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腺癌放射治疗中两种不同固定技术的效果对比分析

2018-07-13孙学文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托架放射治疗体位

孙学文

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肿瘤科放疗中心,广东广州 511400

放射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乳腺癌的常用手段[1],但较多研究显示[2-3],在治疗期间,由于器官活动度较大,易出现较明显的摆位误差,这十分不利于保证放疗效果,因此,为保证疗效,需对患者实施体位固定。我院对乳腺癌放射治疗患者分别实施乳腺托架固定体位、乳腺托架联合真空垫固定体位,以探究不同固定技术的效果,见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5年9月~2017年9月我院64例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64例乳腺癌患者均接受放射治疗,随机将64例乳腺癌患者分为单一组(32例,应用乳腺托架固定技术)、联合组(32例,应用乳腺托架联合真空垫固定技术)。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以及64例患者知情同意后开展研究。单一组32例乳腺癌患者年龄42~67岁,平均(53.8±5.7)岁,均为女性,生存质量评分71~78分,平均(74.24±2.15)分;病理类型:15例患者为浸润性导管癌,4例患者为导管内癌,8例患者为浸润性导管癌合并导管内癌,3例患者为黏液腺癌,2例患者为其他浸润性癌;病灶分布部位:18例患者为左侧,14例患者为右侧。联合组32例乳腺癌患者年龄40~69岁,平均(53.8±5.7)岁,均为女性,生存质量评分70~77分,平均(74.32±2.20)分;病理类型:16例患者为浸润性导管癌,4例患者为导管内癌,7例患者为浸润性导管癌合并导管内癌,3例患者为黏液腺癌,2例患者为其他浸润性癌;病灶分布部位:19例患者为左侧,13例患者为右侧。联合组和单一组乳腺癌患者的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患者均经术后病理证实为乳腺癌;(2)患者年龄≥45岁;(3)患者临床资料信息完整;(4)自愿配合研究者。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及其他恶性肿瘤者;(2)精神障碍、认知障碍患者;(3)与纳入标准相违背者。

1.2 方法

64例乳腺癌患者均接受放射治疗,选择荷兰飞利浦公司生产的螺旋CT模拟定位机对患者实施CT模拟定位扫描,并于患者首次治疗前,运用电子射野影像验证系统(EPID)对摆位误差进行拍片验证,对两组患者的摆位误差进行判定。

单一组32例患者应用乳腺托架固定技术干预,联合组32例患者应用乳腺托架联合真空垫固定技术干预,具体方法为:嘱咐所有患者脱去上衣,并将耳环、项链等配饰及腰带去除,使胸部完全裸露。其中单一组直接将乳腺托架置于CT平板床上进行定位摆位,然后指导患者仰卧于乳腺托架上;联合组先将乳腺托架置于CT平板床上,再将真空垫置于托架上,然后指导患者仰卧于真空垫上。工作人员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调节头枕插孔以及托架支杆的高度,指导患者上举患侧手臂并握住固定杆,调整患者上臂及前臂,并对其实施固定。于患者乳腺皱褶下2cm处使用激光定位灯分别于体中线、体中线两侧做1个标记十字,再于标记十字上放置直径约1mm的金属标记点,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乳腺托架,确定好上下界,对患者实施CT扫描(螺距为1,重建层厚为5mm)。扫描结束后,对铅标记点进行核实,确保标记点在扫描野内且处于同一平面,将定位图像传输至TPS(放射治疗计划系统),描记患者皮肤上的标记点(使用油性记号笔),并嘱咐患者保留标记点至治疗结束,由我院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师合理为患者制定放疗计划。以DRR图为参照,得到左右方向(X轴)、头脚方向(Y轴)、腹背方向(Z轴)三个方向的摆位误差,纠正误差,对患者实施治疗,并对患者摆位误差进行分析,为后续定位及摆位提供依据。

1.3 评估指标

以CT模拟定位图像重建的DRR图(数字化重建图像)为参照,研究对比单一组和联合组患者的摆位误差、合格率(误差低于2mm,可认为合格[4])、肺照射剂量及心脏照射剂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版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摆位误差、肺照射剂量及心脏照射剂量)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合格率)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分析单一组和联合组患者的摆位误差

联合组患者X 轴[(1.258±0.015)mm]、Y 轴[(1.637±0.929)mm]方向上摆位误差相比单一组[(1.420±0.256)mm、(2.130±0.654)mm]明 显 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Z轴方向上摆位误差和单一组无显著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 1。

表1 单一组和联合组患者的摆位误差比较(±s,mm)

表1 单一组和联合组患者的摆位误差比较(±s,mm)

组别 n X轴 Y轴 Z轴联合组 32 1.258±0.015 1.637±0.929 1.954±1.161单一组 32 1.420±0.256 2.130±0.654 1.897±1.210 t 3.5736 2.4547 0.1923 P 0.0007 0.0169 0.8481

