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维多利亚·希斯洛普小说中的婚姻家庭伦理观研究

2018-07-13曲欣欣牡丹江师范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00

名作欣赏 2018年27期
关键词:奥尔加诺斯婚姻家庭

⊙曲欣欣[牡丹江师范学院,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维多利亚·希斯洛普(Victoria Hislop,1959— )是当代英国女作家,她的书中经常涉及普通人的婚姻、家庭,分析其中的婚姻家庭伦理观,可以归纳总结出维多利亚·希斯洛普本人的婚姻家庭伦理观特点。

一、维多利亚·希斯洛普的家庭背景及人生经历

维多利亚·希斯洛普出生于英国肯特郡,在肯特郡长大直到离开家乡求学。青少年时期的维多利亚·希斯洛普在肯特郡的汤布里奇文法学校(Tonbridge Grammer School)上学。当时的汤布里奇文法学校名为汤布里奇女子文法学校,宣传平等、自由的思想,学生接受的是“勇气与荣誉”教育,女孩子在学校里享受受教育的权利,这使得维多利亚·希斯洛普在青少年时期就接受了新思想,男女平等、自由开放的思想一直影响着维多利亚·希斯洛普的小说创作。大学时期的维多利亚·希斯洛普更是受到了男女平等思想的熏陶,维多利亚·希斯洛普就读的牛津大学圣希尔达学院(St Hilda's College,Oxford)是一所女子学院,圣希尔达学院无疑是为女性争取受教育权利的代表。维多利亚·希斯洛普在校读书期间,受到了良好的知识教育和气质培养。在维多利亚·希斯洛普成长过程中,两所女子学校除了给维多利亚·希斯洛普传授文化知识之外,还在思想上对维多利亚·希斯洛普进行影响。

维多利亚·希斯洛普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的英国正处于“二战”后,整个国家的经济刚开始复苏,英国本土开始重建,所以在小说的创作题材方面,维多利亚·希斯洛普更多描写的是地中海沿岸遭受战火侵袭的国家,通过对这些国家的普通家庭进行描写,作者表达了自己的婚姻家庭伦理观。

二、维多利亚·希斯洛普小说中的婚姻家庭伦理观的内容及特点

西方家庭伦理观以夫妻伦理为主轴。在维多利亚·希斯洛普小说中,这一点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在维多利亚·希斯洛普的四部小说中,家庭伦理观主要体现在夫妻的身上。

第一,追求平等的婚姻关系。在西方传统家庭伦理观中,妻子作为丈夫的附属品,一向是没有话语权的,妻子只能在家中,操持一家人的生活。在维多利亚·希斯洛普的婚姻家庭伦理观中,她追求平等自由的婚姻,男女双方要处于一个平等的状态,在维多利亚·希斯洛普的小说中,既有表现传统家庭的画面,也有平等自由的婚姻家庭。在《线》(The Thread)这部小说中,传统西方家庭的代表是科姆尼诺斯一家。康斯坦丁诺斯·科姆尼诺斯是一位布料商人,在塞萨洛尼基市中心拥有一座自己的布料陈列厅,在两条街之外的港口有一座仓库,衣食富足。奥尔加是康斯坦丁诺斯·科姆尼诺斯的妻子,在结婚之前,奥尔加在城里裁缝手下美女如云的模特队工作,结婚之后,奥尔加只能在家中,她明白丈夫康斯坦丁诺斯娶了她只是因为她的美貌,怀孕之后的奥尔加体形越来越臃肿,康斯坦丁诺斯也就对她不再殷勤。在奥尔加与康斯坦丁诺斯的婚姻中,两人处于不对等的状态,家庭中的男性占主导地位,拥有绝对话语权,家庭中的女性是依附于男性的存在,两人之间没有爱情。奥尔加贪图康斯坦丁诺斯的钱财,康斯坦丁诺斯看中奥尔加的美貌,婚姻关系不是建立在平等自由的基础上的,也没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这样的家庭是经受不起考验的。维多利亚·希斯洛普认为这样的家庭不是合理的家庭,女性应该与男性拥有相同的地位和权利,而不是男性的附属品,婚姻应当建立在平等自由的基础上。

