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温克族传统美术文化源流研究
2018-07-13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210037
(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210037)
一、基于萨满文化之上的鄂温克族传统美术
鄂温克民族是一个有语言无文字的民族,古老的图案承载着鄂温克民族的审美情感、记录着民族的生产生活。其中,鄂温克民族纹样具有静穆神性的萨满文化特点。根据民族传统的生产生活器具上,具有独特形式美感的抽象符号,可推测出该民族对世界的认识与描摹的历程。鄂温克图案是基于萨满文化来模仿自然,萨满文化同时也一直影响着鄂温克文化的发展。在现实应用中多使用主观色彩主观造型,彩绘时多使用蓝(代表天空)黄(代表大地)红(代表火焰),图形上多是抽象出的神灵造型和几何图形,后期的花草动物纹样也通过夸张的表现手法对自然进行基于萨满文化风格的处理,体现了此民族独特的审美情感。鄂温克民族艺术简述为自然、萨满、人三者之间的沟通,按照特定规律相互影响,在相互的影响作用下形成了当下所见的艺术形式。
二、自然、萨满和人类
1.自然、人类
自然的客观性是形成文化的前提,鄂温克民族生活环境的独特性是产生此民族艺术形式的原因之一。
根据出土文物考证,鄂温克民族发源于贝加尔湖畔,属大陆性气候,夏短冬长,春天化冻晚,而秋天上冻早。鄂温克民族的先人们世代生产生活于寒温带落叶阔叶林的森林环境,由云杉、银松、落叶松、冷杉、西伯利亚松等针叶树组成的针叶林带。动物界主要以松鼠、雪兔、狐、狼、貂、麋、熊、猞猁、驯鹿、旅鼠、北极等耐寒动物为多。
相较于低纬度地区居民,鄂温克族先民聚居地,物资相较匮乏(较容易获得的可食用资源匮乏)。大型食肉动物,威胁着鄂温克先民的生产生活,大型食草动物拥有强悍力量与速度难以捕获,狩猎难度大。多数农作物无法在此环境生长,自然环境对人类的控制力较其它地区更强。
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使得鄂温克先民很难去通过改造自然来改善生活条件,主要以是狩猎和饲养驯鹿为食物来源,以桦树皮和兽皮搭建的撮罗子(类似帐篷的房屋)抵御风雨严寒。鄂温克族先人由于依靠狩猎与饲养驯鹿为业,必须定期迁徙游牧。对自然的干预能力极低,所使用的生活用品都直接取之于自然,或进行较为简单的加工制作,因此所有的生产生活用品都被当做是自然的恩赐,对自然产生强烈的崇高感。
总之,自然与人的关系是不可调和的,原始的人类处于孩童时期,对于自然现象、自然环境和生物植被,并未达到经验化的认知。由于自身感官所感受到的世界是有限的,因而产生了对自然的畏惧与了解自然的好奇心。但鄂温克先人与自然界之间始终带有不可逾越的感知上的鸿沟。人很难与自然沟通,祈求自然的恩赐、风调雨顺、人畜平安。人与自然在某些方面是对立,严酷的自然环境与猛兽威胁人类发展,鄂温克先人为了繁衍生息与自然抗衡。此时,人类与自然之间迫切需要相互调节的媒介,先人需要认识自然、与自然交流的能力来跨越面前的鸿沟,萨满的出现是必然的。
2.萨满
(1)萨满
“萨满”用通古斯语译为知道的、明白的人,拥有智慧的人,拥有较常人敏感的内在判断能力。用超乎寻常的内在感知能力去解释未知的自然,解答原始人类对自然的疑惑与恐惧。萨满把所感知到的世界再描绘给其他人。鄂温克古老先民相信萨满描绘的世界,诞生了古老的萨满文化。
