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意识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2018-07-13圣杰
圣 杰
(江苏省太仓市第一中学 215400)
转变学习方式,建立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就是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课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任务.
一、个性导入,参与中交互.
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以疑问和惊奇开始”,即学生对地理学习始于对地理知识或者原理有疑,从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不但要根据学生最近发展区巧设提问,还要积极引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自由提出问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的导入环节至关重要.如七年级上册“聚落”这一章节的讲解中,作者导入环节采用如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展示苏州地区所拍的风景照.在看的时候,请同学们想想能不能将所拍的照片进行分类.(照片中涉及到苏州园区以及太仓周围的乡村地区等地方)
通过对比,教师鼓励学生发挥,自由说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的区别.
学生通过参与自由提问,迅速的进入地理课堂,根据图片总结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的区别.这样的做法能够让学生在提问和交流过程中思维碰撞,交流生疑.
二、巧设情境,讨论中有拓展
地理课堂作为地理知识传授的主阵地,能否充分利用课堂,抓住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在地理思维上的争论,这一点至关重要.如何才能引起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教学情境的设置至关重要.地理课堂讲究始于疑,从而诱发学,学中生疑,反复循环.如何让学生产生疑问,情境设计十分重要,也就是将知识进行包装.
作者在讲解八年级上册“气候”第一节: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这一内容时,设计如下:
师:家住海南三亚的小明,准备放寒假去东北哈尔滨的外婆家过年,母亲告诉她,东北的冬天很冷哦.于是他收拾行李的时候带了很多厚衣服.
PPT展示:海南三亚的小明,身着短袖;当他来到武汉时,身着薄一点的羽绒服.当他来到东北哈尔滨的外婆家时,看到外面白雪皑皑,异常兴奋,此时他身着厚厚的羽绒大衣,并且帽子、围巾、手套全副武装.
从以上的情境设计中,学生通过感观直觉可以体会到我国冬季气温南北温差大.
师:寒来暑往,又到了放寒假的时候,小明十分怀念家住哈尔滨的外婆,想念东北的大雪,想念东北的美食……,他又准备去东北,又开始收拾行李,此时你有什么建议?
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
这样的情境设计,学生能够很好地融进课堂,调动他们的兴趣,从而能够在参与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其求知的欲望.
三、设置靶心,整合中有提炼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促使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需求,诱发探究性行为.据有关心理研究,为达此目的,即为学生设置问题的“靶心”,所谓“靶心”是指情境中一个关键方面,它能抓住学生的注意,保持它并促使学生学习,本人根据平时教学体会而得:为探究活动创设靶心最容易而有效的方法,是在学生中引进争论和造成概念的冲突.例如作者新授课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关于严重的水土流失教学环节中,课本设置一道活动题:
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及其危害:
1.阅读下图,说出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
这道活动题作者在教学环节中,曾经是经常忽略,也或是直接告知答案.一次教研活动过程中,一位年轻的教师通过现场模拟实验的办法,还原上述三个图的过程,那节课印象十分深刻,学生的参与度也异常高涨,也引起了笔者重新思考这道活动题的内涵.笔者在去年的地理教学过程中,尝试以下教法:通过单个实验法,依次让学生猜测,从而引发学生思考:作者利用图图片中的第一张图片,通过逐渐设置变量,让学生猜测.教学环节中的问题如下:
A.雨量增大,猜测烧杯中的泥沙含量?B.树木砍掉,猜测烧杯中的泥沙含量?C.增大坡度,猜测烧杯中的泥沙含量?D.土壤换成黏土,猜测烧杯中的泥沙含量?通过四个问题的分析,让学生学会猜测,并且思考老师这样的假设对应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是怎么造成?
通过教师对书本的活动改编,并且通过问题延展,层层推进,以猜测的形式变成问题萌发的起点,让猜测的答案迁移应用到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的探究上面去,从而加深学生对于黄土高原区域水土流失原因的分析.猜测的过程中,其实也是在提炼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课堂教学是地理教师教学的生命线,每一位地理教师都应立足于自己的课堂,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让我们的课堂努力变成人人想问、人人会问、人人参与的新时代的初中地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