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遗海拾贝
——传统演剧空间的现代记忆

2018-07-13云南艺术学院650000

大众文艺 2018年21期
关键词:演剧祠堂戏台

(云南艺术学院 650000)

先来探析演剧空间的定义。从广义上来理解,舞台也可视为演剧空间首先是一个空间体。是以人的意志所赋予其存在的概念化的空间体。它提供了演出最基本的元素,具有情绪传达和转换功能。通俗地讲,演剧空间是一个表现传达舞台感染力的地方,它可以净化、震慑,柔软人心。越到位的感染力,影响力与记忆力自然也越深越持久。传统演剧空间,即建构在以巫觋祭祀、国家庆典、节日游行、家族祭拜、庙堂祭神、民众祈福、公众集会等多种传统演剧形式上的空间形态。

一、天人之际敬畏之心

从史料记载的图像资料或是留存的古戏台,祠堂,宗庙来看,上至皇家官署,下至黎民百姓,广至家族祭拜,民众祈福等一些民间普及性传统习俗活动,戏剧活动无论是娱神还是娱人,都无一不同地在遵循着一更古不变的传统习递性人文法则,那就是天人之际,天人合一的法则。先祖对自然的崇拜敬畏与对人的美与人文的关照不论在仪式展现上,表演形态中还是在演剧空间的制式,结构与功能设置上都逐一得到了体现与应验。这颗敬畏之心如沧海遗珠一般隐藏在传统演剧和它周边纳入联系着的环境中,对现代人起着警示与震撼的效果作用。纵然现代科技发展,表现形式繁多,表现手法从平面到3D,4D,5D层出不穷,观众诉求的是更新鲜更多元甚至有更后现代多极解释去面对当下世界的东西,多媒体注入已司空见惯,从小剧场概念的引入强调观众的参与性,观众与演员的互动,观众与演出空间环境的共染继而从这种效应中产生对演员与观众,演员与演员,演员与环境一同围造的场效应,如果丢失了这颗敬畏心,从浅层方面讲,丢失了戏剧的本质,舞台上的戏剧真实,没有缔结默契深固的“你演我信,你信我演”的观演关系,对观众而言,戏剧或滑稽或嗤之以鼻,不但留不下印象,起不到作用,更是消解了对戏剧的庄重意义。回溯过往,往远处,历史处发掘,更是一种亵渎与遗憾。是对传统人文观念统辖下古建筑、古演出形式、那种惊鸿一瞥,遗世而独立的美的忽视的遗憾。相信有良知的现代人还能在心理构成上能被这些逝去的古代样式唤起,刺激。那么,接下来就先来梳理一下几个古戏台,通过这种寻根回溯,来挖掘一些失落的记忆。

(一)余音环绕皇朝的背影---故宫博物院畅音阁

位于紫禁城养心殿东侧的宁寿宫畅音阁大戏楼为清宫廷戏楼,坐南朝北,规制宏大壮丽。主要服务于宫廷皇属成员,为皇帝登极,帝后生日与逢至各种节庆如元旦、立春、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提供演剧场所。作为皇家官署演剧场所,畅音阁不仅是一个娱乐化演艺场所的象征载体,更是中国封建统治者对于天人理想的尊崇、仪式外化的集中体现。畅音阁三重檐,上层檐下悬“畅音阁”匾;中层檐下悬“导和怡泰”匾;下层檐下悬“壶天宣豫”匾。内设置有上中下三层戏台成为福禄寿三台。表演区大多数在寿台。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演出空间的周围环境,台对面是阅是楼,即现在的观众席。阅是楼分为上下两层,是皇帝后妃看戏区域。从观演角度讲是正面(位置)。东西北三面有两层圈楼围绕,两侧楼下隶属于大臣宫女观看区。这种方位设置不仅仅彰显着等级制度的划定,从观演的艺术反应上,也突出了戏曲传统表演的“立体感”。无论是人物的动作还是群体的活动都强调三度面积美。

这种天圆地方的演剧空间格局是皇权最高统治者代表着权威的一种想法,下至民间,这种人文观的体现,没有那么多的束缚,遍地开花。有独特也有新的观演约定。

(二)独特的观演方位——江西乐平祠堂晴雨台

位于江西乐平的祠堂晴雨台演剧所样式是独特也是唯独存在在江西乐平的演出场所。该演剧场所将正面对宗室祠堂的祠堂戏台和位于祠堂之外的广场戏台这两者之间的阻隔凿通,进而合二为一。晴雨台又名鸳鸯台,顾名思义,在其功能性上又得到清晰合理与实用性上的解释:艳阳高照的晴天,演出可以在对外的广场戏台上进行,观众数量的容纳量更大,高至上千;遇到雨天,演出则可以犯在祠堂内的祠堂戏台中演出,也便于观众观看欣赏演出不受天气的限制。不过需注意的是,据考察,在此台上的演剧并未按照天气的晴或是雨来严格划分演剧场所。所以说晴台作为独特的演剧空间场所,其意义在于彻底打破中国传统演剧空间的方位约定,将娱人功效发挥极致,雨台则继续保持传统演剧空间样式秉承娱神演剧空间形态,表达对宗祠家族的敬畏。

