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视阈下建档立卡高职生的培养途径研究
2018-07-12温培华
【摘 要】本文通过数据平台对建档立卡的高职学生进行数据采集,针对部分高校对建档立卡的学生重资助体系的建设、轻教学体系的建设等问题,提出采取“五位一体”的模式,从学工资助体系、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技能培训、专业导师帮扶、就业指导五个方面形成全方位的建档立卡高职生人才培养模型。
【关键词】大数据 建档立卡 高职学生 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3C-0110-02
一、研究背景
为完成我国全面完成精准扶贫的目标,统筹区域性不均衡的贫穷问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国提出要建立精准扶贫工作制度,并由国家层面制定统一的扶贫对象确定方法,确定每一建档立卡的对象,建立全国扶贫建档立卡的信息系统,完成建档立卡户与最低生活保证制度的有机链接,专项扶贫政策与贫穷辨认结果无缝对接,从明晰致贫深度缘由,逐户逐人制定帮扶方案,确保在限定时间内到达稳定脱贫目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完善帮扶方式方法,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不留死角。这充分表现国家和党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心,对学生帮助工作的高度注重。为响应国度号召,各高校把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保证教育公平性、施行教育扶贫攻艰、促进校园和谐的重要工作来抓,依照“特困优先,应助尽助”的准绳,建立每一个建档立卡贫穷户子女的档案,使建档立卡精准扶贫工作在高校得到精准的落实。为实施中央文件的核心精神,广西全面实施教育扶贫工程,把高等职业教育纳入扶贫开发的任务清单,统筹规划扶贫措施,积极发扬教育在扶贫开发中的基础性、先决性和关键性作用。自治区教育厅把建档立卡贫困生的就业帮扶列为2016年高校毕业生就业任务核查的重点。为做好高校建档立卡毕业生就业帮扶任务,2016年自治区教育厅启动施行了“乡村建档立卡贫穷户家庭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方案”,重点是确保自治区扶贫办认定的全区建档立卡贫穷户家庭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
二、建档立卡高职生的培养模型
教育是精准脱贫并阻断贫穷代际传送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而职业教育最直接、最理想,成本最低、见效最快。为贯彻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做好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精准帮扶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普通高校毕业生教育帮扶工作的通知》精神,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切实做好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毕业生的教育帮扶工作,建立和完善农村贫困家庭生教育帮扶机制。本文根据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采取“五位一体”的模式,从学工资助体系、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技能培训、专业导师帮扶、就业指导五个方面形成全方位的建档立卡高职生人才培养模型。
(一)建档立卡高职生的教育帮扶的原则。按照“重点关注、重点指导、重点教育、重点服务”的原则,加强统一安排,周密部署,统筹安排对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毕业生的教育帮扶工作,建立和完善校级-系级-班级三级联动机制,实施“一对一”教育帮扶,完成既定的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路径。
(二)成立学院建档立卡学生教育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如下:
组长:党委书记。
副组长:分管教学及学工副书记。
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
办公室主任由教务处处长担任,办公室成员由学院教务处人员、资助管理中心人员、各系分管教学工作副主任、各系分管学生工作副主任组成。
(三)“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见下图。
三、“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一)完善资助体系,做到“应补尽补”,解决学生“上得起学”的问题。不断完善和落實国家资助政策,努力实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一是落实学校奖、勤、助、贷和补这五方面的政策。凡学校获得全日制正式学籍的一、二、三年级学生,均可以享受国家资助减免政策,比如建档立卡的同学可申请学费缓交,甚至减免。二是落实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资助。涉粮专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均可享受学费减免的国家助学金政策。2016年,全校共筹措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348万元,资助建档立卡学生997人,发放资金348万元。三是落实路费资助(雨露计划)。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考上高等学府后,均可享受区内高校500元、区外高校1000元的路费资助政策。
(二)开展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贫困家庭(建档立卡)成长的学生较一般学生而言,易产生自卑、孤僻、偏激的心理。学校应对其采取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引导,在平常的工作中积极关注贫穷生的心理意向,通过单独交流或侧面理解等途径,加深对贫困生的心理认识,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及时给予帮助和引导,使其更好地适应大学生生活和当今激烈的竞争环境。同时,开展专业心理培训课程,高质量完成贫困生心理辅导工作。不断增强人文关怀,积极发挥学生干部及优秀党员的师范作用,加强对贫困生的关心与帮助。学生干部在平时的生活中与贫困生有着密切的接触,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干部对贫穷生的协助和关怀显得尤为重要,应与贫困生成为朋友,协助其处理生活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及时将情况反映给学校,建立“学校—辅导员—学生干部、学生党员”三位一体的人文关心网络,使广大的贫困生在学校里能时时感受到来自教员和同窗的关心,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
