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纸短情长
——“宰相词人”晏殊词的哲思化取向

2018-07-13熊瑶结贺昱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江苏无锡214122

名作欣赏 2018年27期
关键词:晏殊词人生命

⊙熊瑶结 贺昱[江南大学人文学院, 江苏 无锡 214122]

晏殊出身平民,作为一介寒士,在党派林立、“尤恶南方人轻巧”的北宋初期能一步步接近政治权力的枢纽,是件非常不易的事。人在官场,身居高位,表面上都是光鲜亮丽,而高处不胜寒,居高履危能得善终者毕竟是少数。晏殊亦是如此,官位越高,更是日慎一日,战战兢兢,唯恐高位不终。但尽管如此谨慎,晏殊还是有过三次被贬的经历,吴曾在《能改斋词话》曾记载:晏元献早入政府,迨出镇,皆近畿名藩,未尝远去王室。自南都移陈,离席,官奴有歌千里伤行客之词,公怒曰:“予平生守官,未尝去王畿五百里,是何千里伤行客耶。”笔者以为晏殊发怒的原因,是害怕一语成谶真的成为千里伤行客而不得善终,由此可见,晏殊内心对“不得善终”的恐惧之深。

作为太子的伴读,皇帝的宠臣,本是无上荣耀之事,但对晏殊来说陪侍在太子或皇帝左右却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稍有不慎就会祸上身。因此,他必须老成稳重,小心谨慎,藏锋、隐智、戒欲、省身、慎言。长期处于伴君如伴虎的生活处境中,压抑了晏殊的本性,使人本能地感到不安、焦虑和恐惧,此时恩宠荣禄反成枷锁。由于长期缺乏安全感,晏殊在词中表现主观感情时,趋于含蓄内敛,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情绪,但正如刘扬忠认为晏殊词最富个性的一点恰恰在于:“它们真挚而毫不做作矫饰地反映了属于这种身份地位的人们特定的生活情趣、特定的欢乐与悲哀。”如《木兰花(朱帘半下香销印)》中词人借“琵琶旁畔且寻思,鹦鹉前头休借问”表现歌妓害怕主人知道自己心事的心理活动。同病相怜,晏殊只有借歌妓在特定环境中的心理活动含蓄表达对自己生存处境和生活状态不满的情绪。在政治上如此小心尚且经历了宦海浮沉,再加上过多过早经历生死离别,眼见两个妻子、弟弟、父亲、母亲等亲人接连离他而去,让他体认到了生命的脆弱与命运的无常,那种恐惧、无力、孤独和痛苦是普通人所不能体会到的。对于人来说,唯有死亡才是真实的,这一事实使得人生的境况越发陷入痛苦的深渊之中。漫长的人生经历,经过了人间百味的沉淀和洗礼,晏殊区别于芸芸众生,懂得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可贵,更是向往世俗的爱情生活,渴望安稳平淡的家庭幸福。“天怒成灾,人怒成害。君子戒悲,小人戒忧。不舍之情,羁身也。”从晏殊的言语中可知他是一个懂得节制的人,在朝堂上,收敛锋芒,明哲保身;在生活上,节制欲望,奉养极约;在情感上,克己复礼,懂得节情。晏殊在痛定思痛后才认识到功名富贵如浮云,感悟到生命短暂的不可抗拒性后,与春风秋月为伴,赏花品酒,以圆融通达的态度将生命中的不得意一一化解,及时地享受人生,这种态度使其词作中并未有悲痛和犀利的笔墨,有的只是淡淡的忧愁和伤感。

