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校军民融合教育的特征研究

2018-07-13韩克善

时代金融 2018年33期
关键词:军民普通高校人才

韩克善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习近平同志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明确提出“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普通高校作为军民融合教育的主阵地,肩负着军地双方合力育才的历史重任,也取得了一些成绩。研究普通高校军民融合教育的特征,对于实现国家富国强军的战略目标,有效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安全、经济发展利益和提高普通高校军民融合培养国家栋梁之才的质量均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从普通高校军民融合教育的环境、资源、途径、平台、体系建设等五个方面对其特征作一些探索,以就教于方家。

一、军民融合教育环境立体化

(一)国家军民融合教育环境逐步完善

从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的颁布到《全民国防教育大纲》的有效落实,再到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实施《关于建立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制度的决定》,这一系列的法规制度和文件,开启了军地双方合力育才的新历史。经过不断探索,快速发展,逐步明确了普通高校军民融合发展的重点方向,不断推进普通高校军民融合深入发展,国家军民融合教育大环境逐步完善。

(二)高校军民融合教育环境逐步形成

普通高校结合自己的地方特色,寻找有关军事和战争的历史遗迹,充分利用校园展板和橱窗,在学校网站主页开通专栏,在图书馆开设军队和国防建设成果展馆,举办军民融合政策讲座,借助学校相关新媒体资源和设备,广泛宣传,努力营造军民融合环境文化,浓郁军民融合的校园文化氛围,促使普通高校军民融合教育环境逐步形成。

(三)学生军民融合理念深植思想意识

国家军民融合教育环境的逐步完善和高校军民融合教育环境的逐步形成,再加上我国人民传统上有支持国防建设的心理基础,军民融合理念深植学生思想意识,这种立体化的隐性的军民融合教育环境,改变了普通高校军味不浓的现象,使学生较为容易了解国家军民融合发展人才培养政策,激励学生抓住国家军民融合政策机遇,服务于军队建设和国防事业,形成去军队历练,为祖国国防建设建功立业的远大理想。

二、军民融合教育资源共享化

(一)已有的军民融合基础教育资源共享化

普通高校具有学科门类齐全、专业类别丰富、科技人才密集、研发能力超强等优势,在人才资源、实验设备资源、项目资源、经费资源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基础,成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基地,这些基础教育资源也是军民融合教育资源的来源。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经济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指出:“加强教育资源统筹,完善军民融合的人才培养使用体系。”明确了普通高校军民融合发展的方向,共享这些教育资源,是军民融合培养人才的保障,也将不断推进普通高校军民融合深入发展。

(二)专建的军民融合重点教育资源共享化

目前,普通高校高度重视军民融合教育工作,优先发展、谋划、落实,出重资专建相关实施设备,比如后备军官培训大楼、国防生培训基地大楼,包括军事训练场、心理行为训练场以及大型实验仪器设备等重点军民融合设施。专建重点资源,坚持统筹兼顾、共同发展的原则,军队在经费补偿、队伍建设、科研立项等方面也给予普通高校政策优待,充分照顾军地双方利益,确保军民融合重点教育资源能够真正共享,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资源效益,以满足军民融合教育资源的保障需求。

三、军民融合教育途径多元化

(一)课内军民融合教育突出综合素质目标

普通高校结合未来岗位需求,大力进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在课程设置上,依据军队人才的特殊要求, 把课程教学与军人综合素质培养融为一体,合理统筹安排大学生思想道德与军人职业道德修养、军事理论基础与国防建设等课程,将国防精神嫁接到课程教学工作中,将军营文化渗透到课程文化中,坚定学生从军报国的理想信念,增强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军事素质和心理素质,实现军民融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

(二)课外军民融合教育突出实践能力目标

普通高校军民融合教育极为注重课外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积极引导、鼓励支持,学生参与,形成以军民融合科研项目为载体、军民融合大学科技园为依托的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体系,突出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特别是军民融合大学科技园,已经成为普通高校军民融合创新创业的实践基地和军民融合人才培育基地,有力促进科技产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使得军民融合大学科技园真正成为推动国家军民融合战略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发展育才之路。

四、军民融合教育平台精品化

(一)打造军民融合教育国家重点实验中心平台

普通高校军民融合国家重点实验中心平台是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是国家组织高水平研究和培养优秀科学家的重要基地。普通高校充分地利用这一军民融合国家重点实验中心平台,为军民融合科技人才提供思想交流、仪器使用的权利,并在实验研究中产生更多创新性成果。比如由重庆理工大学牵头,联合高校、科研院所、行业骨干企业等单位组建的重庆市高端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该中心汇聚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等科研基地14个,成为全国重要的高端装备领域的人才聚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普通高校精品军民融合教育平台。

(二)打造军民融合教育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平台

军民融合教育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平台是科技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对于科技人才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科技合作交流培养人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人才培养的一种范式,而且这种培养方式越来越重要。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科技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可以更准确地把握世界科技前沿发展方向,共享世界最前沿的科技成果,科技人才自身的技术创新水平和科研实力也将得到大幅提升。普通高校充分利用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平台优势,进一步拓展军民融合培养科技人才的国际化路径,努力打造普通高校军民融合教育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平台的精品。

五、军民融合教育体系层次化

(一)在重点普通高校军民融合培养高级别科技管理人才

为适应新军事变革背景下军队建设的需要,在普通高校建立军民融合人才分层次培养体系。在“985”、“211”等重点普通高校军民融合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信息管理人才、军事科技人才、拔尖创新人才等各类理想信念坚定、军事素质过硬的复合型人才,优化高级别人才队伍。

(二)在普通高职院校军民融合培养高技能操作维护人才

依托普通高职院校军民融合为军队定向培养高技能人才,是军民融合战略指导下军民合育新型军事人才的创新性举措,也是国防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基于未来战争新技术需要,在高职院校军民融合定向培养新装备操作和维护人才,做到专业知识内容与军队岗位要求相配合,专业技术教学与军政素质训练相结合,实现军民融合教育体系层次化育才特色。

随着我国科技不断进步、产业快速转型以及军事变革的突破,普通高校推进军民融合教育有了较大程度的发展前景。普通高校要进一步拓宽军民融合发展育才路径,努力形成重要领域军民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普通高校军民融合发展新路。

猜你喜欢

军民普通高校人才
人才云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军民融合 新引擎
以太行之力 促军民共赢
让军民融合之花绚丽绽放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