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创新研究

2018-07-13王珅

炎黄地理 2018年4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方法小学语文

摘 要: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部分,它对于培养学生感受语文语言的内涵、领会语言的真正魅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与学生的阅读习惯、教师的教学方法、良好的阅读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深刻理解文章内容、进行语言训练与情感的熏陶都是需要重视的教学实用功能。自主创新、培养阅读兴趣与加强写作训练是正确且必要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前言

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阅读教学的成果直接影响语文教学的质量,在当前的语文教学改革中,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感”,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語文修养,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能力素质。目前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存在低效率耗时长的尴尬局面,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很多教师为未能把握正确的教学目标,甚至无从下手,教学盲点凸显。一些教师为了尽早地完成所谓的教学任务,没有进行正确的教学引导,不负责任地要求学生粗读一两遍文章或者要求学生在课外利用空余时间来阅读。相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由于能力的局限,知识储备框架还不清晰,还不能巧妙的结合课文联系生活了解文章的重要内容;中年级分不清语段之间的重要联系;高年级不能深刻体会文章重点语句的表达的深刻含义。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阅读知识量的增加,学生知识量的不断开拓,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都与老师的教学方法离不开。

1 改变传统教学发挥自主创新

语文学科的不断改革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发挥学生自主创新性。应试教育的失败在于大部分老师上课不能脱离教学参考书,没有对文章有深入的了解一味地死板照搬为学生讲解文本,仅仅针对写作背景、文章大意、主要思想来分解作品,造成了学生对阅读产生负面的反应。在这样环境下阅读教学学生得不到自主阅读。教师不耐烦的对文本进行讲解,学生完全变成了被动的接受者,学习的积极性自然而然的慢慢消退。实际上,培养学生自主能动性是探究式阅读教学的教学重点,最大化开放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应当在积极充分发挥学生对自主性同时,也要相应的采用探究式的阅读教学方法,尽可能留给学生更多的思维想象空间。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到以下问题:改变教师为课堂教学主体,学生为课堂学习辅体,由“主体性”转变为“辅助”,科学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阅读的自信心,让学生在探究阅读中感受阅读的快乐,树立正确阅读的思维观,加强学生自主阅读的综合能力。举例《三峡之秋》品读欣赏感受三峡的壮美,首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理清文章脉络,作者按照“早晨——中午——下午——夜里”的顺序描写三峡景色。再想一想文章的第一段与最后一段的作用是什么?首先,通过扫读第一段与第七段,思考两个自然段的作用,然后小组交流讨论,教师指导,学生反馈。学生反馈小结:露水闪耀、三峡风凉、绿叶金黄、风景明丽。三峡的早上特点是——明丽。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抛开参考书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三峡美丽的景色,重点突出什么,为什么这样写,露水、阳光与“明丽”有何关系;又如课外阅读《狐假虎威》一课中,一位语文教师这样上课。学生在老师的精心安排下进行小组讨论对这个故事的理解与感受,然后大家畅所欲言自己的观点。在自由发言中,有的学生说:“我喜欢狐狸,因为狐狸聪明。”有的学生说:“我不喜欢狐狸,因为他欺骗老虎。”于是,问题来了,狐狸聪明还是狡猾呢?大家意见不一,争吵不休。在他的精心安排下,学生分为三组,分别是正方、反方、评委。角逐激烈,正反方你一言我一语,最终在评委团的裁决下正方获胜。这虽然与这个寓言真正想表达的意思完全不沾边,但他最终选择尊重学生的评判,支持狐狸聪明的观点。总会有一天,他们会真正明白寓言的真正含义,但他们更欣赏聪明的狐狸。

2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我们学习成功的保障。是不断前进的动力。《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的阅读量与阅读水平的提高息息相关。”在探索新知识、提高自身潜在能力的过程中兴趣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证明学习观察能力就越强,感知、思维、记忆力、联想力等智力能力就越强。对生活中大小事物的观察就越细致入微。所以教师应当依据学生的特点、水平能力、知识基础等因素,近距离地面对面交流,走进学生心理把握学生的思维活动特点,积极维护良好的教育环境,促使学生感受活泼、生动的课堂教学氛围。一堂课就像一场演讲,开场引入就像演讲的前言。良好的开端可以把观众深深吸引其中,产生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但首要前提必须是语文教师必须拥有深厚的知识功底,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个人道德文化修养的沉积。以自己端正的作风来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在实际生活中,要把自己的文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让课堂教学更加活跃,充满激情。我们不妨用《三峡之秋》为例,教师可以采风、当地的优美景色等吸引学生了解认识三峡的秋天,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然后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带着问题去阅读思考,通过通读文章找到答案,在文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师也要科学引导学生拓展课外知识,让学生通过三峡的秋天来分析、点评自己家乡的秋天,有何特点;使学生的能力在探究式教学中发挥的淋漓尽致,注重阅读学习方法的有效指导。比如,学生学会拼音读字后,就要进一步要求学生学习运用拼音注音把文章读顺,教师作为指导者,应当主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文章大意,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阅读理解,细细品味。在平日里积极开展各种文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同时,一些活跃的学生得到才华的展示。教师鼓舞重在参与,不分输赢,让学生在活动中最大限度的表现自我,在互助学习中共同成长,促进学生对阅读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注意正确把握语速轻重缓急,然后营造一种氛围,激起学生的阅读激情。举例来说在《第一场雪》中,在描写下雪后的语段中,作者运用两种写作手法(静态描写):好大的雪啊!山川、树木、房屋全都被罩上一层厚厚的雪。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动态描写):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的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沫儿随风飘扬。这两种描写既突出了雪下得很凶猛又为读者描绘了优美宁静的雪景,学生在动静结合的雪景中感受到语言的魅力,进一步激发他们更好的阅读。