第二,主张友爱的兄弟关系。维多利亚·希斯洛普的四部小说中,都描写了兄弟或者姐妹之间的关系。例如《岛》(The Island)中的安娜和玛丽娅,《回归》(The Return)中的安东尼奥、伊格纳西奥、埃米利奥和梅塞德斯四兄妹,《线》中的康斯坦丁诺斯和列奥尼达斯,以及《日出酒店》(The Sunrise)中的马科斯和赫利斯托斯。在维多利亚·希斯洛普描写的兄弟关系中,兄弟或者姐妹之间都存在着矛盾,互相看不顺眼,甚至互相进行斗争,而这些斗争有时是因为思想观念不和,有时是因为金钱利益。

随着西方社会的发展,追求个性解放、追求自由平等成为时代主流,这就使得人的意识得到解放,家庭成员具有较为独立的权利关系、法律关系,为个人本位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条件。从政治上来说,血缘的束缚被打破之后,就出现了民主政治,进一步促进了个体意识的觉醒;在经济方面,由于西方家庭由家长制家庭公社过渡到财产个体私有的个体家庭,家庭成员拥有私有财产,为家庭成员的独立奠定了经济基础;从思想上来说,由于个体意识的增强,个性原则成为西方民族的基本心理与性格,形成了西方以个人为中心的处世态度。

维多利亚·希斯洛普对不和谐的兄弟关系进行描写,以此来批判这种充满矛盾的兄弟关系。

第三,注重和谐的父子关系。在小说创作中,维多利亚·希斯洛普注意到了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在小说《线》中,长大之后的迪米特里与父亲康斯坦丁诺斯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因为派别问题,父子反目,迪米特里直到父亲去世才回到家中。康斯坦丁诺斯的家庭是典型的父权家庭,在家庭中,占主导地位的男性只能有一位,另一位成年男性就会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而处于弱势地位的成年男性会对父权发起挑战,使得家庭中的父子关系不甚和谐。维多利亚·希斯洛普理想中的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在她的小说中也有体现。在《回归》中,巴勃罗一家经营着一家咖啡馆,尽管家中的子女们各有各的想法,但是巴勃罗还是尽量包容每一个子女。这就是维多利亚·希斯洛普在小说中表现出来的家庭伦理观。

三、维多利亚·希斯洛普婚姻家庭伦理观形成原因

在维多利亚·希斯洛普的婚姻家庭伦理观中,平等的婚姻关系、友爱的兄弟关系以及和谐的父子关系是其中最为明显的特点。而这些特点的形成与历史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有明显的联系。

20世纪50年代末的英国在经历了“二战”战火的洗礼之后,国内一切百废待兴。维多利亚·希斯洛普的小说对战后家园重建的场面进行了描写,而在其中,家庭成员心理的重建也是十分重要的。战争能够毁灭原有的一切,甚至包括人们的观念,经历了战争的人们更加迫切地做出改变,原有固化的传统旧思想也被打破,原有的家庭伦理观正在发生转变。这种转变体现在维多利亚·希斯洛普的小说创作中,在历史时代的影响下,维多利亚·希斯洛普突破了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形成了新一代的家庭伦理观。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英国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重建等一系列事件之后,社会环境趋于平和,经济开始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有效保障,开始追求精神世界的丰富,于是各个作家流派开始繁荣发展。现代主义文学以及后现代主义文学影响着作家们的写作。在创作过程中,作家开始打破以往的思维固式,寻求更适合现代西方社会、家庭及个人的发展方式,构建出新的家庭伦理观,并将其不断发展、壮大。

本文通过对维多利亚·希斯洛普生活的时代背景、成长经历、个人情感进行分析,得出维多利亚·希斯洛普的创作动因,结合维多利亚·希斯洛普创作的小说作品,得出维多利亚·希斯洛普的婚姻家庭伦理观。维多利亚·希斯洛普的婚姻家庭伦理观受到了当时时代的影响,带有一定的时代特点,因此维多利亚·希斯洛普的婚姻家庭伦理观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时西方社会的婚姻家庭伦理观。

(注:本文指导教师为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焦玲玲)

猜你喜欢

奥尔加诺斯婚姻家庭
延平区推动婚姻家庭 矛盾纠纷化解
俄罗斯画家在水下作画
新品出炉——0.26英寸诺斯勒枪弹及MK4系列步枪
湖南加快推进婚姻家庭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
白裤瑶婚姻家庭生活变迁研究
“送花”
配偶法定继承权重塑中对婚姻家庭伦理的考量
戴诺斯和杰克.查普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