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牦牛传染性角膜炎的诊治
2018-07-13
(青海省祁连县默勒镇畜牧兽医站,青海祁连 810499)
1 关于牦牛传染性角膜炎的流行病学
牦牛传染性角膜炎是常见的牦牛疫病之一,还有一个常见的名字,就是红眼病。红眼病的特点就是牦牛的眼结膜以及角膜发炎,流泪,角膜混浊,甚至出现溃疡。红眼病是牦牛急性的并且具有传染性的疫病。通常来说,该病的发生是由于外界的环境原因导致的。牦牛传染性角膜炎疾病多发季节是夏季和秋季,牦牛在这个季节特别容易被传染。这病存在一定的潜伏期,一般是三到七天。牦牛传染性角膜炎的传播速度超级快,具有超级强的传染性。如果不行出现一直牦牛患病,那么周边的牦牛通常也极易被感染患病,往往会很快传染给周围其他牛,然后使得牦牛群获得大面积传染。
2 牦牛传染性角膜炎原因分析
引发牦牛传染性角膜炎疫病的原因很多。首先牦牛养殖场环境条件差,不通风,地面潮湿,不干燥,卫生也较差。或者养殖场的管理人员清理工作不到位,不及时,通风效果不佳,致使空气污浊,光照条件不达标,养殖场的温度以及湿度超出范围,都是引起红眼病高发的原因。另外,受强光的刺激或者紫外线的辐射也会引发传染性角膜炎。
3 牦牛传染性角膜炎的临床症状
患病的牦牛,在一开始临床表流泪,出现羞明状态,牦牛的结膜出现潮红、肿胀,眼裂也会变小,眼睛会分泌浆液性的分泌物。角膜呈现的颜色为蓝褐色,出现轻度混浊的现象。 到了中期,患病牦牛的眼结膜肿胀会很严重,颜色暗黑、结膜肥厚,分泌较为黏液性或者是脓性的分泌物。患病中期的牦牛眼角的被毛开始慢慢脱落,眼角膜出现混浊状态,不透明,颜色呈现为灰白色,几乎失去视力。患牛到了后期,眼角膜边缘充血更加严重,颜色为紫色。甚至角膜会出现溃疡,丧失了视力。 到了末期,结膜肿胀现象慢慢退去,眼角膜混浊慢慢消失,眼结膜的分泌物会慢慢减少,消失。溃疡缩小到无,患牛恢复视力。 一般病程是20~30d左右。
4 关于牦牛传染性角膜炎的治疗措施
一旦发现患病牦牛,立刻隔离,对牛舍进行消毒,清理养殖场,消灭家蝇以及壁虱。患病牦牛可以擦拭抗生素软膏,或者在患病牦牛的眼睛滴葡萄糖溶液,选择其他的蛋白银溶液、硝酸银溶液或者滴硫酸锌溶液都会达到效果的。严重的化,可以注射庆大霉素或青霉素,注意眼结膜下注射,1d/次,3d即可见效。也可以采取肌肉注射长效四环素,注意3d/次。静脉注射磺胺二甲嘧啶 。向患病牦牛的眼睛喷呋喃铜的喷雾,可以杀死患牛眼睛表层的牛莫拉菌。
中药也可以达到比较好的效果。可以用苦参煎液点眼诊治牦牛的角膜炎。苦参选择必须是选用质量好的,合格的,清洗干净苦参根部,水煎十五分钟煮熟,用纱布过滤。患病牦牛的眼要用盐水清洁干净,打开患病牦牛的眼睑,在眼角滴入苦参煎液,保障牦牛的泪管通畅,把患病牦牛的眼球清洁干净;然后根据患病牦牛的实际状况,做出相对应的消毒方案,一定要保障消毒工作的彻底、有效,达到良好的治疗。
5 关于牦牛传染性角膜炎的预防措施
(1)要保持牛舍以及地面的清洁、卫生、干燥。假如牛舍不够干燥,特别容易出现牛舍浊气熏蒸的现象,增加牦牛角膜炎的发病率。因此,牛舍保持干燥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了牦牛眼角膜炎的感染系数。养殖场条件好的话,筹备一些阴凉的牛圈舍,可以良好的预防牦牛感染角膜炎的疾病。
(2)针对牦牛犊的管理喂养,要进行单个管理,单个喂养,因为刚出生的小牦牛体质弱,抵抗力差。单独喂养可以有效减少发病率,保障养殖者的经济效益。
(3)牦牛的饲养管理人员要关注养殖环境的通风情况,确保环境通风良好,杜绝因为环境不通风,造成温度过高。通常可以选择早晨或晚上的时间段,进行牛舍的通风工作,这个时间段的气温比较凉爽适宜,通风散热的效果会更显著些。一定不要选中午时间进行通风,此时此刻会把外界的热气带进室内,温度则更加高,起的也是反作用。
(4)牦牛的饲养管理人员需要关注牦牛的降温和防暑工作,特别是夏天的时候,需要更加注意这个问题。夏季来临,天气炎热,为了不使牦牛受到热毒的侵害,放牧时间尽量选在早上,或者晚上的时间段。这个时间的光照相比较的话没有那么强烈。某种意义上来说,由于天气炎热原因造成的牦牛眼角膜炎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
(5)一旦发现患病牦牛,要马上隔离,做到早发现,早隔离,减小传染概率。管理者要多注意,多观察,以免出现患病牦牛碰触眼睛,或者磨伤擦伤眼睛。患红眼病的牦牛越早治疗越好,控制好病情,避免加重。养殖场里里外外要做好消毒工作,减少养殖者的经济损失,有效控制疫病的传播。
6 结束语
牦牛的传染性角膜炎,是接触性的传染性病,范围较为广泛。患病的牦牛犊会停止生长,或出现缓慢生长,对牦牛养殖业的良好发展造成了严重危害。一旦出现该病,一定早隔离,早治疗。减少对牦牛养殖场的利益损害,提升牦牛养殖的质量。进一步加快我国牦牛养殖的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