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8-07-13杨海峰

时代金融 2018年33期
关键词:事业单位监督单位

杨海峰

(长春市散装水泥办公室,吉林 长春 130401)

事业单位的改革和创新管理工作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的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对于事业单位的发展也是一项新的挑战和契机,事业单位自身也要不断的提升内部控制的工作能力,加强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能够透过本质看到内控工作对于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性,其发展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内部环境还是外部环境都日趋复杂,并且能够深入地分析和探究内部控制的缺陷和不足,并以此为出发点,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保障内控实效。

一、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概念

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是按我国有关事业单位的管理、规模与内部组织而确立及划分的,借助于保障事业单位内部的合理经营与财产安全等,促使事业单位能够对会计信息加以有效的利用,从而确保与完善事业单位最大化的利益。狭义的会计内部控制是指一种完全根据事业单位的管理和经营水平,来确定资金、财务、管理与控制运行方式的特有管理职能,借助于这种职能全方位的监督、掌握及控制事业单位的资金走向、财务状况等。而广义的会计内部控制是指事业单位日常所发生的活动及会计信息中表现其最大化价值的系统形式。会计内部控制便是通过对相关管理手段和会计信息的利用来逐步实现自身管理经营的相关需求。通常有效的一个会计内部控制是在遵守及配合国家经济制度下所完成、实施的会计内部工作。借助于确保事业单位自身会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真实性、有效性,来建立健全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及核算体系。

二、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

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包涵的内容众多,加强内部控制的管理工作,能够提升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信息化建设,按照事业单位发展的战略方针,保证了内部管理之间的密切联系,在完成标准的前提下,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为建立一套完整的内控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利用当下先进的信息技术,把内控信息的储备量发挥到最大程度,达到资源共享和整合的目的,提高了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水平。

(二)减少腐败问题和财务风险的发生

事业单位是国家的政府机关,隶属于国家得的管理,主要工作是按照国家的政策服务于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的质量水平也形象着国家的形象,因此,事业单位对于服务的步骤和程序要加强力度,在各个环节上严格的要求,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能够尽量的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由于事业单位的特殊性,资金大部分来自财政拨款,由于对资金的管理松懈,内部控制工作可能减少腐败发生的概率,促进事业单位更好的发展。

(三)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的有效途径

事业单位的管理者的重视程度,直接的影响了内控人员的工作热情和态度,在事业单位内部的日常工作中,紧紧凭着个人素质,来约束个人的会计行为是不妥当的,所谓无规矩不能方圆,在内部控制的管理控制下,对管理层的权利有制约作用,也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腐败的苗头,也最终才能发挥事业单位的管理价值,提高服务质量,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三、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缺陷和不足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执行力欠缺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大部分的事业单位已经开始重视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认识到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但是认识的程度还不够深入,对于具体内控的实施和相关知识缺乏深入的了解,造成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很多单位管理者将财务预算与内控制度混淆,内部控制制度缺乏完善,由于事业单位是非盈利机构,因此事业单位对会计工作漠不关心,仅仅认为会计工作就是做好资金的管理,对于单位整体的发展方向起不了太大的作用和影响,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不能保证,这就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导致内部控制的执行力极为低下,影响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落实。

(二)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松懈,基础薄弱

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非常关键的因素,近些年实施了新的会计准则,当中有对预算管理的问题进行改善,但是其控制能力还很薄弱,对预算编制的重视度还是不够,预算编制的内容与实际的工作情况不符合,都是靠着以往的经验进行,没有进行实际的考察,由于财务预算没有计划性,缺少科学实践经验,因此财务预算的执行力度有待提高,不能够准时的为单位的发展提供依据,长此以往,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基础越来越薄弱,财务管理制度比较混乱,工作人员之间的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不够明确,财务管理工作不够细化,违法乱纪的现象经常出现,严重影响资金的安全性,不利于事业单位的长期建设。

(三)事业单位会计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

各项工作的有效进行离不开监督管理机制的建立,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也不例外,从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情况来看,监督管理部门没有发挥相应的职能,内部控制工作没有被很好的落实,事业单位的监督部门缺少权威性和独立性,没有专门的监管人员,监督人员都是兼职的人员,都是单位领导一人独大说了算,在内控的实施过程中,违法乱纪的行为越来越多,监督部门的人员鉴于领导的关系就睁一眼闭一只,所以这对于事业单位的改革和创新工作来说,监督机制的形式化,严重影响内部控制的发展,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事业单位管理者的不重视,已经成为全面阻碍事业单位发展的因素了,所以不利于在单位内部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四、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的对策和措施

(一)提高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意识

事业单位管理者对内部控制是否重视,直接关系到整个单位对待内部控制的态度,因此事业单位应该加强整个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意识,才能保证内控体系的建设的完整。内部控制体系的完整应该是依据事业单位的发展要求,在单位内部营造良好的内控环境,增强企业管理者与员工的内控意识,通过陪训让他们全面了解内控对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作用,帮助其灌输内部控制的基础知识,让大家意识到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单位内部控制的贯彻和执行以及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在单位内部重视文化氛围,最终形成控制观念,提高内部控制的工作效率。

(二)要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

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设过程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为我国的内控重要性的认识较晚,很多还在探索的结算,国家的相关政策和法规还不完善,所以事业单位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依据事业单位的发展特点,发展结构,业务的具体操作流程等,制定适合本单位发展的内部控制制度。大家集思广益,注重内控制度的建设的信息收集,最大限度的规避单位的内控风险,同时针对风险要有预见性,重视风险管理,事业单位还应该加强各部门的沟通,为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发展做进一步的调整,最大限度的发挥内控对事业单位的作用。

(三)重视监督部门的作用,保证监督的执行力

事业单位监督机制的作用能够正常的发挥,直接影响内部控制的效果,因为监督机制的作用是能够监督所有部门的工作,及时的帮助其部门查找问题,能够监督所有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帮助其发现工作中的各类问题,这是最客观的角度发现问题,整改问题,最终提高事业单位内控的作用,提高单位的管理能力,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因此事业单位设置独立的监督部门,配备专业的监督人员,做好人员分工,严肃监督的工作纪律,一经发现问题,严肃处理,一视同仁,保证其工作的公平,公正。

五、结束语

事业单位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经济的作用,所以事业单位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有效的进行内部控制和管理,才能在不断的发展中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由此可见内部控制制度很重要,所以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同时优化内部结构,责任分工明确,按照客观的思想认识和分析好事业单位所处的环境,最终保证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更能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促进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猜你喜欢

事业单位监督单位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填单位 要推敲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看错单位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协办单位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