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院制模式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

2018-07-13朱书卉

高教学刊 2018年24期
关键词:书院制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朱书卉

摘  要:自高等教育深化改革以来,国内书院制教育模式逐渐兴起,部分高校也开始推行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由传统的院系式人才培养转向书院制模式。文章通过分析当前推行书院制教育模式的必要性,并探讨了书院制模式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着力点和成功案例,以期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有益补充。

关键词:书院制;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24-0039-03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academy system has emerged in domestic universities. Some universities begin to implement new models of talent cultivation from traditional departmental talent training model to academy system model.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the current implementation of the academic system education model, and discusses the focus and success cases of innovative talent training under the academy system model, aiming to complement the innovative talent training model.

Keywords: the academy system;innovative talent;training model

增强当代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其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是继承我国科技创新成果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我国先进生产力的有效途径。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即称为创新型人才,一般具有开放、好奇、灵活的个性特征。从国家进步以及社会发展角度来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对创新型国家建设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从人才自身角度来看,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助于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然而,目前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并不尽如人意,因此从理论上探索创新能力影响因素,从实践中寻找创新能力提升途径,对提高创新型人才质量至关重要。根据现有研究,国内外学者已经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教育体制、人才培养理念、校园环境等)做了比较深入的探讨。本文尝试从人才培养模式的视角,探讨“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

一、什么是书院制模式

书院制是一种实现通识教育(素质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的学生教育管理制度。20世纪末以来,中国高校教育改革一直以均衡教育为目标,开始实现院系教育到书院制教育的有效尝试和积极探索。书院制教育主要通过落实本科生导师制、加强素质教育课程和环境影响,积极拓展课外学术及文体活动,鼓励学生开展更多的学习交流,来促进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专业互补、全面发展。书院制模式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思路,是国内高等教育改革需要落实的关键。

從更深层面来说,书院制人才培养改革不仅是外在的学生生活方式、管理方式的转变,更是整个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理念、管理体制、机制的巨大变革,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全方位培养的新型培养模式。书院制培养模式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书院制人才培养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打破专业局限,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性人才;

2. 书院制管理体制注重“学生自治”管理,创造学生自我管理的平台,充分发挥宿舍育人功能;

3. 书院制运行机制推行导师制,实行师生“双向”选择;

4. 书院制管理体制给予学生更多、更大的自我管理权和选择权,形成教育和管理的“特区”。

二、为什么要推行书院制模式

(一)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薄弱

高校是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当代大学生普遍没有形成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仍有待提高。研究表明,大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表现如下[1]:1. 缺乏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2. 缺乏创新所必需的毅力;3. 缺乏新事物探索和创新的兴趣;4. 创新所需的洞察力不够敏锐;5. 创新性的思维能力较弱。此外,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当今社会青年群体所面临的压力以及西方思想的介入等问题凸显,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表现出了较大的分离,这些问题的存在无疑是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障碍。为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大学生积极思考并主动参与创新活动,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

(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单一

近年来,我国高校正在积极探索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创新人才培养成材率低,无法满足社会需求,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突出问题。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度越来越高,那么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也急需得到突破,人才培养模式也应当进行有益的探索和转变。

(三)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脱节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明确培养目标,我们在文化专业和人才培养体系评价中占有一定的优势。但在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上,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脱节,教学组织形式中没有彻底实现教学型组织向学习型组织的转变,课程体系构造中缺乏实践课程的建设,实践教学组织形式上我们尚显不足。其次,我国大部分高校一直在谈专业化和职业化,培养的更多的是技能型人才,对全人的创新人才培养还有待提高。如何扭转劣势,需要从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上深耕细作,书院制教育改革应运而生。

总而言之,我国要在当今社会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必须在多元视角下的各个领域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那么高校对人才培养的模式也需要进行有益的转变[2]。

三、书院制模式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着力点

(一)在培养理念上注重“全才”培养

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更注重学生的“专才”教育,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存在明显不足:高校过于强调专业教育,严重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不够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导致学生普遍以考试和就业为主要目标,不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同专业、院系之间交流较少,学生的知识面得不到拓展,自身专业兴趣发展机会较少,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大学生处理问题思考不全面、社会适应能力不强。

书院制模式从根本上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功利化倾向进行了矫正,在发扬传统培养模式优势的同时,书院制在人才培养理念上更加注重“全才”培养,实行个性化培养,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3]。这类培养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突破传统模式,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不分专业和系别的管理,以达到学生的全面发展。书院制模式下的学生可面向全校选择专业,增强不同专业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此举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专业限制,拓宽了大学生的知识面。另外,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弱化了传统院系和班级等组织的影响力,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自治能力,給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及学生工作带来了冲击,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形成,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挖掘有推动作用。

另外,虽说书院制是基于中国古代书院传统[4]以及西方住宿学院制[5]形成的,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西方大学住宿学院的模式,但书院制模式不是西方大学住宿学院或中国古代书院的“翻版”[6,7]。我国高校书院制培养模式主要是以学生社区为载体,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放在首位,全面培养大学生的“全才”发展,将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进行有机结合。

(二)在培养模式上注重创新思维培养

当下中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普遍较为传统,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在精英高等教育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8]。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以及国家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视,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表现出了其对人才培养的制约性,忽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也颇受诟病,面临着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挑战。

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多方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注重践行陶行知先生教育理念——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开辟精神”的人才[9]。教育学生要想创新,首先在分析问题时要有主见,解决问题时要充满自信,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不能只专注于课本,生搬硬套理论知识。其次,改变传统的学习模式及思想,给自己创造一个轻松思考的氛围,更重要的是汲取更多的专业知识,激发创新意识,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水平。

