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OBE理念反向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8-07-13侯红玲张军峰任志贵何宁白海清何亚银

高教学刊 2018年24期
关键词:专业认证培养方案

侯红玲 张军峰 任志贵 何宁 白海清 何亚银

摘  要: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会员,这是我国工程教育认证工作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目前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已形成和完善,越来越多的高等学校认可和实践以“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制定符合专业认证标准的培养方案以及与国际接轨的评价标准对高校各个工科专业尤为重要。文章从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和机械类专业认证补充标准入手,解剖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的思路和要点,归纳总结出符合专业认证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规律,以供同行和兄弟专业借鉴参考。

关键词:专业认证;培养方案;反向设计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24-0167-03

Abstract: China has become a full member of the Washington Agreement, which is an important milestone in the development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certification in China. At present, the certification system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in China has been formed and perfected. Student center, result orientation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are recognized and practiced by more and more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each engineering specialty to establish the training program which accords with the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standard and the evaluation standard which is in line with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general standards and supplementary standards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certification. The thinking and the key points are dissected in the formulation of the talent training plan. The design rules of talent training scheme in accordance with professional authentication are summarized for the reference of peers specialty.

Keywords: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training scheme; reverse design

2017年5月份,我校启动2018 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此次修订工作坚持的一个主要原则是:依据专业认证标准,坚持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科学设置专业课程体系。我院有5个本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车辆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和“能源与动力工程”,一年多来,认真研读认证文件,多次走访兄弟院校,参加学校组织的两轮答辩汇报,不断修改完善,完成了新一轮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纵观整个修订过程,有许多值得总结规律和有效的方法。

成果导向教育OBE,亦称能力导向教育、目标导向教育或需求导向教育,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于1981 年由Spady 等人提出后,很快得到了重视与认可,并已成为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美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全面接受了OBE的理念, 并将其贯穿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始终[1]。OBE理念强调以学生学习成果为起点反向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过程,围绕学生学什么?为什么学?如何学?学的怎么样?依次构建从培养目标到毕业要求,从毕业要求到毕业要求指标点分解,再到课程体系,从课程体系到教学内容多层次关联矩阵,建立持续改进的闭环式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推进人才培养持续改进。

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遵循三个基本理念:成果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以学生为中心强调:资源配置和教学安排围绕培养目标和全体学生毕业要求的达成进行,并将学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作为专业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以产出为导向强调:专业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以学生接受教育后所取得的学习成果为导向,并对照毕业生核心能力和要求,评价专业教育的有效性;从最终成果反向设计以确定所有迈向成果的教学活动。体现持续改进强调:专业必须建立有效的质量监控和持续改进机制,能持续跟踪,改进效果并用于推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二、培养方案顶层设计总思路

基于专业认证的成果导向教育理念(OBE),来指导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具有现实意义。我院5个本科专业以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契机,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顶层设计和进一步完善,制定了明确的结果:如毕业5年后学生能干什么,在校学习4年能具有什么知识能力等,以及每门课程、每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学到什么等都一一做了详细的规定。按照这一结果反向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过程,具体过程如图1所示。

認真领会和解读工程认证的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与定位,针对人才需求分析和专业定位,制订专业培养目标,分解毕业要求指标点。依据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指标点再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及教学标准,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确保培养目标符合专业认证标准和专业规范。

(一)培养目标制定——体现能做什么

对该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后5年左右能够达到的职业和专业成就的总体描述。制定培养目标时必须充分考虑内外部需求和条件,包括学校定位、专业特色、社会需求和利益相关者的期望等。内外需求是确定培养目标的依据,培养目标要与内外需求相适应。培养目标制定时重点要体现出学生能做什么,要体现学生毕业 5 年左右从业的专业领域、职业特征和所具备的职业能力。一般要体现:服务面向、专业能力、职业成就、职业特征、人才定位等5个要素。

例如:我校机自专业培养目标为本专业围绕现代机械设计、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依据区域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守正出新,精工博艺”精神,具备机械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技术及其应用能力,能从事机械工程和相关交叉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工程应用、生产管理、技术服务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二)毕业要求指标点分解——体现能有什么

深入解读和剖析专业认证通用标准与专业补充标准,结合行业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凝练能够体现专业特点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以及进行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拆分和细化。基本思路:针对每个毕业要求的特点和具体内容,将毕业要求进一步细化为能力指标,这样更易落实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并且能对其进行评价。可按并列关系细分,也可按解决问题的递增关系依次划分为多个指标点。

毕业要求指标点代表的是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也是课程体系建立的依据,属于顶层设计,一定要有理有据,可衡量、可评价。以机自专业为例,通用标准毕业要求12项,根据我校专业人才定位和服务地方经济的特色要求,将毕业要求按纵向、横向分解为36条。以毕业要求1和4为例:

