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堂中合作学习之探究
2018-07-13秘春景
秘春景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营造了友好、合作的学习氛围,在这种氛围中,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实践观察显示: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有更强的表现欲,在组内每个成员都想在组员面前展示自己,获得认可;在组间竞争中,都想为达成积极互赖的团体目标努力,都想为本组获胜出力;在小组讨论中,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并产生头脑风暴。由此,他们的学习动机增强了,学习兴趣也提高了,求知欲也提高了。
关键词:合作学习;学习内动力;学习目标;成就感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在物质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学生也越来越有个性,受到社会的诱惑也越来越多,很多学生都找不到学习的动力,现在普遍学生都认为是家长和老师“要我学”,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就显得十分重要。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尝试开展合作学习,努力的使学生把“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1 精心挑选合作学习内容和方式
并非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也并非每节课都要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因而合作学习的内容必然经过精心挑选。国内有学者研究认为,蕴涵下列因素的的任务(或者学习内容)适合于合作学习:互动、互助、协同、整合、求新、辨析、评判以及表现等。必修3的区域地理学习很多时候没有固定的答案,重视分析能力的培养,非常适合合作学习。而多形式的合作学习方式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
2 预设多元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有两类:学术目标和人际交往目标。在制定学术目标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准备,确定学生起点。例如,教学任务“了解东部季风区内南北方在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方面的差异”,通过学生需要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一了定中国地理的知识而且还掌握了区域要素,懂得分析自然差异要从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分析,而人类活动要从经济、文化、政治、交通等方面分析,由此可以确定这就是教学起点,据些就可以确定教学目标:“列表对比东部季风区南北自然差异”及“比较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设计开放式的巩固活动
巩固活动可以是课堂内完成的也可以是课外完成的。形式是开放的,让学生有选择的空间,如建构知识结构图、设计与本内容有关的试题、学习感想、方案设计甚至是游戏等等都可以。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一课可设计作业:结合地区特点,为下列地区设计符合实际的生态农业模式。要求:1)黄淮海平原、南方低山丘陵区、珠江三角洲、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任选其中之一,或者自由选择一个合适发展生态农业的地区进行设计;2)小组分工合作,确认每人的任务,周末回家根据自己的任务查找资料,回来进行交流分享,共同完成;3)分析所选地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列出发展生态农业的优缺点;4)以图的形式把设计的生态农业表示出来,并说明设计的理由。
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营造了友好、合作的学习氛围,在这种氛围中,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实践观察显示: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有更强的表现欲,在组内每个成员都想在组员面前展示自己,获得认可;在组间竞争中,都想为达成积极互赖的团体目标努力,都想为本组获胜出力;在小组讨论中,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并产生头脑风暴。由此,他们的学习动机增强了,学习兴趣也提高了,求知欲也提高了。
4 合作与竞争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内动力
4.1、合作性和竞争性并存是合作学习的显著特征之一
地理合作学习中学生通过任务分工、学习材料或信息资源彼此分享、角色分配与互换等形式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这过程中并不靠某一位同学单独努力,而是必须全组同学齐心协力,相互帮助才能完成。合作学习并不是只合作,不竞争,实际上竞争无处不在,但在合作学习中的竞争不再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竞争,而是渗进了“友谊”元素的良性竞争,是个人竞争转为组与组之间的竞争,为了实现组的“胜利”,每个成员都会付出最大的努力。在合作学习中评价往往是个人成绩与小组成绩挂钩,个人提高与小组进步并重,往往成员间会相互扶持,相互鼓励,以便自己的小组能在各小组中脱颖而出,从而使得每个学生都充满了努力的“激情”。
4.2、异质分组,让“闪光点”点燃学生内心的学习渴望
“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是在合作学习分组中的基本原则。组内异质,使得学生各方面的才能得以发挥,各取所需,组间同质可以使学生在同一起点上有可比性,也有利于激励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每个小组的任务都是相同的,而每个小组成员负责总任务的一个小部分,组间负责同一任务的同学在学习期间从组中分离出来组成专家组,掌握了内容后再回到小组上帮助其他同学学习,如在“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的学习中每个小组成员分别承担土地资源、气候、森林资源、草场资源、社会经济条件的分析等任务,又可以组成“土地资源组”、“气候组”、“森林资源组”、“草场资源组”、“社会经济组”等专家组;也可以是组与组之间各自承担不同的任务,然后对全班汇报,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使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满足归属、自尊、自由和娱乐的需要,感受到每个人是不可替代的,天生我才必有用。学生能力有强有弱,个性各不相同,教师在设计和安排的时候要关注到每个学生,特别是一些比较内向,不愿意与人交往的学生,要让学生能在活动中发挥个人所长,增强信心,让每个人都看到自己的闪光点。
4.3、提供多元的展示平台,巩固学习成就感,形成内部动力机制
所有的学生内心都有一种天生的被肯定、被赏识的期望,如果这种期望能夠被实现,则会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要使期望得以实现,关键是需要给予“机会”。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多元的展示平台,如小组交流是展示口才的最好机会;定期的成果展示如报告、实验、地理小制作小发明等,则是学生们动手能力的最好舞台。此外合作学习的评价不单注重学习成绩,而是从多方面进行综合的评价,这让很多学习成绩原来较差的学生在合作过程中能够发挥也其他方面的才能,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对那些动机、毅力、责任心相对较弱的学生会产生积极的激励作用,从使学生增强自信心,让学生愿意学。
总之,在地理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能使学生从学习中获得满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了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主动。
参考文献
[1] 张文进 论高中地理教学.新课程,山西出版集团,2012,3.
[2] 刘杰 高中新版地理教学分析.教学与管理,山西教育出版社,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