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中学生非理性消费问题的探索

2018-07-13孟昊萍天水市第一中学

消费导刊 2018年19期
关键词:消费观念消费结构消费行为

孟昊萍 天水市第一中学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与国家政策变化影响下,当前国内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并且由于家长对子女的过于偏袒及教育缺失等因素影响,直接表现为无节制的为孩子提供物质和金钱,导致对消费认识不够全面的中学生存在一些不良的消费习惯或行为,对其良好人格与思想行为形成以及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十分不利。其中,中学生作为独立人格与思想行为逐渐形成阶段的青少年,一旦出现不良消费行为后未及时引导与纠正,对其身心健康发展以及正确、健康的消费行为形成不好的影响。

一、中学生消费行为存在问题分析

结合中学生消费行为表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以消费结构不合理、非理性消费和过分注重物质生活等最为突出。其中,中学生消费结构不合理主要是指中学生消费行为中所享受的消费与其知识消费水平相比远远超出,由于中学生处于思想观与价值观形成的特殊阶段,在社交行为方面有意识的模仿成年人,通过游戏或聚会等成年人社会方式实现彼此认识增进,导致其在社交与人情方面的消费支出较大。

其次,非理性消费在当代中学生消费行为表现也非常普遍,在同学之间相互攀比心理影响下,不仅在学习上容易形成攀比心理,并且在消费上也导致追求相应的优越感,造成中学生消费行为中非理性消费现象非常严重。比如,在当前科技产品更新速度日益加快的环境下,一些中学生在消费中也追求一些新手机品牌或产品等,并且在产品购买不久后就进行更换导致浪费等,都属于非理性消费现象。

此外,中学生消费中还存在过于注重物质生活的问题。与以往的中学生相比,当代中学生消费上更加注重物质消费,对享受型消费追求过多,对精神层面的消费相对忽略。比如,一些中学生的消费意识和观念中,存在教材与辅导书能够完全替代精神消费的误区,认为学校购买的教材就是精神消费的片面认识,导致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对物质消费追求过多,过于留恋网吧、大型商场、超市的物质商品,沉溺网络游戏或者是将自身的时间与精神过多的放在吃穿,不注重精神层面的提升。

二、中学生非理性消费的表现形式及原因分析

中学生消费行为包含基本生活以及学习、休闲娱乐、人际交往等多个方面,并且表现出实用性与被动性两种消费特点,其中,以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学生非理性消费现象尤为显著,主要表现为消费水平的非理性以及消费结构非理性、消费方式、消费心理等非理性情况。其中,消费水平非理性表现为一些中学生的月生活费支出超出家庭人均消费支出,不能够结合家庭经济状况进行合理消费,导致消费水平表现出非理性现象。其次,消费结构非理性表现为中学生缺乏经济来源、经济稳定性较差,因此合理的消费结构顺序一般表现为食品消费、日用品消费、衣物消费以及其他消费,但是,部分中学生的消费结构则表现为吃饭、娱乐、衣着、通讯、学习用品、生活日用品等不合理消费结构,对其健康、正确的消费行为形成十分不利的影响。消费方式与消费心理的不合理表现为当前中学生消费中对奢侈型消费方式的追求成为一种时髦,约80%以上学生拥有数码产品,部分家庭专门为子女配备电脑、支持暑假高消费旅游等,都是中学生不合理消费方式的具体表现;而中学生消费心理不合理表现为中学生消费自控能力较低,容易被外界环境影响,再加上中学生好奇心较强,对外界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强,对商品质量鉴别能力不足,因此容易形成盲目消费的心理,导致非理性消费问题发生。

结合上述中学生非合理性消费的表现形式,导致其问题发生的原因包含社会、家庭以及学校、学生自身四个方面。其中,社会方面表现为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与人们物质生活改善,导致当前社会消费方式转变,人们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金钱至上思想观念的转变,使得追求高消费与超前享受、奢侈消费等人群数量增加,而这种不健康消费观念影响下中学生不合理消费逐渐形成。此外,家庭消费观念以及学校教育的缺失、中学生自身价值观念与意识的不成熟等,都是造成中学生不合理消费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

三、中学生非理性消费问题的解决对策

首先,应加强社会环境对中学生消费观念与意识形成的引导教育,促进其良好消费观念与意识的形成,减少中学生非理性消费问题发生。中学生消费观念与意识形成的教育,需要社会、家庭以及学校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其中,社会环境在中学生消费教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只有通过日常化与规范化、制度化的科学合理社会消费体系影响,通过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向,与引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科学的消费观念等,才能促进消费者素质的提升,对其消费行为进行合理约束,改善社会消费中的不合理现象。

其次,学校在中学生消费教育与引导中,需要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对中学生开展消费教育,以通过基本的消费教育形式,与学校教育中的劳动技术与思想道德教育等课程联系起来,进行消费观念以及有关行为的引导,使中学生逐渐树立健康良好的消费意识和行为,不断提高其消费知识水平与能力,避免中学生非理性消费问题的发生。

最后,家庭在中学生消费的教育和引导中,可以通过良好的家庭氛围与正确的消费观念和意识教育,以父母作为中学生消费教育的表率,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价值观,从而引导其建立良好的消费行为习惯,形成健康消费心理,达到控制中学生非理性消费问题发生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家庭在中学生消费教育与引导中,需要从细节入手对中学生进行正确消费观念与消费知识灌输,并锻炼其对消费生活变化的适应能力,在不断提升家庭消费知识水平基础上,避免孩子非理性消费问题的发生。

结束语:总之,针对中学生非理性消费问题进行研究,有利于把握当前中学生消费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而进行有效改进与合理教育引导,帮助中学生树立健康良好的消费意识和习惯行为,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猜你喜欢

消费观念消费结构消费行为
基于ELES模型的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高中生日常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调查研究
浅析花卉市场中的消费行为
高中生消费观念与学校周边经济生活的关联探讨
浅析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
我国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机制的理论探讨
杭州市首次开展旅游消费结构调查
基于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团购网站建设
大学生资源节约型消费行为的养成教育
大学生绿色消费观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