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成人依恋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
2018-07-13肖长根王钰洁
肖长根 王钰洁
摘要: 了解大学生成人依恋与家庭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为父母早期教育方式提供实践指导。本研究使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和亲密关系经历量表对27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父母过度保护和父母拒绝与大学生不安全依恋类型密切相关。父母情感温暖与大学生安全依恋类型密切相关。
关键词: 大学生;成人依恋;教养方式;相关研究
成人依恋是指成人对个体早期亲密关系的回忆与再现,和当前依恋经历的情感表现和评价。父母教养方式是教养观念、教养行为以及对子女情感体现的组合。在多项研究中发现,父母的教养方式和抚养行为会对子女的依恋行为产生影响,更是会影响到个体与人交往中的情感和行为,包括其建立亲密关系、表达正常的社会功能以及形成完善的人格功能和特质等方面。目前已有的关于家庭教养方式与成人依恋方面的研究对象发生了变化。因此重新讨论当代大学生在此方面的变化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层抽样,在大学中一共抽取被试270名。本次研究共发放270份问卷,收回270份,其中有效问卷263份,有效率为97.40%,具体情况见表1.
(2) 研究工具。简式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s-EMBU)中文版:采用蒋奖等人2006的修订版[[]]。修订后最新版本为父亲、母亲各一版,分别有21道题。采用4点评分法。分别包含拒绝、情感温暖和过度保护3个维度。量表中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74-0.84之间,重测复本信度在0.70-0.81之间,校标效度在0.82-0.93之间。本次研究,父母分量表不同维度的一致性系数在0.69-0.86之间。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中文版:最早由Brennan等人编写,后由李同归和加藤和生进行中文版的修订。此量表共计36题,包括依恋回避维度和依恋焦虑维度,每个维度分别有18道题。根据两个维度的均分以分类系数来计算依恋类型。依恋回避分量表和依恋焦虑分量表的重测信度分别为0.71和0.72,依恋回避分量表和依恋焦虑分量表的a系数分别为0.82和0.77。(3)统计方法。数据分析选用SPSS17.0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描述性统计、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
二、 结果
(1)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成人依恋类型的差异比较。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在父亲情感温暖、母亲情感温暖、父亲过度保护、母亲过度保护这几个因子里,不同依恋类型的被试之间得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父亲拒绝与母亲拒绝因子里,不同依恋类型的被试无差异。并且,母亲拒绝因子,迷恋型被试得分显著高于安全型被试;父亲、母亲情感温暖因子,安全型被试得分显著高于其他3种非安全型依恋类型;父亲、母亲过度保护因子,迷恋型与恐惧型被试的得分显著高于冷漠型与安全型被试,其中迷恋型被试得分最高(p<0.01)。这说明,父母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安全型依恋,父母过度保护和父母拒绝倾向会导致大学生形成不安全型依恋。结果如表2。
(2)大学生成人依恋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通过相关分析可得出,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与父母亲情感温暖呈现显著负相关(p<0.05),与母亲拒绝、父母亲过度保护呈显著正相关(p<0.05)。(3)父母教养方式对成人依恋的预测作用。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得出,母亲情感温暖对依恋回避呈负向预测作用,但仅能预测解释7.6%的大学生成人依恋回避。母亲过度保护对依恋焦虑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与此同时,父亲情感温暖对依恋焦虑呈显著负向预测作用,故两者可以联合解释16.8%的大学生成人依恋焦虑。
三、讨论
本次研究分析表明,不同依恋类型的大学生在除去“父亲过度保护”因子上都表现出显著性差异。通过回归分析表明,母亲情感温暖与依恋回避呈负相关,父亲情感温暖与依恋焦虑呈负相关,母亲过度保护与依恋焦虑呈正相关。Ryan的研究发现,父亲对子女的自我效能感有重要影響。Bowbly认为依恋的实质是内部工作模型,它影响期待的同时,也影响了伴随期待所发生的行为。Bowbly认为,在不断变化的关系中,内部工作模型也有可能更新。
四、结论
(1)依恋回避与依恋焦虑与母亲拒绝、父亲过度保护和母亲过度保护呈显著正相关。与父亲情感温暖、母亲情感温暖呈现显著负相关。(2)父母情感温暖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安全依恋类型,父母过度保护和父母拒绝倾向会导致大学生形成不安全依恋类型。(3)母亲情感温暖对依恋回避呈现负向预测作用,母亲过度保护对依恋焦虑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父亲情感温暖对依恋焦虑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
(作者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蒋奖, 鲁峥嵘, 蒋苾菁,等. 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的初步修订[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 V26(1):9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