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浒传》人物绰号的文化观照

2018-07-13陈莉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杭州311121

名作欣赏 2018年27期
关键词:绰号水浒传

⊙陈莉[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浙江 杭州 311121]

绰号也叫诨号、外号,是根据一个人的特征,在本名以外起的名号。它是正式称谓的感性补充,能形象传神地反映一个人的性格、特点、行为、身份,某种程度上还是社会文化的展现。长期以来,由于绰号的通俗性,它往往被人们当作是江湖气息浓厚的旁门左道,因而缺少全面、系统的研究。其实,绰号看似简单,却蕴含着丰富的表达形式、语言意义以及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语言文化研究价值。《水浒传》是一部绰号十分丰富的古典小说,那些别具一格的绰号在凝练人物气质、诠释人物性情、塑造人物形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值得我们细细探讨。

一、动物类绰号体现传统审美心理

华夏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地大物博,动物种类繁多。早在远古时期,动物与人的联系就十分密切。《山海经》中的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其形象就是人首蛇身,还有“共工”“盘古”等也是如此。除了“人首蛇身”,还有“人首马身”“鸟身人面”“豕身人面”等各种神人形象。当时的一些部落甚至将野兽作为图腾,来佑助一方。演化到后世,动物开始出现在地名和人名中,地名如杭州的“狮峰山”“虎跑泉”,人名如“马云”“成龙”等。不仅地名和人名中嵌入了动物名,人物绰号上也是如此,《水浒传》中就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天上飞的雕(“扑天雕”李应),地上跑的虎(“插翅虎”雷横、“中箭虎”丁得孙、“笑面虎”朱富、“青眼虎”李云、“母大虫”顾大嫂、“花项虎”龚旺、“跳涧虎”陈达、“矮脚虎”王英、“锦毛虎”燕顺、“病大虫”薛永)、豹(“锦豹子”杨林、“金钱豹子”汤隆、“豹子头”林冲)、猿(“通臂猿”侯健)、犬(“金毛犬”段景住),水里游的蛟(“出洞蛟”童威),还有蝎(“双尾蝎”解宝)、蛇(“白花蛇”杨春、“两头蛇”解珍)、龟(“九尾龟”陶宗旺)、鼠(“白日鼠”白胜),以及神话传说中的龙(“九纹龙”史进、“入云龙”公孙胜、“混江龙”李俊、“独角龙”邹润、“出林龙”邹渊)、蜃(“翻江蜃”童猛)、狻猊(“火眼狻猊”邓飞)、麒麟(“玉麒麟”卢俊义)等二十余种动物,都用在了人物绰号上。

《水浒传》以“龙”为绰号的人物有很多。龙可以说是对中华民族影响最为深远的一种动物了,即使我们至今仍然无法确定它是否真实存在。《易经·乾卦》有“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的名句,说明龙和降水有着联系,再后来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也提到“祈龙降雨”的事,我们熟悉的名著《西游记》里的龙王们也都掌管着风调雨顺之事,甚至连住的地方也都是在与水相关的海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这一意象不仅具有奇幻色彩,而且具有一定的王权色彩。人们对龙越是尊崇,龙与生活的相关性也就越来越紧密。“龙凤呈祥”“龙马精神”这些词的出现已经可以看出“龙”作为一种情感深深印刻在民族性之中,它代表着尊贵、强大、权力,是最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动物。在《水浒传》中,以“龙”为绰号的有师从罗真人、学得一身道术、能够驾雾腾云、呼风唤雨的“入云龙”公孙胜,以中国神话中的“龙王”为外号,意在表达公孙胜法术高强,对风雨有特殊的运用能力;有即使痛得浑身冒汗,也要在身上文龙的“九纹龙”史进,在这里“龙”代表一种至高无上的尊贵地位,史进将“龙”作为一种符号烙印在自己身上,以表达自己对成为英雄好汉的渴望;有水性高,犹如翻江倒海的龙神一样的“混江龙”李俊,除了“龙神”的形象,“龙”在这里还隐含了李俊本人独特的身份地位,平定方腊后,李俊拒绝与宋江入京,而是与几位友人结伴南下闯荡,最终成为暹罗国主;有在登云山当强盗的邹渊,登云山林木茂盛,又靠近海边,从登云山出来的好汉自然是“出林龙”;有身材高大,天生一等异相,脑后长一个肉瘤的“独角龙”邹润,他是邹渊的侄儿,这二人皆性情刚直,可谓龙性难驯。

跟龙极为相似的一种动物是蛇。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蛇都是一种充满传奇色彩的动物。在《圣经·旧约》中,蛇由于诱惑夏娃、亚当去偷吃智慧果而产生原罪,从此被罚削去双翅,以腹行走。在中国神话中,华夏民族的始祖伏羲和女娲都是人首蛇身的神;至于民间故事《白蛇传》中的白娘子,则是一个修炼成人形的蛇精。但与对龙的崇拜、敬畏不同的是,对于蛇,人们更多的是害怕,因为蛇在人们心中往往是邪恶、阴险、狠毒的象征。《水浒传》中的“两头蛇”解珍就是一个在地方上出了名的恶霸,“白花蛇”杨春则有诗为证:“杨春名姓亦奢遮,劫客多年在少华。伸臂展腰长有力,能吞巨象白花蛇。”他在少华山上打家劫舍多年,“吞巨象”本领超群,于江湖颇有名望。

