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原理对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2018-07-12刘永华
刘永华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幼儿教育的发展。幼儿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和幼儿园中,所以幼儿园的班级管理对幼儿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幼儿园教师在班级管理中投入大量精力,为幼儿营造一个积极乐观、温馨活泼的班级环境,为幼儿的成长起到促进作用。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协调原理在幼儿园班级管理中的作用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幼儿园的班级管理工作作出贡献。
关键词:幼儿园;协调原理;班级管理
幼儿园教育是人生最早的课堂,幼儿园时期的教育工作直接影响幼儿的小学阶段。幼儿教学属于启蒙教育,幼儿园的班级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幼儿的学习、就寝、如厕、就餐等内容,幼儿很多好的习惯都是在幼儿园里养成的,所以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对幼儿的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忽视幼儿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很多幼儿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常常会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忽视幼儿主观能动性的培养,缺乏对幼儿行为能力的引导,导致幼儿过分依赖教师,无法自主解决问题。
其次,班级管理不合理。对于幼儿来说,教师单方面的指令无法让幼儿牢牢记住一件事情。如洗漱问题,年龄小的幼儿无法独立完成洗漱,教师缺乏正确的教育模式,没有进行正确的引导,这对幼儿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最后,缺乏个性化教育。效果最好的教学方式就是因材施教,但是针对目前的教育环境来说,教师不能针对每个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教育。幼儿很多习惯的养成都是因为长时间的坚持,如果教师对幼儿的家庭不了解,就很难明白幼儿在校的各种行为,高效的幼儿教育需要在幼儿家长的配合下共同完成。例如,幼儿刚来幼儿园的时候,会产生对上学的抵触情绪,這就需要家长做好幼儿的思想工作,不能一味纵容幼儿,只有教师和家长共同配合,才能有效促进幼儿独立成长。幼儿放学回家后,家长溺爱幼儿,导致幼儿养成一些不良习惯,这种情况不利于幼儿健康成长。所以,教师要常常与家长沟通,充分了解幼儿的成长环境,只有结合幼儿的家庭环境,才能更好地帮助幼儿健康成长。
二、建立完善的幼儿园班级管理制度
班级管理制度是一个班级发展的根本,只有在明确制度的引导下,幼儿才能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教师应建立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善于利用管理制度约束幼儿的行为,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提升班级管理效率。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利用榜样作用进行引导。教师进行班级管理时,可以找到一个表现优秀的幼儿进行奖励,幼儿都希望得到表扬和鼓励,看到教师表扬做得好的幼儿,自然而然会想到“如果我表现好,也会获得教师的表扬”,这种鼓励性教育能够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其次,了解幼儿的个人特点,实施因材施教。幼儿一般年龄在四岁到六岁之间,自控能力差,成为教师班级管理的最大问题。教师在班级管理时应参考幼儿的平均水平,兼顾年龄最大和最小的幼儿,保证幼儿均衡发展。小班幼儿教师应该重在认知能力的提升,注重引导式教育。例如,在午饭之前,教师向学生提问,应该做什么准备。用提问式的教学方式灌输基本生活常识。大班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要比小班幼儿有很大进步,教师要注重对大班幼儿的管理和约束,强调活动的安全性。
再次,做好班级日常工作的管理。幼儿的年龄小,教师要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加强幼儿的引导工作。当幼儿出现违背教师指令的行为时,教师不可过于严厉地斥责,应该给幼儿多一点宽容和耐心,用爱来关怀学生、感染学生,渗透爱的教育方式一定会事半功倍。
最后,采用音乐渗透的方式加强管理。例如,教师可以在吃饭之前播放《洗手歌》,使学生养成习惯,每次在吃饭之前听到这首歌就会主动去洗手;在放学之前放《让我们荡起双桨》,幼儿就知道是时候整理自己的小书包了。通过这种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形成主动意识。
综上所述,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是幼儿园各项工作开展的基础,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可以运用协调原理,使班级管理工作更加科学有效。幼儿处在人生发展的起步阶段,他们很容易受到家长和教师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教师要与家长保持沟通,家长要配合教师的日常工作,进而提升幼儿园班级管理质量,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孔霞.论协调原理对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的启示[J].文学教育(中),2017(11):144-145.
[2]王盛平.浅谈幼儿园班级管理[J].中国西部,2017(11):196.
[3]李海云.幼儿园班级管理策略探究[J].科普童话·新课堂(上),2017(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