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春柳派的演剧活动与艺术特色

2017-06-11管月月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演剧艺术特色

管月月

摘 要:随着西方现代文化的传播,以话剧为主的欧美戏剧及其文化观念逐渐被介绍到中国,我国的旧剧——传统戏曲及其观念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从而引起了中国戏剧观念的一场深刻变革。当时,一些资产阶命派和爱国进步知识分子,为了开启民智,适应中国社会变革,在提出“改良戏曲”的口号同时,把探索中国戏剧出路的目光投向西方,发现并逐渐接受了切近时代生活、具有现代审美意识的话剧这种戏剧样式。正是在这种蜕旧变新的戏剧观念的演进中,伴随着西方话剧在中华大地上的播扬酝酿、落土生根,中国现代戏剧观念与审美意识应运而生。

关键词:春柳派;演剧;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J8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5-0088-01

春柳社是中国现代戏剧运动的重要先驱。他们主要师承日本新派剧,并以日本为中介,将西方戏剧美学与中国戏剧改革初步结合,从而引起了中国戏剧从旧到新的《蜕变》。开创中国现代话剧的角度高度评价春柳社是勇敢而毫无顾虑地,去革旧有戏剧的命,另行建设新剧的先锋队,一切艺术的方法,所有演北剧的动作、调子、道具全不同了。所有北调的代表与简捷的方法,全都改为模仿与写实了,没有上下场,而用幕布与布景了。1907年春柳社在日本东京,春阳社在上海演出的文明新戏,正式宣告中国新兴话剧的诞生。

《黑奴吁天录》(五幕剧,曾孝谷编)是新兴话剧第一个创作的剧本,这是中国戏剧史上的一个历史性转折,是中国戏剧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发展中迈出的重要一步。春柳社的戏剧活动可分前期和后期。前期是在日本演出《茶花女》《黑奴吁天录》和《热血》等剧。后期是1912年陆镜若在上海成立新剧同志会。

陆镜若、马绛士、欧阳予倩、吴我尊、罗曼士等挂出“春柳剧场”的牌子演出《家庭恩怨记》《不如归》《猛回头》《社会钟》等剧目,从春柳社到新剧同志会的春柳剧场,形成了中国现代话剧的第一个戏剧流派。

《黑奴吁天录》是春柳社演出的第一个大戏,剧本由曾孝谷根据林纾、魏易同名翻译小说改编。原著为美国女作家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描写黑奴汤姆被白人转卖的悲惨遭遇,揭露美国种族压迫的罪恶。春柳社在当时高涨的民族思想激励下,看重原著反抗民族压迫的主题对原著作了改编,把情节主线转移到性刚烈,有才识的黑奴哲而治一家的抗争上。全剧五幕,有完整的文学剧本,不用幕外戏、独白、旁白等传统戏曲手法,而以口语对话和舞台动作为基本表演形式。几场主要的戏场面细致感人,如分别一场,哲而治牵挂妻儿不忍离去,意里赛对丈夫缠绵不舍,夫妇相持哭之恸,最后哲而治还是决意远行,小海雷哭着追父送别,回来扶起哭倒的母亲,两人又一起凝视远方,幕徐徐落下,是精彩的话剧手法。

《热血》是春柳社出演的第二个大戏。原作是法国浪漫派作家萨都的剧本《杜司克》,日本新派剧作者田口菊町译编成日本新派戏剧《热血》,陆镜若又改编成四幕剧《热泪》,以后在中国演出仍名《热血》。春柳社受到当时留日学生中革命意气的影响,不知不觉把一个浪漫派的悲剧排成宣传意味比较重的戏,种种壮烈场景博得满场彩声。《热血》演出完全依照剧本,每一幕的衔接很紧;故事的排列、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安排比较集中;动作是贯串的,没有多余的不合理的穿插,没有临时强加的人物,没有故意迎合观众的噱头,在表演方面也没有过分的夸张。

《黑奴吁天录》和《热血》的演出是春柳社戏剧活动气势蓬勃的开始,春柳社在演剧艺术上得到锻炼,并形成了严肃、细腻、旨趣高尚的艺术风格。春柳社的年轻人全凭一股热情,凑一帮人,弄几个钱,就在那从来没有人航行过的大海里头去漂去,会不会遇风暴,触暗礁,毫无顾忌。只是想象中一个美丽的岛在吸引着他们。其后期的核心人物陆镜若是献身于我国早期话剧运动的卓越开拓者。他留学日本帝国大学文科,课余从日本新派剧的藤泽浅二朗学习演剧,盖其心摹神追于欧西演艺,得其精髓矣,能演、能编、能排,还能谈些理论。参加春柳社后,他与欧阳予倩等以申酉会名义演出鸣不平、热血,也曾改译日本新派剧《猛回头》《社会钟》《云之响》。1912年回国组织新剧同志会,出演《家庭恩怨记》等许多剧目。陆镜若在贫病交困中始终抱着坚强的事业心和向上的精神,以他的表率影响着新剧同志会在清贫动荡中保持了对艺术的认真态度和严肃的生活作风。

春柳社重视剧本的质量,尽可能使其具有艺术性,讲究情节的完整性,通过人物命运的悲欢离合,反映一定的伦理道德观念或社会问题,带有一定的传奇色彩,《家庭恩怨记》是其代表作。春柳社演剧风格严肃,更贴近西方戏剧的模式,并且以悲剧为主。总的思想倾向是积极的健康的,但比较温和,直接反应时事政治的剧目不多,更多以家庭題材为主。春柳社注重细腻的人物性格刻画和感情描写,反对“言论派”的做法,主张人物个性化,在演技上也较为高超。

因以上特点,春柳派在艺术上为中国话剧奠定了最早的基础,然而在取得相对较高的艺术成就的同时,也显得曲高和寡,缺乏关心时政的紧迫感,没有深入到市民社会中去。难以在激励的商业竞争中立足,1915年陆镜若病逝,也是文明新戏全面走向衰落之际,春柳派也随之曲终人散。

参考文献:

[1]王晓依.试论中国戏剧的起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02).

[2]周安华.论中国戏剧之起源——中国戏剧起源研讨会纪实[J].戏剧艺术,1988(04).

[3]宋伟.中国戏剧起源初论[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6(02).

猜你喜欢

演剧艺术特色
演剧危险:雍正间演剧案件及其戏曲史价值
“富社”天津演剧活动考论
清宫演剧研究之回溯
论导演艺术在传统演剧中的发展
清中期北京戏园演剧生态初探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琅琊榜》浅评
明清时期立春节日演剧习俗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