3 在阅读中加强写作训练

语文课本所选的文章大多数都是名篇,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积累背诵其中优美的名词佳句,为写作打好基础。与此同时,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学习揣摩作者的写作手法,用心观察生活的大小事件。其次,在阅读中要树立读写结合的学习原则,强调读听写的训练。在课堂上进行听、写、说的训练,在此过程中可以是内容的迁移,也可以是语言上的转移。教师要要要求学生学会设计、改写、续写等写作训练。比如说《三顾茅庐》中,隆中的景色写的非常优美,语言优雅,典型性很有代表性。要求学生用“来到……只见……”写自己熟悉的景色,在模仿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学习《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的时候,学生感受到了李博士和台湾青年的无私奉献,让我们心连心走进小钱的内心世界,把他的真实情感用自己的语言组织出来,学生一旦有了真实感受,就能用语言表达出来。我们都知道工具书的作用非常强大。学会合理利用工具书,工具书的知识非常丰富,比如说字词字词释义、造句、相近字词、词语辨析等。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最大限度的使用工具书协助求知,让学生利用工具书预习字词。在学习的同时也要重视培养学生写词造句的训练。

4 创建良好的阅读环境,拓展实践能力

阅读教学对文章的阅读效果有着直接的作用。怎样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怎样去培养学生不得吸住阅读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多下功夫去改善。环境对一个人的学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我们要从书籍下手,我们可以在教室里增添大书架,然后开展各种阅读活动鼓励学生积极阅读,发动学生从家里带来几本好书,书籍内容可丰富多彩,比如说《新华字典》、《十万个为什么》、《成语解释》、《名人名言》等,图书的所有权由学生所有,在班上可推选一名或者几名学生当图书管理员。知识储备经过长时间的淀积后,学生的阅读量有了一定的增加,有助于学生间阅读交流的开展。总之,学生阅读量的积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教师应当给予更多的时间给学生学会自主阅读,不断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5 重视默读、通读的重要性

默读通过运用视觉接受信息。低年级的学生在阅读中小动作多,不容易集中注意力力。因此,学生在默读时尽量保持教室的安静,也不要在阅读过程中提出问题打断学生的思维,教师要做的是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来浏览文章大意。一方面,学生在宁静的氛围中默读赏析文章有助于思维能力的锻炼;另一方面,學生通过默读大致了解自己的阅读能力,如有学生不能再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教师就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学生需要集中注意力,仔细专心的用眼睛慢速浏览扫读课文。

通读首先是要使用普通话流利地把文章读顺,将静止的语言符号转变成大脑反射出来的信息。使之成为具有声音特性与色彩相结合的话语。教师还应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适时安排任务,采用自由阅读的形式,积极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其中,遇到难懂的地方,应指导学生怎样去重温,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自由轻声阅读的时间。汉字被世界公认为唯一高度发达的表意文字体系,每一个汉字都有其历史的演变,包含着某一种哲理或者故事,汉字属于表意文字,学生可根据字词的表层意思结合文字形体结构来对释义重点词语,加深对重点语段的理解。从语文学科的功能性来看,语文是基础工具,是最重要的交流工具,是思维工具。学生在阅读中要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去思考,不能盲目阅读。许多学生在阅读时经常不明白有些句子或者词的意思,很大的原因在于不理解字词的意思,所以在初读的过程中要尽早扫除障碍,指导字词的正确读音,了解大致意思,进一步加深了解词语的话语蕴藉,清除生字词理解障碍是学生开展阅读教学的重要前提,生字词理解深透了,学生才能更好地读通句子,了解句子所表达的深层意思,才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基本意思。教师点名让学生起来大声朗读,然后教师从情感表述、语调等方面进行评价,让学生展示阅读成果,在评价中认真校正学生朗读的不足,引导其正确对待语文阅读,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共赢的意识,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当学生对文章的中心思想不确定时,应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讨论,讨论结果由教师分析、总结,然后进行点评,以增强记忆力。

结束语

语文阅读教学是一门艺术,在阅读中学会积累经验。教师要努力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抛弃陈旧老套的教育套路,真正的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的新体式落实到实处,让学生在语文阅读世界中博览群书,大胆地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在阅读中追求个性自我,发掘自身实践能力。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成功的阅读教学不仅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还能进一步完成“育人”的伟大使命,推动语文教学改革,共同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作为一名语文教育者,我们更应该不断更新理念,完善自我,改善教学质量,让孩子们在快乐的阅读环境下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贾静芳.新课程标准下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11(9).

[2] 王月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探讨[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10).

[3] 《在阅读教学中感受语言文字之美--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崔树彬 - 《吉林省教育教育学院学报:中旬》 - 2014

[4] 马之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教什么[J].教学与管理,2012,(9).

[5] 尹海梅.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方法[J].学周刊.2011(12).

[6] 普姆次仁.浅谈阅读教学创新的重要性[J].中华少年教学版2011,13(10).

[7] 黄元昌.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训练[J].现代教学创新杂志,2011(4).

作者简介:

王珅(1990.5—),女,汉族,广西北海人,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广西艺术学院,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方言与音韵)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方法小学语文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