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资源≠教育资源≠教学资源

2018-07-12桂毅王冬梅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8年12期
关键词:数字资源教育资源教学资源

桂毅 王冬梅

摘要:信息化环境下使用数字资源开展课堂教学,我们已司空见惯。但数字资源、教育资源和教学资源是外延和定义都不同的三个概念,一线教师常常将它们弄混并不加区分地应用。本文从课堂应用入手,着重闡述了三者的转化过程及教学应用时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数字资源;教育资源;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8)12-0089-02

信息化时代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信息的数字化。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不可能不使用数字资源,随着数字资源的不断丰富,哪些数字资源可以成为教育资源,哪些教育资源可以纳入课堂成为教学资源已成为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教学关注的一个主要问题。

● 数字资源≠教育资源

通常,把利用信息化终端设备看到听到的都称之为数字资源,可简单将其划分为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含动画)等。一般来说,一线教师除了手中有限的与教材配套的数字资源外,更多地是利用网络寻找自己需要的数字资源。听课中,笔者发现,教师将原生态数字资源放置在课堂中充当教育资源的情况比比皆是。

笔者认为,网络数字资源在升级为教育资源之前,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

1.筛选。利用搜索引擎在网络上寻找所需教育资源是一线教师的常规做法。面对海量的数字资源,“选择”显得尤为重要。这里的“取舍”体现了教师对学科性质的把握和对教材的理解。一位教师在讲《满江红·抒怀》一课时,从网上下载了一个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中的音频来感受诗文的节奏,这个视频中的朗读是表演性质的朗诵,听着让人很不舒服。且不说提倡语文教师课堂上范读课文,单从数字资源的选取来看就很不恰当。

2.下载。确定数字资源并下载。文本、图片的下载比较简单,这里就不再赘述。视频下载是一线教师经常遇到的难题,笔者在这里给大家推荐几种下载工具和下载方法。“硕鼠”“稞麦”是两款性质相同的下载软件,适用于国内大多数主流视频网站,具体使用方法感兴趣的教师可以自己下载摸索使用。另外,还可以等网上视频全部播放完毕后,在IE缓存文件中寻找视频文件。当上面的下载方法都无效时,教师可以使用“快剪辑”“喀秋莎”等录屏剪辑软件进行选择性录屏,这样可得到需要的视频。

3.处理。从教育资源专网上下载的可能是教育资源,但从公网上下载的数字资源绝不是教育资源,必须根据课程性质、教材目标、教学过程等需求进行技术处理才能成为教育资源,如截取、增效、重组等。将网络原生态的数字资源作为教育资源直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这是教育资源应用的大忌。一位教师讲《生物育种》一课,用下载的某日《新闻联播》视频导入新课,长达半小时的新闻联播中介绍我国生物育种发展状况的仅有几十秒。教师课前对自己提供的资源并没有进行截取,“东拉西拽”了一分多钟学生才看到了预定的内容。

这里的“筛选”体现的是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素养;“下载”和“处理”显现的是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那是不是经过了上面三个步骤后形成的教育资源就可以成为教学资源呢?答案是否定的。

● 教育资源≠教学资源

可以把具有教育属性的数字资源统称为教育资源,但不能说“差不多”的教育资源就可成为教学资源。笔者认为,在将一个教育资源纳入课堂教学成为教学资源之前,必须做好以下三点。

1.审视。这是将拥有的教育资源纳入课堂教学之前必须要做的。首先,要审视教育资源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的契合度。这是资源应用的关键,契合度越高融合度就会越高。其次,要考虑教育资源的放置位置,是放在课前创设情境,还是放在课中优化课堂结构,或放在课尾梳理总结。不同的教育资源放置在不同的位置,作用不同,效果也不同。在听课中,笔者发现,很多教师在应用教育资源方面都存在“跟着感觉走”随意使用教育资源的现象。在初中思想品德《自觉维护正义》一课的教学中,教师用《好汉歌》引入,并让学生找出《好汉歌》中反复出现的一句歌词——“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这与教学主题“自觉维护正义”的教学目标是相悖的。这样不加审视地随意使用数字资源对教学非但无益反而有害。

2.加工。一个教育资源在纳入课堂教学成为教学资源之前,教师一定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我要用这个资源?我用这个资源干什么?……使用资源的目的和作用等搞清楚之后,教师一定要动手对即将纳入课堂教学的教育资源进行适度加工,使之契合教学目标,将其提升为教学资源。即使使用《好汉歌》这样的短资源也不能让其全部呈现,应该截取与教学目标最相近的那一小节,大概就几十秒的时间。对于网上得来的较长的数字资源,按照设定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进行加工、重组的工作就更不能少。例如,在教学初中语文《阿炳与二泉映月》一课时,一位教师在网上找到了一个纪录片《二泉映月的录制过程》。此片以人物专访的形式呈现,时间很长,这位教师将此纳入教学过程中,但没有进行任何加工重组,而是边讲边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拖拽”观看,将一个极具使用价值的教育资源分割得支离破碎。这样使用资源给教师的警示是:缺少加工的数字资源很难与教学目标直接融合。

3.诠释。教师将教育资源纳入课堂教学之前,首先要明确应用目的和作用,其次要做好资源的诠释准备工作。此项工作对从长篇电视连续剧中截取的视频资源来说尤为重要,某教师在教学小学语文《民族英雄戚继光》一课时,从电视连续剧《戚继光》中截取了一段大战前戚继光的阵前训话,时长约3分钟。学生看完后,教师问:“这是一支怎样的军队?”一个女生脱口而出:“帅气!”全班哄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究其原因是教师播放截取视频前,既没有对视频前后背景及截取视频本身进行简要介绍,也没有提醒学生看视频时重点观察什么。学生看到的只是1个年轻英俊的男演员在队伍前走来走去说着话。“帅气”的答案就不难解释了。课后调查更发人深思:笔者随意问了5位学生,“那个年轻的男演员扮演的是谁”?只有一位学生答出来了,还有4位学生竟然说不知道。

当教学中加入了“信息技术”和“数字资源”这两个因素后,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变得比传统教学过程更难把控。笔者认为,教师恰当使用数字资源,必须提升两种能力:一是将数字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的能力,因为数字资源不等同于教育资源;二是将教育资源升级为教学资源纳入自己教学过程的能力,因为教育资源不等同于教学资源。当然,任何能力都是从失败中不断积累的,但关键是教师要学会反思与总结。

猜你喜欢

数字资源教育资源教学资源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开发
新型教学资源在综合课程中的应用
新型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图书馆员新角色
高校数字资源云服务平台的建设研究
吸收社会教育资源,创新法制教育方式
“多校划片”:治标还需治本
图书馆与出版企业数字资源共享的环境因素分析
区域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的认识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