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查表法对慢性荨麻疹患者饮食管理效果的影响

2018-07-13宇▲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过敏源牡丹江荨麻疹

王 晶 陈 宇 李 琳 张 宇▲

1.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皮肤科,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2.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眼科,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3.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静点室,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

荨麻疹是由于皮肤和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出现的过敏性反应,是一种常见皮肤病,也被称为风疹团、风疙瘩、风疹块,具有反复性[1-2]。慢性荨麻疹的病因非常复杂,其中食物即食物添加剂是导致慢性荨麻疹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通过科学管理饮食帮助慢性荨麻疹患者去除病因是避免患者病情反复的重要基础[3]。传统饮食管理方法的食谱制订等过程极其复杂,导致患者饮食自我管理能力差,护理人员工作量大,严重影响饮食管理效率[4-5]。新型查表法是患者通过个人查表即可自我安排饮食[6]。通过新型查表法患者能够自我进行饮食管理,极大程度地提高了患者及医护人员的效率。本研究通过选取10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新型查表法对慢性荨麻疹患者饮食管理效果的影响,现有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皮肤科10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3例,女45例,年龄18~64岁,平均年龄(40.3±3.1)岁,病程3~51个月,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4例,其中观察组男31例,女23例,对照组男32例,女2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符合慢性荨麻疹的诊断标准[7];(2)患者过敏原均由于食物及添加剂所引起;排除标准:(1)患有精神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2)患有恶性肿瘤、血液疾病、肾脏疾病的患者;(3)患者存在沟通障碍。本研究已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协议书。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表2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比较[n(%)]

表3 两组患者慢性荨麻疹治疗效果比较[n(%)]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常规慢性荨麻疹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常规饮食护理干预,观察组再次基础上加行新型查表法护理干预,(1)按年龄、性别、患者过敏食物种类、口味喜好等查出饮食型号,最低为1号,最高为10号;(2)根据饮食型号选择相应号数的标准食谱,食谱表应注意病症不宜食辛辣,不利于消化的食物,应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食谱表中详细列举每周一日三餐中各类食物的摄入量。(3)提供饮食宜忌表及食物互换表,详细标明患者限制食物、禁止食物,以及因患者口味改变或某些其他因素影响而需改变食谱中的食物时,患者可依据互换表快速选择适合食用的食物。(4)由相应医护人员教会患者查找相应饮食型号、标准食谱、食物互换表及饮食宜忌表,并对患者前期饮食管理进行指导监督。(5)干预过程中医护人员负责依据患者慢性荨麻疹痊愈情况、患者自身饮食管理情况适当调整标准食谱。比较两组患者饮食管理效果及患者荨麻疹治疗总有效率。

1.3 观察指标

采用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量表[8],共计5个维度:包括症状管理、日常生活管理、情绪管理、信息管理和自我效能共计51个条目,每个条目1 ~ 5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越强。204~255分为优,153~203分为良,55~152分为差;痊愈[9]:疹块消除,无痒痛,无反复期长达半年以上。显效:疹块基本消除,轻微痒痛,发作频率降低,期间间隔时长加大,瘙痒明显减轻。有效:疹块有所消除,发作频率小幅度降低,间隔时长小幅度延长,瘙痒有所缓解。无效:慢性患者在3d内上述病症无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对研究中得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计量结果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显示,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过敏原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比较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实现能力比较,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慢性荨麻疹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慢性荨麻疹治疗效果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慢性荨麻疹所造成的瘙痒和风团,虽不能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但为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了极大困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中由于荨麻疹的反复发作,给治疗和护理都带来了困难,患者也更易因此而产生自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况[10]。因此及时寻找患者的过敏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帮助患者治疗慢性荨麻疹具有重要意义。

食物及食物添加剂是导致荨麻疹的常见病因之一[11-12]。本研究中选取的慢性荨麻疹患者过敏源均由食物及食物添加剂所导致。对于由于食物及食物添加剂所引起的慢性荨麻疹患者,除应积极进行相应治疗外,还应避免患者再次接触过敏源,造成病情反复。据研究,部分以食物及食物添加剂为病因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对于过敏源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二次接触[13]。其原因可能由于患者自身饮食治疗知识缺乏,饮食自我管理能力及自护能力偏弱所导致。新型查表法应用简单,患者仅需学会查表即可进行饮食自我管理,并且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灵活变换,更具有实用性。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总优良率88.89%,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优良率。由此可见,新型查表法不仅节省了医疗资源,同时应用简便,患者能够较好的掌握并遵从。

据研究,健康教育的缺失,导致三率(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偏低[14]。传统护理干预对于患者的健康教育不具有针对性,对患者的影响随时间的增长而逐渐下降,这也是慢性荨麻疹患者会再次接触过敏源的重要原因之一。新型查表法针对不同的患者设计相应标准食谱、饮食宜忌表及食物互换表[15]。同时,依据患者具体情况,能够对标准食谱进行适当调整。相较于传统干预方法,更具有针对性及灵活性,患者选择的范围也更广泛。对于提高患者的饮食方面的知晓率,患者饮食自我管理效率以及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总治疗有效率占92.59%,对照组患者总治疗有效率为79.63%,显著低于观察组。由此可见,新型查表法能够帮助患者控制、改善自身饮食习惯,避免患者二次接触过敏源,导致病情反复,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

综上,新型查表法能够提升慢性荨麻疹患者饮食治疗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提高患者饮食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提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过敏源牡丹江荨麻疹
贡献更多“牡丹江力量” 书写更精彩的“牡丹江篇章”
寻找最美校园 牡丹江师范学院
儿童哮喘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牡丹江流域自然地理敏感区划分研究
小儿哮喘过敏源的检测结果分析
血清特异性IgE抗体检测在慢性荨麻疹诊断评估中价值分析
小儿哮喘过敏源检测结果分析
经方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39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4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