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型城镇化的思考
——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为例
2018-07-13赵坤
赵 坤
(河套学院,内蒙古 巴彦淖尔 015000)
一、城镇化发展的必要性
城镇化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发展的进程,面对新经济形势,城市群成长推进城镇化出现新形态。目前,必须深刻认识城镇化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大力推进巴彦淖尔市新型城镇化,转变城镇发展方式。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是半农半牧地区,建设新型城镇化是推动该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切入点。截止2017年底,全市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128.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4.2%;城镇化的推进带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进一步做好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工作至关重要。
二、制约巴彦淖尔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因素
(一)城镇建设缺乏前瞻性,发展定位不全面
通过目前发展来看,虽然巴彦淖尔市已取得新型城镇化率的稳步提升,但发展规划方面仍然缺乏前瞻性。中国农村未来的聚落格局发展趋势怎样?聚落大小及空间格局会呈现什么形态?在没有科学研究并有令人信服的结论之前,如果按照统一模式规划和建设,可能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一直伴随“大拆大建”,而中国乡村聚落是当地居民长时期人地相互作用的结果,反映了人们适应和利用环境的智慧,由此带来的问题和隐患必须及时调整。
(二)城镇建设资金短缺,投资环境不良
资金短缺是巴彦淖尔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阻碍,近年来,城镇化建设资金支持力度弱、政府筹融资难,引起项目工程建设进度慢、社会影响力较差等问题。部分项目推进不能按时完工,存在旧城出不来,新城进不去的问题,建设过程中,企业与城镇化建设相脱节,企业参与积极性较低,导致城市建设与城市规划很难按步推进,造成城市建设投资环境不良现象。
(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污水支管建设较干管建设缓慢,致使污水回收率偏低,污水处理厂处理技术不高,空气污染严重;给水管网未能全部覆盖整个城区,部分管网超期使用,跑冒滴漏现象严重,急需更新改造;城市雨污水排放总体框架虽已基本建立,但居民区巷道排水支管及其配套设施建设步伐缓慢,排水设施入户率低;集中供热、供气率偏低,城市绿地的数量、规模及水平偏低等。
(四)城镇管理水平滞后
城镇管理体制不完善,例如城镇养护、保洁及长效协调机制乏力。城镇管理更多依靠滞后性、突击式整治,缺乏预见性管理,对城市管理顽症的治理尚未取得根本性突破。在地方财政保障、城乡土地管理、城镇管理体制、劳动力转移与社会保障等领域,存在着政策缺失或政策落实不到位的现象,特别是创业资金的后续贴息不到位,影响了创业积极性的发挥。保障城镇化发展的各项政策落实不到位,未能形成全社会支持城镇化发展的合力。
(五)城镇产业支撑薄弱
巴彦淖尔市是传统农业大市,辖区内缺乏主产业支撑。工业化水平较低,产品结构以初级产品为主,且工业产业发展规模小,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导致城镇发展潜力小,综合经济实力弱,承载力不足,集聚能力有限。满足城镇集聚要求的二、三产业不发达,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不强,对城镇发展的推动力不足,延缓了城镇化进程。
三、新形势下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路径思考
这些问题主要形成于实际操作过程中。但之所以产生这些问题,主要在于其指导理论薄弱。因此,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借力“一带一路”发展新机遇,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总体目标,提出以下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建议:
(一)合理调整城镇布局,完善集约用地体系
增强城镇规划布局的预见性能力,从建设规划用地利用结构、效率以及影响因素作为切入点。一方面,结合土地利用强度、经济增长用地弹性、经济增长耗地量和土地利用管理绩效等方面筛选指标,构建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另一方面,实行节约集约用地目标责任制,将集约用地考核结果作为地方政府考核的依据,鼓励从规划时期注重集约用地,建立节约集约用地专项奖励基金。
促进城镇化的集约有序发展、资源的集约利用、公共服务的社会共享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坚持市区共建,加大中心城区建设力度,发展联动城乡的特色小城镇,通过有序组织、整合发展,科学定位市域城镇职能和发展方向。根据市情实际及发展优势,着力增强城镇集聚产业、承载人口和带动区域发展等方面的能力,促进区域产业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二)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
整体规划包括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城乡居民点及产业布局等城乡发展规划,做到全域性及统一性。增加对农牧业农牧区的财政支持力度,强化农村金融改革制度。完善农村金融支持体系,例如丰富农村金融机构支持方式,推进金融资源向农村集聚。明确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的等级细分,从规模大小和功能差异的角度分为若干等级,例如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县城、建制镇、中心集镇、一般集镇、中心村、基层村等。
具体而言,聚落等级差别,整体概括为城镇与乡村两部分。在农村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差别明显的情况下,这一定义可以用来衡量人民生活水平及社会进步。但也带有重城镇、轻农村的价值判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农村聚落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而城市的拥挤和环境问题,使一些居民向往农村居住环境。在有些发达国家,已经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所以,从本质上讲,新型城镇化并不单单是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而应该是全面整合城乡聚落体系,使大小不同、功能差别、环境各异的各类聚落,形成统一和谐的整体。
(三)加快现代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承载能力
积极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牧区延伸,加强农村公路建设,促进城乡道路交通、给排水、水利、电力、通信、信息、供热、供气等各类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建设,不断满足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的更高需求。全面提高全市交通运输能力,改善城区居民出行条件。完善高速公路路网,升级改造干线公路,重视城市内外道路的协调衔接。加强综合运输通道和交通枢纽建设,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建立起对接内蒙古中东部地区以及我国西部地区、蒙古的开放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以推进网络宽带化和应用智能化为核心,推动信息技术与城镇发展全面深入融合。
总体来说,我国的城镇化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而巴彦淖尔市的城镇化发展水平应当与城镇产业结构转型和新增就业岗位的能力保持一致,与水土资源和环境承载力保持一致。要根据城镇产业的吸纳能力,基础设施的支撑能力,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城镇管理水平提高的程度等逐步提高中国城镇化水平。因此,城镇化速度不能过快。和谐发展是巴彦淖尔市新型城镇化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