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时代提升语文学科素养的三种策略

2018-07-12董居轶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8年12期
关键词:微阅读微写作

董居轶

摘要:本文以《烟台的海》一课为例讲述了如何依托“微博”平台,借助“微课”“微视频”等教学手段开展课时导学、主题拓展阅读、教材二度开发与生活化习作策略的课例研究,以期能够为有效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开辟出“教”与“学”的新途径。

关键词:微导学;微阅读;微写作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8)12-0052-02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信息化的平台和手段的使用,为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开辟了“教”与“学”的新途径。下面,笔者以苏教版语文教材第十一册中老舍的文章《烟台的海》为例,谈谈微时代提升语文学科素养的三种策略。

● “微”导学

微课具备的知识可视化、语义情境化特点,满足了人们通过微型移动设备随时随地学习的愿望。因此,教师能利用微课发布前置学习,完成后置检测任务,进而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

以《烟台的海》为例。教师可利用Pad发布学习任务单:

观察感知——借助教师发布的中国沿海城市地图,观察烟台的海的独特位置。依托教师提供的网址,借助视频图片观察烟台的海,初步感知海的特点。

文本感悟——借助导学案“自己和作品打交道”。从文章写作顺序、表达特点、词句揣摩等方面阅读文本,感受语言,熟悉语言。

合作学习——发挥学习型小组的优势,分工学习冬季、春季、夏季、秋季海的特点,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学案的学习任务和教学任务。

成果汇报——小组合作展示学习成果,发布在微信学习平台。

教师通过这种渠道检查学案,了解学生的已知、未知和想知,从而依据学情设计课堂教学方案。采用“聊课”的方式教给学生抓重点词语揣摩、感悟人物情感的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力”。引导学生对“未知”和“想知”内容进行探讨、感悟。课后借助“一起学习”软件,发布后置检测任务,并利用评价工具进行学习效果反馈。

● “微”阅读

在语文学科学习中,學生的阅读能力无疑是语文学科核心能力的体现,大量阅读与表达是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重要途径。

1.走进名篇,主题阅读

学习《烟台的海》一课后,利用课前制作的“走进名家名篇”微课引导学生开展主题拓展阅读。教师借助微视频,发布学习任务,推荐学生阅读老舍写的《趵突泉》《济南的冬天》《草原》《林海》,在班级微信群里开展以“跟随作家学表达”为话题的“美文讲堂”亲子主题阅读,并引导学生品味名家的语言特点,诵读名家精彩章节,学习名家描写景物的方法,分享学习成果。

2.助推整本书阅读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整本书阅读能够让学生接触到足够的丰富的语言。微课导读则打开了整本书阅读的另一扇窗。学习《烟台的海》一课后,为了让学生从更多的角度去了解充满神秘色彩的海底世界,学习更多海洋科学知识,教师推荐学生阅读《海底两万里》。教师通过读前指导课、读中推进课、读后成果汇报课,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同时,制作以“记忆搜索”“精彩回放”“角色聚焦”“主题确认”“寻幽觅胜”为主题的“五步阅读法”系列微课,让学生在家自主阅读时能随时观看微视频,学习阅读方法,进而引领学生理清故事梗概,畅谈故事情节,讨论故事角色,探寻文本意义,探究文本言语形式,有效深入地进行整本书阅读。

● “微”习作

1.用好教材,学习表达

在《烟台的海》一文中,作家以生动的笔触,把烟台的海“冬日的凝重,春日的轻盈,夏日的浪漫,秋日的高远”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展现在读者面前。

如何利用好这篇写景的范例,引领学生学习表达呢?教师可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教学时可分以下三步进行:

第一步,回顾课文,导入新课,明确仿什么。

第二步,学习范文,掌握写法,明确怎样仿。

镜头1——微视频图文出示《烟台的海》中代表性的描写冬天海景的优美片段。教师结合文字画面随机引导、讲解。师:同学们,为了突出冬天海的凝重,作者是从哪方面着手的?微视频圈画相关重点词句,在相应位置批注:颜色 形态 声音。

镜头2——师:那么作者又是怎样把文章写得生动形象的呢?在这里,微视频通过图片感知加圈的方式,引领学生归纳出“想把文章写生动、具体,就要大胆想象,并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动静结合等方法表现景物”的特点。

第三步,创设情境,运用积累,练习仿写。投影出示家乡青岛的海的动态、静态图,指导学生进行细致有序的观察,运用积累的词句仿说。然后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描写学生眼中家乡青岛的海的独特景观。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和微课辅助手段,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驾驭语言的能力。

2.勤练笔,记录生活点滴

学生借助课文范例和拓展篇目学到了表达方法,同时也深刻地感受到作家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态度。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学习、积累、分享生活的平台,设立“微博工作室”,在班级中开展“一起织围脖”(写微博)活动。让学生围绕自己一天的学习、生活,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几句话(不超过200字)表达出来。同时,让每个学生浏览小组内其他学生的微博,设立“我要转发某某的微博”专栏,让学生间互相转发和评论。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群体合作学习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在互相学习借鉴中提高生活化写作能力。“微”亦足道。在“互联网+”环境下,“微课”“微视频”“微博”手段和平台的使用,正改变着“教”与“学”的方式,也在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方面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可谓“微”力巨大。

参考文献:

[1]朱家珑.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语文案例式解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2]张兴堂.小学语文“探究体验式阅读教学法”[M].青岛:青岛出版社,2012.

[3]寻素华.浅析微课程开发在校内外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9):123.

[4]陈奕耀.“互联网+”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变革[J].未来教育家,2017(21).

猜你喜欢

微阅读微写作
用“微阅读”沟通语文学习与生活
高中语文“微写作”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
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策略研究
微写作在初中语文中的应用分析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微阅读视角下高中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策略例谈
高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策略探析
基于自媒体平台的大学英语微阅读探讨
微阅读, 让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更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