二、对当下演剧形态的影响

从不断变化并创新的表演形式来看,无论是即兴戏剧,肢体戏剧,带有先锋探索性质的小剧场戏剧都在试图进一步解放戏剧,还原戏剧的活性生态。它或借助剧场的舞美构造与道具或打破第四堵墙拉近观众距离,缔结亲切舒适的观演关系,追溯到传统演剧空间的一庙一台,莲花台,献殿,水镜台,宗祠戏台到皇家戏楼,也是传统演剧空间对演剧形态的要求与适应。特殊的是,中国传统戏曲的虚拟的、程式化的、载歌载舞的演剧方法决定了它比话剧演出更为重视表现手段本身,即这种表现手段本身的形式美感。表达人物情感时所产生的形式美感甚于情感内容本身是为观众观剧心理中更重要的一点。如美学家李泽厚所言:“一种经过高度提炼的美的精华,特别突出了积淀内容要求的形式美实际上并不以文学内容而是以艺术形式取胜,也就是说以美取胜。”这也形成了中国戏曲独到的演剧观与表演美学。焦菊隐先生对此评论说:“戏曲自从采用了话剧镜框式舞台,表演和调度上的立体感,已经削弱了不少,这也是很惋惜的。”“戏曲的传统表演,就特别强调立体感。

在戏曲表演中,除了每个角色的形体身段,还有诸如扯四门等表现行路边唱边走的程式都是在表现这种所谓的立体感。中国古代的舞台演出,朝着观众的三面围着低矮的围栏,就样的演出样式格局似乎也就便于让观众观赏演员在舞台上的形体身段以及舞台的流动性。这是中国戏曲表演观演关系中观众对演员,演员对自身,演员对观众整个演出场的特殊诉求。那么,演剧空间其实不应该是戏剧演出活动的附属品,它参与到戏剧演出中,是戏剧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更是戏剧表达的一种手段。关于这种手段从古至今的延伸,帮助戏剧的表达,太多而不在这多作赘述。可以说演剧空间与演出形态在一定层面上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演出形态的创新也反作用于演剧空间的推陈出新。

近年来,小剧场与戏曲艺术的结合,其与传统戏曲不同的演出形态,互动空间与创新意识,既承载了戏曲表演的美学演剧观,又具有了新的活的演剧环境,既是对传统戏曲文化的某种激活,也是与现代戏剧理念的某种嫁接。云南昆明莲花池公园小剧场上演的小剧场戏曲《圆圆曲》将剧场小的特点与戏曲表演无所不能的全手段相结合发挥起来,让吴三桂与陈圆圆的故事活生生地接地气地走到观众中间来,导演明显打破第四堵墙的对立观演关系。充分利用演出场所的每一处空间。也就是说观众的每个侧面都会有表演发生。这种全新的演剧空间也是对戏曲演出所要求的立体感所做的一次尝试与探索。也是在寻找传统手段与现代艺术理念之间的平衡点。

三、从同理心看传统演剧空间的延伸及其现当代应用

熟悉的演剧场所,儿时的记忆亦如挥之不去熟悉的味蕾。即使作为现代人在看到古戏台这一框架雏形,都会或多或少唤起积淀在心中的那点文化记忆。产生移情共情的作用。而依照传统演剧空间的形制与概念衍化而成的戏曲文化酒店、餐厅空间就是传统演剧空间在当代的一种迎合现代人的记忆喜好与文化消费理念的一种应用。位于北京松树街的皮影戏文化主题酒店,位于海淀苏州街的的白家大院,穿越古今,旧时王府现时厅,伴有厅堂戏曲表演,世贸天阶的吴地人家,昆曲主题餐厅,以及皇家粮仓,梅府家宴等都切身处地地让自觉前来的消费者感受到戏曲艺术在身边,观演距离柔和而亲近,此时彼年的情境再现。

所以说传统演剧空间是需要去重新审视与对待的一颗失落的文明。不断关照它,研究它,或许会对现代艺术理念统辖下的创作与演出形态提供更多更新的生机与可能。

猜你喜欢

演剧祠堂戏台
雍和宫戏台及其献戏活动考略
驻足山塘古戏台,体验繁华新风尚
清代河南民间演剧类型及其禁毁分析
梁家祠堂史话
戏台送到家门口
百年来古戏台断代问题研究
剧本学习:重在“演剧”还是“悟本”
江西农村业余演剧现状探析
谈春柳派的演剧活动与艺术特色
祠堂,华夏山水间的独特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