2.2 比较分析单一组和联合组患者的摆位误差合格率

联合组患者摆位误差合格率(84.38%)相比单一组(62.50%)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比较分析单一组和联合组患者的肺照射剂量及心脏照射剂量

联合组患者肺照射剂量及心脏照射剂量相比单一组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 4。

表2 单一组和联合组患者的摆位误差合格率比较

表3 单一组和联合组患者的肺照射剂量比较(±s)

表3 单一组和联合组患者的肺照射剂量比较(±s)

组别 n V5(%) V20(%) Dmean(Gy) Dmax(Gy)联合组 32 8.24±1.53 3.59±0.71 2.53±0.35 47.01±1.78单一组 32 11.28±3.45 6.24±2.02 3.62±0.98 49.10±2.58 t 4.5566 7.0012 5.9253 3.7719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4

表4 单一组和联合组患者的心脏照射剂量比较(±s)

表4 单一组和联合组患者的心脏照射剂量比较(±s)

组别 n V5(%) V20(%) Dmean(Gy) Dmax(Gy)联合组 32 4.54±1.78 0.96±0.51 1.85±0.43 45.05±1.68单一组 32 9.14±3.61 3.86±2.21 3.12±1.29 47.42±1.53 t 6.4650 7.2329 5.2834 5.9001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3 讨论

乳腺癌属于临床常见癌症之一,患病人群以女性群体为主,该癌症的患病率排在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5]。放射治疗是治疗乳腺癌的常用手段,对控制患者病情进展及延长患者生存期限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6-8]。而由于诸多因素,在放射治疗期间,易出现摆位误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疗效,因此,为保证放疗效果,缩小放射治疗中的摆位误差尤为关键[9-10]。

以往,临床常对乳腺癌放射治疗患者应用乳腺托架进行固定体位,虽然该固定技术可充分暴露需要照射的胸壁,可获得较好的治疗体位,并且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各射野间以及患者体位的衔接问题,对改善乳腺癌放疗剂量的均匀度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11-12],但较多研究证实[13-14],该固定技术在进行定位和摆位过程中,仍存在一定体位偏差,主要体现在左右方向和头脚方向上,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向下滑动现象。而对患者加用真空垫固定技术,可显著降低手臂牵拉移动带来的误差,提高患者在放射治疗中摆位的准确性,有助于减小误差,且可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患者的平躺角度,增加患者舒适性。

此次研究数据显示,联合组患者X轴[(1.258±0.015)mm]、Y 轴 [(1.637±0.929)mm]方向上摆位误差相比单一组[(1.420±0.256)mm、(2.130±0.654)mm]明显更小,但Z轴方向上摆位误差和单一组无显著差异,这提示在乳腺托架的基础上对乳腺癌放射治疗患者加用真空垫进行体位固定可有效减少左右方向(X轴)以及头脚方向(Y轴)上的误差,出现该现象主要是由于乳腺托架可有效减少患者因治疗时间过长而导致的重力下滑、左右移位等现象,对保持患者体位不变具有一定的辅助意义,从而有助于对病灶部位实施放射治疗,保证放射疗效。同时,数据显示,联合组患者摆位误差合格率(84.38%)相比单一组(62.50%)明显更高,这亦提示在乳腺托架的基础上对乳腺癌放射治疗患者加用真空垫进行体位固定可显著减小误差,使误差控制在合格的范围内,对保证放射疗效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此外,研究数据显示,联合组患者肺照射剂量及心脏照射剂量相比单一组明显更低,这提示应用乳腺托架联合真空垫固定体位有助于减少对肺、心脏的照射剂量,对机体的损伤更小,安全性更高。

尹贻才等[15]详细分析了乳腺托架固定技术、乳腺托架+真空垫固定体技术的疗效,其分析了64例患者,其中A组患者使用乳腺托架固定技术,B组患者在A组患者的基础上应用真空垫固定体技术,通过研究其发现,A组患者左右(X轴)摆位误差为(1.309±1.273)mm,明显高于 B组(1.261±0.014)mm;头脚(Y轴)摆位误差为(1.926±1.816) mm,明显高于B组(1.636±0.930) mm;但两组患者腹背(Z轴)摆位误差无显著差异,通过研究其认为,应用乳腺托架+真空垫的固定技术的效果单纯乳腺托架技术。将尹贻才等[15]的研究结果和本研究进行对比无显著差异,均认为乳腺托架+真空垫的固定技术的疗效更优。

综上所得,在乳腺癌放射治疗中应用乳腺托架联合真空垫固定体位的误差更小,效果较乳腺托架固定体位更优。

猜你喜欢

托架放射治疗体位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广东放射治疗辐射安全现状
分娩镇痛与体位管理联用于产妇中的效果观察
初产顺产产妇采用自由体位分娩法与分娩减痛法的应用价值研究
系列性科普
肺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的效果及肺功能指标评估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放疗
纯电动物流车机舱三电托架的轻量化设计
锦江特大桥68+128+68m连续梁0#块托架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