除此之外,书院制教育模式还强调高校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主动探索新式教学方法,积极推广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实践教学,帮助大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锻炼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能力。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毅力和责任心。

(三)在培养环节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

孔子在《述而》中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在《论语》中也提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的这些思想主张都体现了学思结合的重要性。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更多的关注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接受、吸收能力。书院制教育则坚持“以学生为本”,在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比如课程教授采取学习小组的形式,老师讲授课程思路,学生通过讨论加深对课程的理解。让学生在课程中不仅学到专业知识,更多的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发挥自身各方面的潜能。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运用到实践中,提升自身的素养和社会竞争力。书院制教育往往通过企业培训或与校外机构合作,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平台。这种教育方式能够将学校的教育资源分配到企业中,使企业发展和学校发展相互促进,最终带动社会的发展。

四、书院制模式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成功案例

国内高校通过不断尝试和探索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模式,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创新。近年来,我国部分高校也在尝试进行书院制改革,形成了“非专业类本科学院”、“人文教育和专业教育均衡发展”、“书院专门承担学生事务管理”、“书院专门进行通识教育”等思路。目前具有示范效应的如香港中文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

(一)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作为中国现代书院制的典范,以“全人教育”为宗旨,特别注重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亲密无间的导师制是香港中文大学的名片和标签,学校导师通过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逐渐塑造学生品格、培养学生兴趣和良好的生活及学习习惯,进而实现对学生学习、生活及思想的全方位指导。另外,香港中文大学具备系统、完善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是一所融东西方文化于一体的国际性大学,实现了中国“人文精神”与西方“博雅教育”的完美结合。不仅如此,香港中文大学各个书院均有独立的教学体制和办学定位,例如:新亚书院注重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掌握现代教育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崇德书院培养学生既通晓中西方文化又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具备解决现代问题的能力。联合书院强调通识教育和专长教育并重,以全人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以及为全人类服务的大格局意识。

(二)复旦大学

为加强全才培养,复旦大学自2005年开始尝试把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学生组织起来成立了志德、腾飞、克卿、任重4个书院,新入学的3000余名学生都须进入各个书院学习和生活,接受全面的素质教育。复旦大学后来在2010年又成立了希德书院,该书院在加强专业导师建设、开展学生自我管理工作等方面展开了探索。2012年9月,复旦大学正式组建了复旦学院,该学院覆盖了整个本科教育阶段,其不仅是办学机构,也是独立的管理机构,书院制培养模式的职能是对大学生展开集中通识教育,更注重对大学生的素质和价值导向培养,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自复旦学院成立以来,所有本科生在校内均有两个属性,一个是专业院系属性,另一个是书院属性,学生们对此有一个形象的比喻:“院系是父亲,书院是母亲”。另外,复旦大学将与本科生教育相关的一切机构都并入了复旦学院,这种新型的教育管理模式突破了传统的二级学院开展学生工作的管理局限性,弥补了原有教育体系的不足。

(三)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于2005年开始实行学生住宿社区化管理,并选取一栋宿舍取名“文治苑”,后期发展为文治书院,并新建了彭康书院。西安交通大学推行本科生书院教育模式以来,致力培养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强调学生的生活学习,不只是学习专业知识,还包括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力、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使学生在专业之外具有更加多元化的发展。

(四)电子科技大学

近年来,电子科技大学依托其专业优势,通过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打破学科壁垒,为大学生创造多学科交叉的专业环境和学习平台;实施“跨专业课外实验选修”制度,探索新型實验室的开放模式;全面完善学生自主选课的管理制度,保证在人才培养的进程中,大学生共性和个性得到全面发展;通过建设第二课堂,强调大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培养课外创新能力[10]。电子科技大学从管理和人才培养模式上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平台,给予学生更多的创新机遇,切实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五、结束语

创新不仅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还是提高我国先进生产力的有效途径,然而传统的教育模式限制了我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急需寻找新的教育模式来满足我国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书院制教育模式应运而生。在大学生创新意识薄弱、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脱节的现代社会,实施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书院制教育模式显得尤为重要。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多方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在培养理念上注重“全才”培养,在培养模式上注重创新思维培养,在培养环节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放在首位,全面培养大学生的“全才”发展。

参考文献:

[1]沈兴全,吴淑琴,温全生,等.测试报告: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与培养[J].中国青年研究,2002,3:56-59.

[2]鲁石.多元视角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7,3:59-63.

[3]唐国华,江丽,李晨韵.大学书院制: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有益探索[J].教育观察,2016,5(13):4-7,103.

[4]王剑敏.古代书院制的精髓及对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启示[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4,18(6):26-31.

[5]董应龙.西方住宿学院制对我国高校宿舍制度与文化建设的启示[J].教育探索,2014,10:152-153.

[6]蔡俊兰.继承与创新:香港中文大学书院制研究[J].高教探索, 2017,5:94-100.

[7]吴鹤群.书院制的兴起及其发展模式探微[J].中文信息,2016,4: 369-370.

[8]董秋月,李阳.我国大众化进程中的精英高等教育[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0(11):9-11.

[9]程家福.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7(2):19-21,28.

[10]邵云飞,曾勇,汪腊梅.高校协同创新视角下的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电子科技大学为例[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1):15-19.

猜你喜欢

书院制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初探
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初探
“书院制”模式下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若干思考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