乐生恶死、趋生避死是人的自然本性,贪恋生命,对死亡怀揣着恐惧是人的共同心理。关于晏殊词中的生命意识,首先,不能不提的是词中具有对生死最直接的体验和认识,表现出对时间流逝的感伤和对“人生行乐耳”的倡导。如“可奈光阴似水声,迢迢去未停”(《破阵子》)、“当歌对酒莫沉吟,人生有限情无限”(《踏莎行》)、“暮去朝来即老,人生不饮何为”(《清平乐》)、“座有嘉宾尊有桂,莫辞终夕醉”(《谒金门》)、“人生乐事知多少,且酌金杯。管咽弦哀,慢引萧娘舞袖回”(《采桑子》),都是在宴饮场合感叹时光易逝,提倡及时行乐之作。其次,晏殊以其显贵身份,流连于花前酒边,更是人对生命的享乐欲望满足后,从外在物质追求转为对人孤独内心世界的关注。因长期处在位高权重的生活环境中,晏殊的目光不再是词人的浪漫随心,而是以政治家多思多虑的本能,理性地观照人的内在感受,如“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木兰花》)、“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清平乐》)、“兔走乌飞留不住,人生几度三台”(《清平乐》)等;此外,“银屏昨夜微寒”“罗幕轻寒”“水沉香冷懒熏衣”“微凉渐入梧桐”“庭树有寒梅”“夜寒浓”“玉树微凉”等呈现出的亦是宰相词人在欢乐华贵宴会上或酒醒后理想失落和孤独感受。作为高官显赫,晏殊正当壮年,本是在官场上一展才华之时,但是其词作中“寒”“凉”等冷字眼的高频繁使用,表露出的正是晏殊内心不能言说的委屈心理,即在苟安的社会氛围中无法施展抱负、建立功绩的人生遗憾。

最后,一个更为重要的元素是晏殊在看破名利,心态趋向于内敛后,还是未能从入仕浪潮中退却,依旧存有经世致用、展现自己的才情和抱负的心态。因此,晏殊词的哲思化取向是这种文人心态、宰相身份赋予他的使命感与他深厚的文化素养、敏感的诗人气质以及不同寻常的人生遭际之间相互平衡的产物。晏殊在表现雍容闲雅生活中对生命和大自然感受的同时,常常冷静、理性地将他对人生的聚散离合以及宦海浮沉的深切感受融入到词作中,对宇宙人生哲理性的思索,使词呈现出以理节情、情中有思的特征,表现出一种旷达超拔的气度和圆融的观照。如《诉衷情》: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此词是词人重阳登高望远后的抒怀之作。词的上阕展现了一幅清朗秀丽的秋景画面,下阕亦情亦景,尤其是“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在写景的同时,带上了词人对前路茫茫的淡淡忧伤之情,延伸了词作的内蕴。最后三句登高远眺,点明抒怀的旨意。而以“无限思量”作结,使情感抒发戛然而止,增强了词作的艺术效果,营造出一种旷达高远的意境,给读者留下了联想思索的余地。再如其名作《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此词在表现伤春怀人的情感时,融入了圆融旷达的理性思致,包含了一种对宇宙和人生的忧思。面对夕阳、落花等春光美景的流逝,词人即景兴感,但这种感触不局限于对时光流逝以及物是人非的失落与伤感,他以“小园香径独徘徊”作为结语,创造出了一种幽远缥缈的意境,从而衍生为对整个宇宙人生的理性思索,实现了对自身情感的理性克制和超越,蕴含了一种独特的情中有思、回环往复的韵味。此外,《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踏莎行》(碧海无波)构境高远,意蕴深厚,寄托遥深,分别通过“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实现了对自我情感的节制和超越,显示出一种既执着于现实又超脱现实的情怀,营造出了一种情中有思的意境。总之,晏殊词哲思化的价值取向就在于它具有这样一种意识,尽管万古常存,永无断绝,而光阴易逝,人生忧患,亦复无断绝的矛盾双方上没有根本的解决之道,可他依旧试图在词中通过以理节情的方式,用一种明淡旷达的人生态度,安慰那用世俗价值无法宽慰的心灵。

《珠玉词》是北宋词史上不可缺少的一笔财富,其词体现出来的哲思化价值取向内涵是多种因素交融下产生的,它既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亦是晏殊宰相、词人、诗人等多重身份关照下富贵雍容的日常生活、特殊的人生经历以及理性自持性格的真实写照。透过词的价值取向,可得知晏殊是以生命为素材,以性情为笔墨,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以及他对宇宙人生的体认和思索诉诸笔端。

猜你喜欢

晏殊词人生命
晏殊换题
晏殊的忘年知音
《浮世清欢,岁月安好》
孤馆寒窗夜无寐
晏殊换题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林逋梅妻鹤子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词人的风骨
晏殊的忠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