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应用于骨科护理管理中的临床研究
2018-07-13陈诗晓罗钊芹麦贵梅梁锦丽
陈诗晓 罗钊芹 麦贵梅 梁锦丽
广东省阳春市人民医院,广东阳春 529600
由于骨科疾病患者康复时间较久,且行为受到限制,活动不方便,康复阶段通常需要进行护理,然而护理期间往往会存在着许多未知风险因素,稍有不慎就可导致患者在护理期间出现伤残的现象[1],无形之中加大了患者与医院间的纠纷。因此,采用一种科学化的风险管理模式,不管是对患者的恢复,还是为医院开展护理工作都极为重要。我院为探究常规护理模式、风险管理模式在骨科疾病患者的护理中,何种护理模式的疗效更为理想,特以我院收治的88例骨科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实施常规护理、风险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并对观察组护理人员实施后的风险意识作评分,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出现的风险事故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7月收治的88例骨折患者,按照患者入院治疗的顺序,将2016年8月~2017年1月期间入院治疗的患者分为对照组(44例),将2017年2~8月期间入院治疗的患者分为观察组(44例)。对照组患者男23例,女21例;年龄25~65岁,平均(30.7±1.2)岁;其中,胫排骨骨折11例,腰胸脊柱骨折18例,股骨骨折15例。观察组患者男25例,女19例;年龄26~64岁,平均(30.9±1.5)岁;其中,胫排骨骨折15例,腰胸脊柱骨折15例,股骨骨折1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即根据责任制为护理人员安排值班,护士长合理分配护理人员工作。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风险管理理念,具体方案为:(1)提高护理风险意识:举行提高护理风险意识培训会,提高护理人员在护理期间对风险的意识,同时护理人员提高职业素养,化被动护理为主动、积极护理。在护理期间,护理人员罗列出可能会出现的意外及风险内容,根据意外、风险内容针对性的列出护理对策,绝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将潜在风险的发生率尽可能降低,避免患者身心受到伤害。如患者肢体活动受限问题、疼痛护理问题及肢体康复训练等,必须加强对护理风险的意识,才利于进行下一步护理干预工作。(2)风险应急预案的制定:在明确风险内容后,护士长召集护理人员进行开会讨论,逐一分类列举出的护理风险项目,化为低、中、高三个风险等级。全体成员对此护理风险项目发表各自意见,将全部意见进行整合,制定出详细的风险应急预案,以便护理人员在发生突发情况时能够冷静沉着的应对。一旦制定出风险应急预案,护士长要定期召集全体成员进行学习,同时讨论近段时间在护理时有无特殊风险情况的发生,方便全体成员吸取宝贵的学习经验。(3)加强与患者间的沟通:主动为患者护理的同时,也应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或想法耐心倾听,并为患者排除忧愁,解除困难。对于患者出现的消极情绪给予患者心理疏导,照顾患者的感受,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同患者间建立良好的关系,避免因医患关系紧张而发生纠纷。(4)完善生化指标危急值的报告:危急值报告是对患者的血小板、红细胞计数及血钙等进行登记,一旦患者各项指标处于危急值边缘,立即向医师汇报情况,方便医师对治疗方案作出调整并对症处理。危急值是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展开的护理理念,对于提高护理质量有一定的作用。(4)严格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护理文书是记录护理期间的流程及出现的问题,同时也是互换关系发生纠纷的关键环节,所以必须确保护理文书的及时性、准确性及真实性。护士长加强对护理记录的检查,严格规定当日值班的护理人员认真填写护理文书,并规范填写护理记录,禁止出现纰漏。
1.3 观察指标
采用风险意识评估量表对护理人员在风险管理模式实施前后的风险意识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风险因素的基本了解、风险管理模式认识、风险意识态度、危险管理行为动向四项内容,每项内容为30分,得分越高表示护理人员风险意识越强[2]。另外,还需要对两组患者出现的风险事故进行记录。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s),采用t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护理人员在风险管理模式实施前后的风险意识评分比较
实施风险管理模式后,观察组护理人员风险意识评分均比实施风险管理模式前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护理人员在风险管理模式实施前后的风险意识评分比较(±s,分)
表1 观察组护理人员在风险管理模式实施前后的风险意识评分比较(±s,分)
评估内容 实施前 实施后 t P风险因素的基本了解 9.14±1.41 27.11±1.29 24.53 <0.05风险管理模式认识 8.17±1.17 26.34±1.56 29.01 <0.05风险意识态度 6.32±1.80 29.47±1.04 25.18 <0.05危险管理行为动向 9.56±1.31 28.14±1.63 26.68 <0.05
2.2 两组患者风险事故发生率比较
实施两种不同的护理模式后,对照组共有6例患者出现风险事故,风险事故发生率为13.62%;而观察组仅有1例患者出现风险事故,风险事故发生率为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风险事故发生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风险事故发生率比较(±s,%)
组别 n 坠床 意外滑倒 给药错误 风险事故发生对照组 44 3(6.81) 1(2.27) 2(4.54) 6(13.62)观察组 44 0 1(2.27) 0 1(2.27)χ2 3.88 P<0.05
3 讨论
骨科疾病与其他传染性疾病区别在于,骨科疾病患者行动多数不方便并伴有疼痛感,而且患者恢复时间相对较长,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消极情绪[3],降低治疗依从性,不利于患者恢复健康,同时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难度,无形之中加大了护理的风险性。不仅如此,个别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意识不强,或是新入院护士对于临床实际护理经验不足,都可造成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工作时,护理不到位等情况[4],导致增加护理风险事故的发生率,严重影响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所以,在实施护理工作时,制定风险管理预案有必不可少的意义。
常规护理模式仅是实施责任制排班,护士长分配好护理工作,无法充分照顾患者的心理感受[5],全面的展开护理工作。而风险管理打破了常规护理模式的观念[6],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添加对风险的管理理念[7],将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及专业技能提高,让护理人员化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8],在开展护理工作时给予患者人性化服务,在服务期间落实每一位护理人员的职责,保证服务到位。同时加强与患者间的沟通,耐心倾听患者提出的一切问题或想法,并为患者排除忧愁,帮助患者走出困境。除此之外,风险管理模式还严格规定当日值班的护理人员认真填写护理文书,并规范填写护理记录,风险管理模式恰好弥补了常规护理模式的不足[9]。本研究中,通过实施风险管理模式后,观察组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评分均有显著提高(P<0.05)。这一结果说明,风险管理是需要护理人员不断加强对风险意识的认知能力[12],总结护理中的出现的特殊情况,定期开展研讨会,全体成员进行交流,有利于全体成员吸取宝贵的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护理技能[10],真正的实现以患者健康为主,让患者满意服务的护理目标[11]。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风险事故的发生率为13.62%,观察组患者风险事故的发生率仅为2.27%,两组患者风险事故发生率经统计,其差异检验值为P<0.05。这一结果说明,在护理期间,护理人员详细的罗列出一切可能会出现的意外及风险内容,根据意外、风险内容针对性的列出护理对策[12],将潜在风险的发生性尽可能的降低,消除患者对隐患的顾虑[13]。归根结底,在护理工作的每一项环节中,其实都有护理风险的存在。因此,护理人员需高度重视患者的护理工作,不断加强自身责任感,做到对患者的精心护理,对于开展护理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都不可放过,积极寻找措施应对护理中出现的护理风险[14-15],让患者处于安全性高的良好氛围中度过治疗期。
由此可见,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添加风险管理理念,不仅可以让患者享受到高品质的护理服务,还可以降低在护理中出现的风险事故,让患者打消对风险存在的顾虑,有利于早日恢复健康,值得临床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