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布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2018-07-13
(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畜牧兽医局,湖北长阳 443500)
1 前言
羊布病是布氏杆菌病的简称,为布鲁氏菌感染而诱发的人畜共患性传染病,此病危害范围极广,目前尚且没有特效药,而应以综合性的防控为主。
2 羊布病的流行
在湖北大力发展生态养殖以及羊肉价格居高不下的背景下,长阳本地养羊规模是逐年扩大,地方养羊产业得到快速的发展。有调查证实:长阳本地养羊存栏自2011年以来,逐年都在以13.5%的规模在增长。随养羊规模的扩大,周边陆续有人感染布病的报道。为有效控制此病的发生,地方政府专门组织专题性的布病防控会议,决定做好本地区布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2017年,在对全县168个规范养殖场户存栏山羊16658头,监测采样168场(户)16013头;154个村8761个散养户存栏69129头,监测154个村8761个养殖户山羊46695头,监测面100%,监测数量低于0.5%的预期流行率。合计总监测量达62708头,其中在高家堰镇监测出阳性样品21个,其他乡镇暂未发现阳性样品。阳性山羊及同群羊72头全部扑杀。
3 病源
在国际上将布氏杆菌属分为了六个生物物种,其中存在19个生物型,危害最为严重的就是羊布鲁氏菌、牛布鲁氏菌和猪布鲁氏菌。这三种类型都是绵羊和山羊的致病源。其中第一种细菌主要以引发致病为主,对绵羊产生感染。同时还能危害到山羊和牛等牲畜。羊群和牛群可以相互之间进行感染,该种病菌对人体有着较强的感染性。
4 发病机理和变化
羊感染该种疾病的发病机理主要是病菌由皮肤黏膜入侵到牲畜的体内,并随着血液和淋巴系统运行到身体中的各个脏器中。如果体内的吞噬细胞和白细胞没有将病毒全面杀死,细胞就会在体内繁殖,从而表现出一定的潜伏期。在细胞繁殖和复制到一定程度之后,病菌细胞就会大量的进入到病羊的血液循环系统中,这时病羊的身体表现为持续的体温升高。当血液中的病菌细胞释放出来的病菌超过了体内吞噬细胞的承受能力之后,在临床上就会表现出明显的败血症现象。而在血液中未被杀死的细菌就会对羊各个脏器器官进行危害。随着病菌不断的繁殖,逐渐会到各个器官中形成多重的病灶,并会出现多重病理变化。而细菌在机体中生长会产生很多种有毒物质,从而导致了毒血症的出现。该种病菌可以多次进入到集体中形成多次的侵袭,从而导致临床病症加剧现象的发生。布鲁士杆菌进入绒毛膜上皮细胞之内增殖,从而会引起妊娠母羊出现胎盘炎症的现象。同时在流产后还会形成比较严重的子宫内膜炎。在绒毛膜上皮细胞内增殖时,就会使得绒毛发生渐进性的坏死,从而逐渐使得胎儿胎盘和母体的胎盘进行分离,从而导致流产的发生。
5 羊布病防治
布病对养羊产业危害大,而且,诊治难度高。地方有流行病发生,多数危害范围广。为此,此病的防控,应以“监测与预防”为主,日常注意综合防病措施的应用。
5.1 严格场地消毒管理
加强羊群饲喂管理,注意及时清扫圈舍,残留的粪污集中堆积,严格无公害化处理。注意场地消毒,可需用消毒药剂有火碱液、石灰乳、漂白粉等等,但注意几种消毒药剂的轮换使用,这样能避免耐药性的形成。注意羊体消毒,可用来苏尔液、百毒杀溶液、碘伏等等,同样注意几种消毒药剂的轮换使用,以增强消毒的效果。
5.2 注意布病的危害宣传
布病流行造成的危害,威胁到羊群的生长发育,甚至危害人的健康。做好布病防控工作,地方民众务必要认识到布病存在的威胁,通过各种方式的宣传教育,大大增强民众防控此病的积极性。发病宣传的教育中,农村地区应作为重点宣传对象,通过宣传增强民众净化布病的积极性,起到有效控制此病发生的目的。
5.3 落实好严格的检疫制度
做好布病的防控,务必将防检结合起来,实现以检促防的目的。尤其重视产地、运输、屠宰等环节的检疫工作,严格把关做好病情的监测工作。落实好布病每年2次的监测工作,通过反复的监测及时淘汰阳性病例。对捕杀的尸体、流产的胎儿、病畜的排泄物等等,都要集中收集无公害化处理,切断此病的传播扩散途径,为此实现逐步净化种群的目的。
5.4 构建整体化的防疫体系
对布病的防控,是一项惠民利民的工程项目。为此,将此项工作落实具体,无必要引起财务、工商、病控中心等各部门的重视,通过有效的协调整合发挥关键部门的联动机制,构建整体化的防疫体系。
同时,地方防疫部门应配合做好羊布病的监测工作,如若有检测不合格的羊只不应有徇私舞弊,应及时上报并正确处理。对于检测出患有布病的羊只,要按患病程度进行合理解决,捕杀的羊只应给养殖户合理补偿款。若有财政资金不充足的情况,应上报给相应部门,不可贪污或克扣养殖户的补贴款。羊只接受免疫时,所需要的免疫费用应该由国家和地方相对的政府负责解决。对患病牲畜的捕杀,财政补贴款要有适当的提高,尽量使养殖户减少经济上的损失,得到养殖户的满意,从而积极配合政府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