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基于本科生出国(境)短期交流项目的思考

2018-07-13亓文娟袁细平程丰宁高建相

时代金融 2018年33期
关键词:国际交流保障机制本科生

亓文娟 袁细平 程丰宁 高建相

(河海大学企业管理学院,江苏 常州 213022)

一、引言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式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强调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将“国际交流与合作”作为高校的“第五项职能”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要求,对于提高我国高校教育水平和国际知名度、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形式多样,比较常见的有国际合作办学、国际会议举办和参加、师生互换、学者互访、留学生教育等形式。与本科生息息相关的形式主要包括公派出国、短期交流、联合培养(2+2项目、3+2项目、4+1项目)、参加国际比赛等。近年来各种形式的本科生短期交流项目越来越多,给本科生增加了出国(境)机会、拓展国际视野的同时,也给高校国际交流合作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本科生出国(境)短期交流项目存在的问题

(一)本科生出国(境)短期交流项目类别

本科生出国(境)短期交流项目主要是指一年以内的交流项目,按照在国外交流学习的内容,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学术型,指学生在国(境)外合作院校进行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课程学习;另一类是能力提升型,主要指学生参观国(境)外的著名高校,与相关高校的师生进行座谈交流,或针对某一特定主题开展相关活动(如领导力提升等)。

(二)存在问题

1.项目设置和管理缺乏系统性统筹。各高校本科生出国(境)短期交流项目的数量和质量各不相同,大部分高校在项目的设置、启动、管理部门等方面缺乏系统性统筹。在项目设置存在“供需不平衡”现象,有的项目学生无人参加,有些学生感兴趣的项目学校并未设置;在项目管理上也是不尽相同,不同高校将项目归属于学生处、国际处、教务处等部门管理,还有高校出现不同的项目归不同部门管理、同一项目的管理和经费归属不同部门的情况,这不仅不利于本科生出国(境)短期交流项目的管理,还影响了学校的国际化水平的提升。

2.项目实施过程协同性不够。本科生出国(境)短期交流项目主要是针对本科学生,项目启动后由学院动员组织学生报名,之后由相关负责部门进行选拔、签证办理、机票购买、与合作院校联系等事务,存在后期进展并未向学院反馈,出现信息断层。而各学院在进行出国(境)学生人数统计时往往会有信息不准确情况(如签证被拒情况并未通知学院)。

3.保障机制不完善。很多高校在本科生出国(境)短期交流项目方面缺乏保障机制,如并未制定相关的实施管理办法、对参与项目的老师和学生没有考核激励政策、项目经费有限、对项目的缺乏后期的总结宣传等,保障机制的不完善影响了项目实施的质量和影响力。

三、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提升路径

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的提升需要学校、各职能部门、各学院、教师及学生的共同努力,构建以“学校+项目+部门”的运行机制、“思想+制度+经费”的保障机制、“教师+学生”的激励机制为抓手的三位一体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提升路径,各职能部门通力合作,教师学生踊跃参与,将会不断拓展高校的国际视野,提升高校国际影响力,促进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提升。

(一)“学校+项目+部门”的运行机制

国际交流合作项目的实施和运行需要学校、学院、学工处、国际处等各个部门的协调配合。

以本科生出国(境)短期交流项目为例,首先,学校应把高校教育国际化放在战略高度,成立专门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领导工作组,从学校全局统筹安排。第二,出国(境)短期交流项目的设置上要把握三个关键点,分别是学生需求、本校办学特色、国家政策导向。项目的设置要全面也要具体。国际处可设计调查问卷,由学工处牵头,各学院组织学生配合完成问卷填写。根据问卷的分析,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国家倡导,国际处可有选择性的设置项目的主题以便寻求国外院校开展合作,例如结合当前“一带一路”、“海洋强国”、“绿色发展”等设置主题;除此之外还要积极探寻与国外一流大学合作机会。学院自己的项目要报给国际处审核备案。第三,项目实施过程要分工明确,项目归口部门要全程负责项目的实施(报名学生的选拔、陪同教师的安排、国外合作院校的联系和跟进、项目学生教师相关证件的办理等)和总结。第四,建立反馈机制,学院一般负责宣传动员学生报名,但报名之后的后续工作进展情况(选拔情况、签证办理进展、是否有学生退出等)需要项目归口部门及时反馈学院。

(二)“思想+制度+经费”的保障机制

第一,思想保障机制。学校、各部门、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将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列入学校发展纲要,并狠抓落实。另外还需在校园营造国际交流合作的氛围,让学生树立“走出去、看世界”的意识,例如可结合改革开放40周年,在学校进行本科生出国(境)短期交流项目展。

第二,制度保障机制。学校要并不断完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规章制度,例如要制定《本科生出国(境)短期交流项目实施细则》、《年度国际交流与合作考核细则与奖励办法》、《本科生出国(境)短期交流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等,通过制度来保障国际交流合作项目实施开展的质量。

第三,经费保障机制。学校要将国际交流合作单独划拨经费,以足额经费保障相关项目的实施。另外学校、学院也可充分发挥校友作用,为学生出国(境)短期交流项目提供一些经费的支持。

(三)“教师+学生”的激励机制

第一,关于教师的激励机制。打造一支业务能力强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专兼职教师队伍,除国教院、国际处、学工处老师外,各学院辅导员、副书记也可作为本科生出国(境)短期交流项目的陪同老师。可对这支教师队伍提供外语辅导、出差补贴报销、评优等相关的激励。

第二,关于学生的激励。一方面,设置出国(境)短期交流奖学金,可根据项目的时间和费用情况灵活设置奖学金金额,根据学生参加项目的情况和获得证书的情况进行评选并发放奖学金,既是对学生参加出国(境)短期交流项目的认可,同时还给学生补充了一部分费用。另一方面,可根据学生参加项目的课程和获得证书的情况给予学分的认定,等同于学生培养方案的专业外选修课或者通识课程学分,以此激励学生踊跃参与此类项目。

猜你喜欢

国际交流保障机制本科生
打造中原武术国际交流新IP
国际交流与合作
关于完善事业单位财政保障机制的探讨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建立大病保障机制正当其时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
让教授回归本科生课堂
我校加入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