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小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2018-07-13郑小伟

时代金融 2018年33期
关键词:经营考核体系

郑小伟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重庆 400013)

中小型企业是与其在所处行业中相比人员规模、资产规模和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企业能否健康有序的持续发展,经营出企业自身本色,就一定需要一套与其相适应的统一规范且高质高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来保证企业正常经济活动得以科学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本文将从完善中小型企业内控体系建设的建议角度进行阐述。

一、中小型企业风险防范的特点

中小型企业是指与其在所处行业中相比人员规模、资产规模和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因其规模较小且重盈利性的性质,造成对风险防范工作的认识不足,形成了中小型企业风险防范独有的特点:

(一)风险防范偏重于公司领导风险防范意识

中小型企业在权力结构上多数为“公司负责人说了算”,经营管理层内部权力高度集中,责任和报告主体关系明确,企业风险防范状况完全取决于企业领导人对风险管理的认识以及对风险的重视程度,跟企业领导的从业经历及个人经营风格关系密切。一般来说经历过风险防范失败的案例,对风险发生造成的损失及影响程度有深刻认识的领导或性格保守、内敛的领导对风险防范工作较为重视。但中小型企业风险防范工作过多的注重人的防范,而非利用制度、机制的防范,因此不能达到全面防范的效果。

(二)重业务、轻管理风险的防范

从社会发展来看,中小型企业将一直担当着经济发展的重要角色,而且地位越来越重要。我国中小型企业管理者为追求企业利润大多重业务轻管理,将目光主要放在生产业务部门,以期获得更多利润。中小型企业往往因为管理者忽视长期利益从而导致内部控制出现重大偏差。对他们来讲,内部控制是不切实际的,内部控制或许对大企业有作用,但在中小型企业只是增加负担,带来的效益并不明显。另一些管理者虽然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但将内部控制看成某个部门的事情,没有从全局考虑。企业管理者的思想间接地影响着企业员工,所以企业员工也不重视内部控制,从而深深影响着企业的管理。

(三)风险防范缺少监督考核

在我国,中小型企业即便存在绩效考核,也过分注重对经营结果、经营业绩的考核,鲜有风险防范方面的考核标准。因中小型企业领导过分追求经营业绩的上升,疏于对风险的防范,从而形成企业全体员工对风险的认识不足,对员工风险防范的监督考核更是无从谈起。

二、中小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2008年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并于2010年发布控制规范相应配套指引,2017年《小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指导企业建立规范、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不仅促进是中小型企业内部深化改革、提升管理的需求,更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更好满足市场需求的有效手段。

(一)企业提升管理效率,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需求

从目前中小型企业发展现状上来看,管理基础还很薄弱,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还未得到全面有效落实,员工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各项风险防控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中小型企业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内控体系作为提升管理,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支撑和保障。

(二)提高竞争力、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外在要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中小型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复杂多变,风险因素日益增加、风险类型日趋多元化。一方面市场竞争激烈,各类矛盾交错叠加,各种潜在风险被激化。另一方面社会公众对中小型企业的关注度日益提升,各种信息化监督手段广泛应用,任何一个风险点突发都可以被无限放大,风险损失程度不可估量。中小型企业要走向市场化,提高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一套全面规范、运行高效的内控体系。

三、完善中小型企业内控体系建设的建议

中小型企业内控体系建设要充分发动全员的积极性,立足自身风险防范特点,与其他风险管理控制手段有效融合,提升风险防范合力。关于中小型企业内控体系建设要重点做到以下几点:

(一)精准把握内部控制与经营效率的关系

内部控制建设是将过程控制嵌入到经营管理流程中,因此不可避免的出现内部控制与经营效率的矛盾关系。因此,在内控设计中,要注重流程优化,对各个控制目标进行风险系数的评估。全面梳理流程控制点,加强对关键控制点的控制。避免流程设计过于复杂,环节控制过多,造成执行效率低下。从企业整体利益出发,正确衡量控制措施带来的风险减少或经济利益增加能否弥补设置该控制措施的成本增加,以适当的实施成本实现合理的风险控制。

(二)建立健全责任考核机制

中小型企业经营考核机制不健全,客观造成了员工个人报酬、个人绩效与责任不对等,严重影响了企业内控体系建设的实施。设计再完美的内控体系如果没有完备的考核机制,员工的高效执行落实,都会失效。中小型企业要全面梳理流程中风险点与控制点,将控制节点与控制责任合理分配给相关责任部门与责任岗位,明确控制点的控制方式、控制要点、控制要求等,达到每一个控制岗位都有一张风险控制清单。制定风险控制考核机制,完善内控执行考核制度和执行缺陷责任追究制度,细化考核指标和奖惩细则,明确对管理岗位、业务岗位的分类考核,加大对管理岗位执行控制失效的惩罚力度,促进内控体系权、责、利的有机统一。

(三)持续改进,不断完善内控体系

内控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不会一蹴而就,更不会一劳永逸,需要一个持续改进、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小型企业主要缺乏对管理控制措施动态化、持续性的提升完善。行业新政策的出台、市场需求变化、税务政策变动等都会引起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因此就需要企业及时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同时企业内控体系不能随之更新完善,那么内控体系必将不满足企业需要,而将停留在纸面上。目前,部分企业就存在此情况,内控体系缺乏动态提升,主要被用来应付外在监管与信息披露的要求,完全失去了意义。中小型企业内控体系建设要同步构建持续、动态的提升完善机制,坚持内控体系动态管理,坚持在执行中发现问题、查找原因、动态完善,构建内控体系建设长效机制。

(四)将内控理念融入到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种现代管理的科学方法,培育企业员工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倡导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和团队协作精神,强化风险意识和法制观念。中小型企业应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导向、凝聚功能将内控理念融入到企业文化中,让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企业内控体系建设,强化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并有效落实到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引导员工自觉树立内控理念,掌握内控知识,遵守内部控制制度,凝聚员工内控共识,形成统一的内控思想,营造良好的内控文化氛围。

猜你喜欢

经营考核体系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家庭年终考核
我省加强烟花爆竹经营安全监管放宽经营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