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DCA循环在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8-07-13代育林

传染病信息 2018年3期
关键词:全院医务人员检出率

代育林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既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也包括在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此外,医院工作人员在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1]。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质量控制,促进医院感染措施的落实,能够显著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风险,避免医院感染事件暴发。PDCA循环是一种新的管理学模式,通过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ion)4个环节循环进行,从而达到增强管理效能的目的[2]。为评价PDCA循环在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现将我院2013—2016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作一回顾性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3—2016年乐山市中医医院工作的全体医护人员以及73 65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1.2 管理措施 2013—2014年采用传统行政指导+医护人员自主学习管理模式;2015年1月1日起,开始采用PDCA循环,即:①计划。成立由全院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为指导层,感染管理控制科为主管,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为基础的管理网络;分析往年医院感染的特点,剖析防控医院感染工作存在的漏洞和不足,每个季度进行情况通报,每半年组织针对性理论学习并制定培训计划。②实施。规范医院感染管理的组织程序,强化感染管理控制科的主管作用以及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的协同功能;科室每月、全院每季度对感染控制制度和感染控制相关措施进行专题学习,邀请外院或本院专家进行授课和现场演示;在洗手台、治疗台、治疗车和治疗间等位置张贴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宣传画,提示和纠正医疗行为;严格掌握抗菌素的使用和管理,定期进行检查分析。③检查。科室感染管理小组分析本科室的医院感染制度落实情况;感染控制科每个月通报医院感染情况,抗菌素使用情况,工作人员手部、空气、物体表面等的消毒水平。④处理。对不同形式检查中发现的措施漏洞、制度缺陷、不当操作规程和严重违规事件进行全院通报;对于存在的问题,提出指导意见并督促在下一个循环中及时修正。

1.3 评价指标 各年度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多重耐药菌的检出率、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依从率和知晓率以及消毒、灭菌效果(空气、物体表面及工作人员手部等)的差异。

1.4 评价方法 医院感染发生率和多重耐药菌检出率根据医院感染填报卡统计;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依从率参照《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国专家共识》[3]评价;消毒、灭菌效果根据原卫生部《GB 15982-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4]评价,包括对II类和III类环境下空气、物体表面的消毒;医务人员手的消毒包括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本研究纳入的多重耐药菌主要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ancomycinresistant Enterococci, 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 ESBLs-E.coli)、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ulti-drug 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MDR-PA)、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ulti-drug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MDRAB)等。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例数(构成比)的形式表示,χ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采用直线回归分析探究多重耐药菌的检出率随时间变化趋势,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对比 2015—2016年各科室和全院医院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2013—2014年(P均<0.05)。详见表1。

表1 2013—2014年度和2015—2016年度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对比Table 1 Comparison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cidence from 2013 to 2014 with that from 2015 to 2016

2.2 2013—2016年多重耐药菌检出率 2013—2016年共检出菌株1358株,其中多重耐药菌838株,占全部病原菌61.71%(838/1358);ESBLs-E.coli的构成比最高,为60.62%(508/838)。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多重耐药菌检出率呈下降趋势(r=0.81,P<0.05)。详见表2。

表2 2013—2016年多重耐药检出率检出率Table 2 Detection rates of MDROs from 2013 to 2016

2.3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依从率和知晓率的对比 2015—2016年医护人员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依从率和患者知晓率显著高于2013—2014年(P均<0.05)。详见表3。

2.4 空气、物体表面及医务人员手等的消毒效果的对比 2015—2016年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等的消毒、灭菌合格率显著高于2013—2014年(P均<0.05)。详见表4。

3 讨 论

目前,我国医院感染发生率处于较高的水平,常有医院感染暴发事件,且有逐年升高的趋势[5-6],给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任南等[7]在2014年对全国1766所医院进行的横断面调查显示,我国医院感染现患率较高,抗菌素使用率上升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使得多重耐药菌相关的医院感染的比例日益升高,为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8]。有研究显示,医院感染可以显著增加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病死率[9]。

表4 空气、物体表面及医务人员手等消毒效果的对比Table 4 Comparison of disinfection effects of air, objective's surfaces,medical staff's hands and others

我院从2015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PDCA循环,由于其实施过程较长,需要多个循环之后才能逐渐显现成效,所以本研究设置为前后2年来进行观察分析。研究显示,我院在实施PDCA循环管理之前的2013—2014年,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05%,与全国调查数据较为相似;而应用PDCA循环管理之后的2015—2016年各科室和全院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67%,显著低于2013—2014年。4年中共检出多重耐药菌有838例,检出率呈下降趋势(r=0.81,P<0.05);多重耐药菌是医院感染的最主要病原体(61.71%),其中ESBLs-E.coli的构成比最高(60.62%)。在各科室中,ICU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最高,与ICU患者一般情况较差,多采用呼吸机机械通气、长时间留置尿管和无自主排痰等有关。

医院感染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加强医院感染质量控制,能够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我院采用PDCA循环有以下几个经验:①重视医院感染管理专业人员培训,专业人才是制定计划、组织实施、进行检查和及时处理的重要基础;对医院感染质量控制科的工作人员以及各个科室质量控制小组的成员都进行系统的知识技能、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等培训,通过基础培训、实践培训和提高培训3个阶段,使医院感染质量控制团队能够掌握各个科室、重点环节和重点人群的防控要点,对医院感染的监控方法和常见医院感染的干预措施都能熟练掌握[10]。②加强重点环节管理,突出实施过程和检查,尤其是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11]、实施严格的隔离措施、遵循无菌操作流程和重视清洁消毒工作;组织经常性的不定时检查,提高相关制度的依从率;将检查作为促进实施的重要举措,针对手卫生、细菌送检、多重耐药菌筛查、接触隔离和环境消毒等制定相应考核方法[12],定期组织考核,寻找问题,为下一个PDCA循环提供行动方向。③强调预防为主,在制定计划时,总结往年发生医院感染的薄弱环节,进行专项整治,努力清除增加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④开展医院感染实时报告机制[13],积极开展常见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临床常见分离细菌菌株及其药物敏感(药敏)情况要每季度向全院公布,以指导合理用药。⑤严格抗生素的管理与分级使用制度,提高用药针对性,减少超范围用药,避免药物使用不当而诱导细菌耐药[14]。

通过连续实施多个PDCA循环后,医护人员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依从率、患者的知晓率及空气、物体表面与医务人员手等的消毒合格率有了较大的提高,大大降低了患者和医务人员感染的几率[15];加强对细菌菌株和药敏情况的监测,提高了抗菌素的使用效果,明显降低因盲目用药而诱导耐药的风险[16-17]。

综上所述,在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应用PDCA循环,能够明显提高医护人员的制度依从率,改善消毒、灭菌效果,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和多重耐药菌的检出率,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全院医务人员检出率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浅议医疗纠纷中对医务人员的法律保护
全院病床统筹收治模式下的绩效核算方法初探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PDCA循环在全院复用器械基数管理中的应用
白衣天使穿上绿装拓展忙
山东产品抽查:文胸婴幼儿服装不合格率居前
提升医务人员职业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