“虎”被视作百兽之王,常常和“龙”相伴出现,比如“龙盘虎踞”“左青龙右白虎”。如果说“龙”是权势、高贵、尊荣的象征,那么从地位上来看“虎”是仅次于“龙”的一个意义符号。在《水浒传》中,以“虎”为绰号的人物极多。有的是相貌似虎,如因“双眼碧绿”而被称为“青眼虎”的李云,因“赤发黄须”而被称为“锦毛虎”的燕顺。有的是能力似虎,如“每见力人能虎跳,亦知猛虎跳山溪”的“跳涧虎”陈达,因其力如猛虎能跳山涧而闻名;又如“江海英雄推武勇,跳墙过涧身轻,豪雄谁敢与相争”的“插翅虎”雷横,因其骁勇善斗,轻功卓越而得名。有的是德行似虎,如与人为善,善迷惑人的“笑面虎”朱富;“眉粗眼大,胖面肥腰”,喜怒无常的“母大虫”顾大嫂。

《水浒传》以动物名为绰号的还有很多,比如“玉麒麟”卢俊义。麒麟作为上古瑞兽,因为预示孔子降生的传说,被看作是出类拔萃的人才的象征。卢俊义在梁山好汉中被视作仅次于宋江的人物,良好的家世、俊秀的外表、过人的能力,使他成为梁山好汉中的佼佼者。又如“九尾龟”陶宗旺,龟是最古老的爬行动物,与龙、凤凰、麒麟并称为“四灵”,九尾龟是一种巨型神龟,象征力大无穷,而陶宗旺是众好汉中唯一一个真正的庄稼汉出身,惯使一把铁锹,有的是力气。再如“火眼狻猊”邓飞,“狻猊”即狮子,是由印度传入中国的词汇,戴宗曾形容其食人肉,这恐怕是其眼神凶恶、性情残暴的原因。这些绰号的运用既反映了人物本身的特点,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二、鬼神类绰号体现民间宗教文化

据研究,《水浒传》中江湖的创作原型是杭州。杭州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大城市,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在南宋时期,杭州的勾栏当中已经有专门用来说经的艺术形式出现,最早的《西游记》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就已经在杭州刊印出版。所以,《水浒传》人物的绰号或多或少都受到宗教文化的影响。

《水浒传》第二十七回:“见那妇人如何?眉横杀气,眼露凶光。辘轴般蠢坌腰肢,棒槌似桑皮手脚。……钏镯牢笼魔女臂,红衫照映夜叉精。”描写的是夜叉婆,凶恶的妇人——“母夜叉”孙二娘。“夜叉”是一个来自梵语的音译词,本是佛经中一种形象丑陋、勇健暴恶、会吃人的鬼,后在佛之教化下成为护法之神,列为天龙八部众之一。随着佛教在民间的传播,一些佛教用语也被民俗化,“夜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陆人龙《型世言》第九回中有对“夜叉”的形象描绘:“两角孤峰独耸,双睛明镜高悬。朱砂鬓发火光般。四体犹如蓝靛。臂比刚钩更利,牙如快刀犹。吼声雷动小春天。行动一如飞电。”可见,夜叉是一种外表看起来十分惊悚可怕的鬼怪形象,以至于人们常常用夜叉来形容相貌丑陋、性情凶暴的人。后来“夜叉”一词的含义进一步缩小,仅仅指代女性,甚至身份固定为已婚妇女,如《聊斋志异》中写“家家床头有个夜叉在”。至于“母夜叉”“女夜叉”等词的表意指向则更加明确。《水浒传》把“母夜叉”的绰号戴在孙二娘头上,可能有这么两层含义:一是从外形上看,她“眉横杀气,眼露凶光”,生得一副凶相;二是从人品上说,她杀人成性,开着人肉作坊,干着生剥活人的血腥勾当。因此,孙二娘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心都符合“夜叉”的形象。

《水浒传》第三十五回:“吴用有个至爱相识,见在江州充做两院押牢节级,姓戴名宗,本处人称为戴院长。为他有道术,一日能行八百里,人都唤他做神行太保。”“太保”一词,其词义从古至今虽然几经变化(官职、庙祝、仆役、绿林、不良少年),或褒或贬,时贵时贱,但由于《水浒传》成书时间是在元末明初,所记述的故事发生时间是在北宋年间,因此太保是指在寺庙中负责管理香火之类事务的僧人,我们一般称之为庙祝。《水浒传》第三十九回戴宗对萧让自我介绍说:“小可是泰安州岳庙里打供太保。”可见,戴宗的绰号“太保”,就是专门指那些在寺庙中有“道术”的庙祝,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巫师。在《武林旧事》这本书里,记载有一个在杭州的瓦子里表演“烟火”的民间艺人“陈太保”。之所以用“太保”作为绰号,是为了夸耀他表演的烟火变幻莫测,像是使用“道术”的太保那样,非人力所为。再看《水浒传》中的戴宗,之所以被人称为“神行太保”,就是因为“他有道术,一日能行八百里”。