萨满是由先天具有特异天赋的人,如出生时发生奇异现象、久病不愈突然康复、不畏惧水火等特殊现象的人,后天自我发掘感知能力的一个过程,鄂温克族传说中描绘到,新萨满的产生要举行仪式,拜老萨满为师,举行请教仪式,鄂温克语称之为“奥米那楞”仪式。老萨满向新萨满讲述萨满氏族法、萨满家规、萨满家史、萨满祭神规则。历时三年学习祭祀的祷词与跳神,最后跳神到神志不清,认为萨满的神灵附体时为止,新萨满就能独自与自然众神交流。萨满的产生一部分依靠天生的感知天赋,另外重要的一部分依靠老萨满的传授与不断学习之后的自我感知力的提升。萨满佩戴的头饰如同鹿角般,其头饰分叉越多,萨满等级越高,萨满随着从事祭祀活动的经验增长,自身的内在感知能力不断提升,能感知到自然的能力也逐步增强,级别也不断提高。普通萨满一般为5叉,有些德高望重的老一辈萨满内在感知力非常敏锐,达到理论上的最高级别,拥有9叉的头饰。
萨满服饰由神帽、神衣、胸罩、腰裙组成,富有神秘感。神帽上有鹿角,由等级划分为3叉、5叉、7叉、9叉的。神帽后侧挂有皮条,传说萨满与众神交流时,为了防止被认出本身长相,而用皮条遮挡面部。神衣用3年的时间制作而成。神衣上佩有众多的皮飘带、铁质神偶器件等。神衣多用鹿皮制作,其背部配有脊椎骨、关节骨、臂骨、肋骨、大腿骨等饰物。神衣上有一条长披肩,缝有红、黄、蓝三色表示彩虹。披肩正中间挂有蛇神偶、布谷鸟和天鹅神偶、太阳和月亮神偶、雷电神偶等。在神衣前胸上有重叠的天鹅。胸罩左右肩部缝制有向上飞的两只鸟,是驮萨满上升神界的神鸟。腰裙由飘带制成,前后下摆配有铜铃。裙上系有熊神偶、狼神偶、鲁吐鸟神偶、齐卡库鸟神偶、开叉剪刀。萨满服饰描绘出萨满的世界,众多动物植物都具有灵魂,同时具有相互情感感知的能力,萨满与众神相互感知交流,借助其他生物的力量来完成氏族或个人所无法解决的问题。
(2)萨满与人
萨满教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原始性宗教信仰,古代民族女真、契丹、鲜卑都有过信封萨满的文化现象。萨满宗教更是贯穿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发展,深刻的影响了少数民族的意识形态。萨满文化诞生于人类意识起源的时代,萨满如诗人般描绘着世界,解释万物。原始人类用宏大的岩画,描绘着自然、萨满与人类共同形成的世界。岩画中描绘着拥有超于常人感官的萨满与众神交流,萨满被夸张的描绘出来,多描绘成比其他人物身体略微巨大,带有角的、舞动的、张开双臂的、狂舞的人,其旁边通常出现用点、圆圈和曲线描绘出五官、脸部褶皱和胡须的老人面部特征的太阳、月亮神为主的天神。民族艺术中的图案是原始人类依照萨满文化描摹到的世界,原始人类所信仰的万物有灵的多神教观念一直延续到今日,当代信奉萨满教的民族也传习着古老的描摹自然的审美情感。
相较于自然环境的影响,萨满教的影响更为深厚。在萨满宗教的长期影响下,形成了强烈主观意识形态的民族审美情感,在实用美术中意识图形和意识色彩占主要位置。萨满宗教信奉万物有灵,雷电、日月星辰、动植物等都具有生命,人们形成了敬畏自然品格,对自然的描摹出于对众神庄严祈祷的实用用途。
(3)萨满与自然
萨满文化中的自然观点主要是万物有灵,万物有灵是广义的,整个自然都具有灵魂。“太阳神被描绘成太阳姑娘,用诗歌的方式歌颂着太阳神带来的温暖,月亮神被描绘成月亮女神,歌颂她宁静的美丽,同样给人带来光明。打雷闪电被看作一种神灵,闪电如巨鸟般在空中出现,巨大的雷鸣被当作“闪电鸟”的鸣叫,因此打雷和闪电被描绘成雷公鸟,带有2对或4对翅膀的细长形状神偶,被一些萨满用铁器制作挂在身上。山有山的神,传说山神是一位老者,猎人长期为捕捉到猎物而非常沮丧,突然在山中碰见一位老者,老者为他指明捕猎地点。猎人因此捕获大量猎物,并认为老者是山神的化身,每次外出捕猎时,众人都有祭拜山神的习俗。上山行猎,选一颗老树,在根部砍一块树皮,画老人脸型,盖上红布,祭酒和肉,敬烟、叩头,保佑狩猎顺利,讲述山神神话。火神是一位女神,是家庭的保护神,任何人不能乱动火。”自然被充分的描绘出来,自然的每一种形态都被尊重与敬仰,萨满教导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祭祀与跳神是萨满与自然万物交流的活动,萨满通过出神(全身心投入内在感官来与世界交流)的方式与自然万物达到同一感知。此时就可以与自然界其他事物达到交流,以事物交换事物的方式,祈求所能达到目的的自然神替萨满解决问题,并获得萨满所奉献的祭品。祭祀是为族人祈福、除灾。跳神是氏族内部的族人遇到困难无法解决时,依靠萨满与自然沟通交换解决问题的活动。