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具备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的专业知识,能够运用上述知识解决专业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分解思路:按照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以及专业知识并列的关系分解为5个指标点。

毕业要求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机械工程实践过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并能够在研究过程中体现质疑思维。

分解思路:按照提出质疑——验证实验-设计复杂实验方案-得出结论的递增关系分解为4个指标点。

(三)建立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之间的对应关系

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是培养计划中的顶层定位,培养目标强调毕业5年后能做什么,毕业要求强调毕业时能有什么,能做什么主要取决于能有什么。只有这两项明确后再依次制定详细的课程体系。培养目标是确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依据,毕业要求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是对学生不同阶段的要求和期望,二者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培养目标的达成要靠学生在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经过几年的工程锻炼后达成。和在校的专业知识结构、课程体系、教学活动等均有关系,所以建立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矩阵关系,更能清晰的看出之间的相互支撑关系。

三、课程体系制定

(一)根据毕业要求指标点设计课程体系

培养方案的制定主要是建立合理科学的课程体系,根据毕业要求拆分、细化后的指标点来设计课程体系。毕业要求指标点是构建课程体系的依据,课程体系是达到毕业要求的支撑。对毕业要求分解的指标点都要有相应的教学环节作为支撑。针对每个指标点的含义及内容分别设计安排具体的课程支撑该指标点。在课程体系制定时体现基础和专业的兼顾,特别是专业课程要不断更新,体现技术的前沿性和专业性以及实用性。

(二)建立课程与毕业要求指标点之间的矩阵关系

在OBE教育体系中,所有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都是围绕明确的学习结果进行组织,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课程体系构建对达成学习成果尤为重要。毕业要求指标点(能力结构)与课程体系结构应有一种清晰的映射关系,毕业要求指标点中的每一种能力要有明确的课程来支撑,换句话说,课程体系的每门课程要对实现毕业要求指标点有确定的贡献。

建立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矩阵关系,为重组和优化课程教學内容提供依据。通过对应关系可以排除某些重复的课程,剔除不能支撑指标点的课程,开设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特别是同一指标点下的课程关系要理清,避免内容重复和交叉,内容对毕业要求要有贡献。尽量在课程设置方面做到在知识能力等方面逐点递增。通过这样反复的讨论和修改,使得课程体系完全能够支撑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指标点。有了这样的矩阵对应关系,所有任课教师能够一目了然明确所任课程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三)完善课程体系并赋予不同权重

毕业要求中的一个指标点应由不同的课程来支撑,一门课程可以支撑多个不同的指标点。这些课程要赋予一定的权重系数,以表示在某一指标能力培养上的贡献度。同一门课程在不同的指标点下权重不同。一般来说一门课程支撑2-5个指标点,一个指标点由2-5门课程支撑。以毕业要求3为例,设置课程与各个指标点之间的关系和权重如表1。

(四)计算验证学时比例是否符合要求

专业认证标准对学时比例有严格的要求,通过这一比例,能更好的指导、调整各类课程在培养计划中的比重。如机械类补充标准明确提出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学分比例≥15%;工程基础类、专业基础类以及专业类课程学分比例≥30%;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学分比例≥20%;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学分比例≥15%。当整个培养方案初稿完成,要按课程类型分类统计各类课程的学分比例,最好不低于标准的要求。如果该专业准备进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必须达到认证的最低要求。

四、结束语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构建符合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以及专业补充标准要求的课程体系是推进专业认证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我校机械工程学院5个本科专业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通过仔细研读专业认证标准,积极制订和完善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细化了能力指标点,建立了能力支撑矩阵,建立了满足认证标准的课程体系,为国内其他高校机械认证工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李志义.解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成果导向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14(17):7-10.

[2]沈丹峰,赵宁,殷俊清.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高教学刊,2018(13):165-167.

[3]杨敏,孔难难.中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的分析与研究[J].价值工程,2018(32):268-269.

[4]刘畅,林海.以OBE理念探索一流本科建设的实现路径[J].教育评论,2018(08):33-36.

[5]李志义,朱泓,刘志军,等.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导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2):29-34+70.

[6]赵亦希,陈佳妮,陈关龙.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基本准则[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4,3(04):5-7.

猜你喜欢

专业认证培养方案
创客类系统实训的自适应结构化模型
关于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思考
医学生共情能力培养方案及评价体系完善的研究
基于市场细分理论的我国应用型外贸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观赏水草栽培学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下的机械基础实验课程改革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和评价体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战略新兴物联网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专业认证视域下信息类高校人才培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