除了“夜叉”“太保”外,《水浒传》中带有宗教色彩绰号的人物还有“催命判官”李立、“立地太岁”阮小二、“活阎罗”阮小七等。判官、太岁、阎罗常用来代指死神,施耐庵以此来突出人物的武艺高强,促敌手于死地。这些绰号不仅具有宗教色彩,同时也带有民俗色彩,反映了当时宗教世俗化的社会现实。

三、武器类绰号体现大众英雄崇拜

神话故事里的孙悟空有定海神针如意金箍棒,抗金英雄岳飞有一击杀敌的沥泉枪,英雄人物的出现总离不开各自特殊的武器。有了标志性的武器,英雄人物的诞生就更符合天时地利人和。

《水浒传》中有一些好汉的绰号就是借助武器命名的。徐宁曾任东京金枪班教头,其金枪法和钩镰枪法是天下数一数二的绝技,因此被称作“金枪手”。当年,高俅举荐呼延灼为兵马总指挥,攻打梁山泊,呼延灼亲自掌管连环马迎战,此马身披马甲,只露出四肢铁蹄,马上之人也披坚执锐,可谓刀枪不入,一时杀得宋江等人措手不及,连夜商讨应敌之计,金钱豹子汤隆提及祖上造钩镰枪以破连环马之事,然苦于不通枪法,便想到自家表哥——金枪教头徐宁,这才有了夜盗雁翎锁子甲,非得请徐宁上山不可的故事。然而,《水浒传》毕竟只是历史性小说,其性质是小说而不是历史,所以这一段是作者别出心裁的艺术创造。南宋绍兴十年(1140),金将完颜宗弼率军南侵。这年六月,宋将刘锜在顺昌(安徽阜阳)打败金军。他先让步兵用拒马木作为障碍物阻挡连环马的行进,再用长枪挑去铁面罩,用刀砍马腿,最终获胜。七月,岳飞带军以同样方式获胜。因而《草庐经略》曰:“其破铁骑,宋人多用长柄巨斧,上刺人胸,下砍马脚。盖铁甲骑兵,兵刃难伤,故利用巨斧,中之未有不骨折者。”可见,施耐庵创作时善于汲取社会重要事件并将其融入故事之中,反映了当时特殊历史背景下人们对骁勇善战、足智多谋的将帅的崇拜。

关胜是三国关羽的后代,不仅相貌相似,也使用青龙偃月刀,被人称“大刀关胜”。这个绰号的使用,使人每次提起关胜,便不得不想起关羽,金圣叹在品评时就说:“杨志写来是旧家子弟,关胜写来全是云长变相。”关羽这个人物是十分具有符号性的。虽然与同时代的曹操、周瑜、刘备、张飞等人相比,关羽的官职、才能都不突出,但其死后千年,历次追封,直至“武圣”,成为历史上最受崇拜的英雄人物之一。不难发现,关羽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提升的转折点正是《水浒传》故事的发生时间——宋代。结合宋代历史实际,统治阶层需要像关羽一样的人才,尽职尽责,为帝王所用;平民阶层需要像关羽一样的忠义之士保家卫国、抵御外敌。正是这种社会需要,使得《水浒传》作者将关胜这个人物融入了关云长的精神,体现当时的普遍市民意识。

显然,梁山好汉手执各自的专属兵器,可谓身械相合,人物相当,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用其中的一些兵器作为梁山英雄的绰号,体现了施耐庵对水浒英雄人物的赞美、歌颂之情。

上面我们着重从动物类、鬼神类、器物类三个方面对《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进行了详尽分析。可以看出,动物类绰号体现出具有悠久农耕文化历史的中华民族与各种动物的密切关系,鬼神类绰号反映了儒、释、道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深刻影响,器物类绰号表现了中华民族对握有独特技能的人物的欣赏和喜爱。这些绰号的运用,使作品的语言更加生动和别致,使作品的人物更具魅力而传神。显然,《水浒传》运用绰号的技巧可谓炉火纯青、前无古人,为后世的小说和戏曲创作树立了学习借鉴的丰碑。

猜你喜欢

绰号水浒传
与绰号握手言和
历史人物的绰号
读《水浒传》,看北宋社会风俗
半斤八两
“起绰号”比赛
《水浒传》绰号中智能文化的解读
时代悲剧——浅析《水浒传》中宋江人物形象
你想要个绰号吗
四大名著,如此简介
乐乐姐姐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