(三)强化技能培训,完善职教体系,解决学生“学得好”的问题。以岗位需求为主线,构建职业教育技能培训教学体系。一是对高职贫困生进行技能精准辅导。通过日常教学与专业兴趣班辅导,促进学生技能操作水平提高,使学生技能水平与工作岗位需求相符合,跟上专业和行业发展需求。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开展校企共建体系,把企业请到学校,开展针对贫困生的专场培训。第一,以招生就业办为外联窗口,以教务处为牵头单位,学工部为主力的3部门联动从外来企业中选取符合不同年级专业的行业企业搭建特色的合作平台。第二,通过校企合作机制,针对不同学科不同背景不同年级的学生制定符合建档立卡学生发展的个体方案。第三,一人一案,起到精准帮扶的效果。兼职与顶岗相结合,学生时间碎片化与块状化管理,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按时按量按质地完成建档立卡贫困生的培养工作。
(四)强调导师制,定人定向帮扶,确保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到位。根据自治区教育厅的部署,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2016年秋季期组建了职业教育圆梦班,把建档立卡贫困生共997全部编入该类班级。一是健全工作机构。指导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圆梦班组建工作领导小组,严格落实精准资助工作责任。结合实际出台各校2016级职业教育圆梦班实施方案,对圆梦班的组建进行全面系统的部署。二是做好圆梦班招生宣传。信息网开设职教扶贫专栏,利用学校电子屏滚动播放圆梦班招生信息;设立职教圆梦班咨询点,宣传教育精准脱贫资助政策,开辟职教圆梦专门注册通道,保证每一位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绿色通道进入高校。三是完善圆梦班学生档案。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逐一全面进行登记造册,建立详细档案,为教育精准扶贫提供可靠依据。四是提供精准资助。按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及学院资助,给予其中一、二、三年级建档立卡学生每人每学年4000元资助。学院运用自有的资金依托企业,从优先、重点、精准3个维度对圆梦班的学生进行支持与帮助,实现贫困学生100%获得资助,确保其入学生活无忧,安心就读。五是建立定人定向结对帮扶机制。对圆梦班的学生实行“一对一”精准帮扶,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习帮扶、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毕业生跟踪等方面对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进行建立台账,一个一案,促使其顺利完成学业,走入社会。六是构建联动帮扶体系。通过设立爱心企业、社会团体冠名圆梦班和企业订单班等形式,争取更多爱心捐助。充分盘活社会资源,助力圆梦班学生实现脱贫成才梦想。
(五)加强就业指导,提升就业质量,解决学生“能就业”的问题。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就业指导服务创新体系,开展全程化就业指导服务,提高贫困生的专业发展和就业的求职技巧。2016年,全校30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毕业生实现100%就业率,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一是提升从业能力。与规模大、信誉好的企事业合作,组建就业指导帮扶团队,建立专业的岗位群企业群,为贫穷毕业生提供多种顶岗实习的岗位和就业的平台。二是制定每个建档立卡贫困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统计剖析贫穷毕业生档案信息,分析贫困生的能力缺陷,查缺补漏,将优质就业岗位优先向贫穷生引荐;组织各教学单位展开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提供个性化就业咨询和服务;定期邀请企业举行贫穷毕业生专场宣讲会,为每个贫穷毕业生提供更多更有效更贴合需求的就业岗位信息,实现充分就业。三是推动定向就业。大力推行校企合作,设立企业订单班,开展入校即入职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与公司签订企业订单培养,确保建档立卡学生实现100%对口专业就业。四是畅通升学渠道。联络区内局部本科院校与学校一对多结对帮扶,展开“3+2”等专升本对口招生,为德才兼备的贫穷学生提供升学进修的时机,协助升入本科院校学习的贫穷学生完本科阶段的学业,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杨宝泉,贾晓辉.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情感关怀和心理救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8(2)
[2]何芬林,李湘黔.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7(4)
[3]黄桂兰.做好贫困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J].中国高等教育,2004(19)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重点项目“培训式教学模式在高职《个人与团队管理》课程中的研究与实践”(2012JGZ189);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院级项目“基于大数据下建档立卡高职生的培养途径研究与实践——以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XY2016YB011);广西教育厅2017年广西高校中青年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大数据视阈下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精准职业教育扶贫模式研究”(2017KY1214)
【作者簡介】温培华,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硕士,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责编 苏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