受,还便于操作,能随时引起家长关注及参与的共育新模式?笔者在工作实践中发现,班上孩子的家长基本都是80后,他们思想活跃,熟悉网络,乐于与老师及时交流,也喜欢展示自我。于是,经过多方比较,笔者选择了将微信作为家校共育的新平台,并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效果。
一、信息实时发布,实现民主管理
班级微信群的建立,得到了全体家长的积极响应,也给老师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带来了许多便利。首先,信息传递及时到位。有了微信群,学校各种通知以及温馨提示,如学校放假通知、交通安全温馨提示等,教师均可及时向家长发布,这既节省了纸张与话费,又使信息的传递更加简单快捷。其次,班级活动得到家长积极回应。为加强学校校门口交通安全,学校周一至周五都积极组织家长开展护学岗活动。记得以往每次轮到班级家长志愿者协助学校维持校门口上学、放学交通秩序时,老师就不得不向家长一个个打电话征求意见,确定时间,费时又费力。建立微信群后,类似这样的活动,教师只需要在班级群里面号召一下,班上有意向的家长便会主动在群里接龙,并自行分配好执勤的时间,既不需要教师操心,腾不出时间的家长也不需要勉强,而为学生服务的家长志愿者更是得到了班级家长的大加赞赏。最后,家长参与学校和班级民主管理。有了微信群,即使不召开家长会,教师也能和班里所有的家长共同交流商议学校及班级事务。例如去年五月份,学校计划秋季更换学生校服。为了征求家长意见,学校让教师将备选的十套冬夏装校服的款式、材质以及生产厂商均在微信群里展示,家长们通过投票,初步选出班上大多数家长喜欢的冬夏礼服装、运动装,教师将投票结果上交学校做进一步统计。最终,学校通过参考全校多数家长的选择意向以及召开学校家委会,让家长全程参与了学生新校服的厂家及款式的挑选和制作工作,真正实现了家长全面参与和监督学校管理。
二、利用微信功能,丰富共育模式
要实现家校共育,就需要教师和家长经常性的沟通。微信以其强大的功能,为教师和家长的交流共育提供了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教师可通过微信发送信息、照片、视频给家长,或是分享学生快乐的校园生活,或是交流学生近期的学习情况,或是与家长沟通学生存在的问题。而家长也可通过微信向老师反映孩子在家的表现。家校通过微信互动,加强了沟通,达成了共识,从而也就达到了共育的目的。每天,我都尽可能地把当天值得记录的事情偷偷用手机拍摄下来,如学生在竞赛中胜出是意气风发的样子,班里女生主动帮助低年级孩子拿被子的温馨场景,成绩优秀的孩子为后进生讲题专注的神情,当然,有时也少不了个别坏小子飞扬跋扈的霸道样……这点点滴滴,我在下班后便及时上传到微信与家长们分享。每次家长看到这些照片和视频,都会积极回应,他们感激老师用照片和视频为孩子们留下珍贵的童年记忆,也感谢老师及时指出孩子的不足,因此在日常交流中,家长对老师自然而然也就多了一份尊重、理解和支持。
三、分享教育资源,共同学习提高
我班学生来源广,学习基础参差不齐,而家长的文化水平也高低不一。建立微信群半年来,教师发现,文化程度高(大专程度及以上)的家长,参与孩子微信群活动与交流的积极性较高;文化程度偏低(高中程度及以下)的家长,参与孩子微信群活动与交流的积极性也相应偏低。与此同时,教师还发现班上为数不多的几个后进生,基本都出现在文化程度偏低的家庭中。鉴于此,教师决定在继续坚持定期在微信群中上传有益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方法指导外,还着重加强了对个别家长的辅导,通过积极动员,具体指导,及时反馈等方式,让文化程度较低,教育孩子积极性较低的家长不仅能清楚了解孩子在校在家的真实情况,还懂得如何与教师密切配合,来共同提高教育孩子的水平。此外,我班还支持家长积极主动分享教育资源与好的教育方法,并鼓励拥有良好教育方法的家长与后进生家长结对子,让教育理念先进又具有教育智慧的家长多向缺乏教育有效教育方法的家长多传授“育儿经”,以此共同促进家校联手,确保了家校共育的顺利开展,也使对学生的教育效果得到了最大化。
四、树立身边榜样,体验成长喜悦
吃苦耐劳、勤奋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我校学生大多孩子为独生子女,且家庭经济条件较为优越,导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学生比比皆是。为此,我每周为学生布置一道德育作业,或让孩子为家人做一道菜,或让学生学会拖地,或让学生自己收拾整理房间等。刚开始有些孩子马虎应付,家长在微信中偷偷跟我说,小孩根本不愿动手,每次都要爷爷奶奶协助完成。于是,我想了个办法,我告诉孩子们,如果在家劳动表现特别好,我就会请家长把他(她)的劳动成果拍下来,并通过微信发给我。我将评选这个同学为那一周的“劳动之星”,让他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并且在思品课播放他(她)的劳动视频,请他(她)上台来跟同学们介绍劳动心得体会。如此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很快就被调动起来了。第一周,有好多个学生家长给我发视频。我仔细挑选了三个不同劳动项目的视频在思品课上播放,孩子们可兴奋了,跟过节一样开心。每播放完视频,我先大大肯定该同学劳动过程中完成得特别出色的地方,再顺带稍稍指出一点不足以及做好这一项劳动所需要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就这样经过三四个月,不少家长反映孩子在家里边变勤快了,也掌握了一定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孩子好像也比以前懂事了。鉴于此,我决定把这项活动继续坚持下去,而且,我还要把这个方法运用到学习教育当中去。我想,每个孩子都喜欢被肯定、被表扬的,试问哪个孩子不愿意成为别人的榜样呀?就这样,通过树立身边的榜样,孩子们相互学习,良性竞争,原来让老师蛮头疼的一些问题,居然也轻轻松松解决了。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不知不觉中便成长起来了。
通过微信,老师和家长搭建了一座平等和谐的沟通新桥梁,這座桥梁拉近了老师和家长之间的距离,家校共育变得轻松便捷,大家共享教育心得,共论教育话题。总之,微信让家长和老师统一了教育步伐,统一了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促进了家校共育的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 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