萨满文化代表群众的文化,是整个氏族团结奋斗的根基。萨满所追求的一种力量正是全人类所追求的力量,对自然的崇高敬畏感、对生殖繁育的渴望、对富裕生活的最求、对自身强大的最求、对祖先的崇拜怀念、对超越感官去感知世界形态的抽象力量的渴望。在图案中表现为夸张了所追求的这些力量,动物的犄角被无限的夸大、生殖器官被放大,崇高的描绘受孕的动物,对狩猎场景的宏观描绘,对萨满出神与日月等神灵交流的描绘,岩画纹样等形象的描绘了古人所感知到的世界。古人所描绘的这些力量虽具有具体形象,但抛开具象的外在表象,所表现得是内心对超越本身力量的渴望,表现出对自然的无限崇拜。
3.基于宗教文化的鄂温克岩画艺术
在呼伦贝尔市根河市敖鲁古雅狩猎鄂温克聚居地周围的深山中发现了两处岩画,具有鄂温克先人古朴的宗教文化风格,一处是“交唠呵道岩画”,一处是“阿娘尼岩画”。
“交唠呵道”是鄂温克语,其意思为石砾子,“交唠呵道岩画”绘在黑龙江上游右支流额穆尔河双源头之一交唠呵道小河畔的山岩间。岩画绘在岩缝中间的石壁上,作画的石面有2平方米,高度在1到2米之高。画面上绘有马鹿、驼鹿、驯鹿、人和猎犬等图像。这些是用红色单双线条勾勒而成。画面上有一幅人牵着驯鹿的景象,它生动的再现了狩猎鄂温克人早期的生活面貌。除此之外,在“交唠呵道岩画”中,还画着一个头顶犄角并且拖着一条长尾的动物,即麋鹿,也称“四不像”,即是现在狩猎鄂温克人饲养的驯鹿。
“阿娘尼岩画”,坐落在额尔古纳河右支流牛耳河的支流阿娘尼小河的悬崖外。“阿娘尼”是鄂温克语,指画的“画”之意。“阿娘尼岩画”是分别绘在石崖间的画幅。画面上同样绘制这驼鹿、驯鹿、人物、猎犬、围猎场面以及反映远古宗教观念的萨满法器等等。在这幅画面上,最精彩的是一幅围猎图。画面所表现的是一群猎人正在围攻一只驯鹿。此外,在画面上还绘有萨满鼓,其形状是椭圆形的,并且在椭圆中加进一个“十”字形。
鄂温克岩画是内蒙古为数不多的红色颜料绘制岩画,红色的使用具有极强的主观性,将红色作为日常和祭祀专用的颜色,生殖时的鲜血的红色,战争搏斗而发生流血牺牲的红色,御寒御敌所使用的火的红色,这些红色都关系到人类的生与死。因此,鄂温克人对红色产生了敬畏、依托,认为红色与生命有关,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而且红色本身具有醒目、热烈、激越、扩展的作用,也辅助了这种主观意识赋予的强化认识。其中“阿娘尼岩画”所在地是鄂温克族进行祭司狩猎的重要活动场所,在岩画点附近的树上悬挂着许多新旧不一的彩色布条,鄂温克人认为这些画是神,挂彩带是为了悦神,在出发打猎之前先要在这里祭拜一番,祈求神灵保佑,赐予更多的猎物。
在鄂温克岩画中多数以线条的形式描绘物体,表现方法和传统纹样相类似,由线条组成的形式语言是鄂温克民族描绘世界的主要手法,对所见事物进行符号化的归类描绘。在宗教的影响下,传统美术所描绘的多是人与自然神的和谐共处,每一种自然事物都通过优美的曲线被描绘的生动静穆。鄂温克民族祖先所描绘出的传统符号图案丰富多彩,是窥探鄂温克先民生产生活、审美情感的窗口。如今把这些图案放到恰当的语境中研究,是当下民族艺术发展的首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