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技术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基于财务舞弊审计视角
2018-07-12欧阳文杰
欧阳文杰
一、我国企业财务舞弊的特点及现状分析
财务舞弊是指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治理层、员工或第三方使用欺骗手段获取不当或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舞弊的具体手段包括管理层通过提前或延后确认收益来操作利润、蓄意误用会计政策粉饰报表、员工利用职务之便监守自盗、收受贿赂等。财务舞弊作为一种较为隐蔽的违法行为,不仅损害国家及投资者利益,而且给行业之间的良好竞争带来冲击,扰乱资本市场秩序。
近十年来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资本市场的功能和作用日益显现,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在融资、资源配置等方面为我国经济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截至2018年5月中国上市公司数量已逾3500家,随着证券市场的蓬勃发展,各方利益的驱动使得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问题日益凸显。从美国安然公司的财务舞弊丑闻,到ST博元、新中基等一系列财务舞弊事件在我国资本市场引起轩然大波,各类财务舞弊事件层出不穷,并且财务舞弊金额越来越巨大、手法越来越灵活高明,对审计人员识别和防范财务舞弊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提出有针对性的审计治理对策,减少因财务舞弊造成的经济损失成为当前审计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信息技术对舞弊因素的影响
(一)舞弊动机复杂化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信息数据呈现出爆炸式增长的趋势,企业日常运行和管理中涉及的数据更具深度和广度,因此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也在不断加大。随着财务共享服务和“互联网+财务”广泛应用,商业模式发生深刻变革,企业相关财务信息变得更透明且易被获取,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企业内部的运行环境,导致企业竞争压力、盈利压力日益加剧,并且大数据的运用可能给企业管理层和员工带来低成本的财务舞弊机会,致使其以身试法进行财务舞弊。
(二)舞弊手段多样化
首先,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中,传统的内部控制已经不能满足于控制风险的需求,而新的内部控制处于摸索阶段,薄弱环节较多,这些因素给了有关人员可乘之机。其次,在大数据时代,互联网与财务业务深度融合,传统财务组织结构和职能发生变化,监管机制可能无法及时更新,导致治理层监管失效。最后,大数据环境下数据更具综合性、关联性、复杂性,员工在实际业务中借助安全漏洞、系统缺陷、访问控制等途径进行舞弊,手段多种多样且难被监管机构发现。
(三)舞弊借口合理化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导致财务舞弊更具隐蔽性,使得被审计单位的舞弊借口看起来更具合理性。企业除依靠行业传统常用借口来掩盖舞弊事实之外,还会采用信息交换资源差、数据共享程度、云平台统计口径等各种新式借口将舞弊行为合理化。同时,企业在面对审计人员进行审计时进行阻挠,寻找各种借口推卸责任,故意设置数据访问、数据管理权限并以此为借口对审计人员施加限制等。
(四)舞弊揭示机制弱化
一般情况下,舞弊揭示强度与企业舞弊行为的频率和程度呈负相关关系。舞弊揭示强度越高,对企业舞弊行为的震慑力越强,发生舞弊行为的可能性越小,并且舞弊揭示强度决定了被审计单位的舞弊动机,舞弊单位可能会利用舞弊揭示机制漏洞进行舞弊行为。舞弊揭示强度与政府监管力度、内部控制建立、审计人员能力水平、企业业务信息化程度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随着大数据运用的不断深化,若要提高舞弊揭示强度,应从企业舞弊揭示机制入手,结合数据运用的特点,不断完善舞弊揭示机制。
三、大数据时代财务舞弊审计方法的创新
(一)审计信息化使全面审计成为可能
在传统审计模式下,审计人员通常采用实地盘点、翻阅账簿、发函询证等手段来获取审计证据,审计能力受到人力和时间限制。随着被审计单位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对财务系统进行信息化升级,从原始凭证到财务报表一系列财务流程都在信息系统中完成,审计人员想从一本“干净的”账册上获取审计证据的难度越来越大。
传统抽样审计模式比较机械化、单一化,由于数据的局限性,抽样审计方式忽略了未被抽到的样本可能会存在舞弊,不可避免的造成抽样风险。审计人员在识别评估舞弊风险时,往往容易满足于不充分的审计证据,产生过度信赖风险。而在大数据时代,审计人员通过云计算技术集中获取被审计单位相关数据,审计方法逐渐由抽样审计向全面审计转变。利用审计云共享审计资源、大数据分析技术可选取全部项目进行测试,实现对所有重大事项进行全面审计,从而避免审计抽样风险。此外,由于财务数据之间存在勾稽关系,单一环节发生的错误可能会造成连锁反应,通过云计算技术对数据流进行分析,也许会挖掘出抽样审计不易发现的舞弊手段。
(二)综合审计方法提高舞弊审计效率和质量
传统审计模式下,审计关注的重点往往就是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不能综合考虑其他业务部门需求完成“业务指标”的审查,使审计监督停留在单一财务表面,没有触及到被审计单位的核心业务。在如今经济新形势下,会计已率先喊出口号要向管理会计转型,审计也应当与时俱进,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关注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还应更加关注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发挥绩效审计职能。大数据时代,审计人员利用云计算平台,可实现审计数据、专家经验、案例库等资源的虚拟交互与知识共享,构建审计管理、审计业务、审计评价信息资源库,结合人工智能算法,确定审计的重点领域和关注的重点问题,实现审计全覆盖。此外,区块链、云计算技术被引入审计方法体系,结合经济学、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系统等多学科,搭建纵横交织的审计网络,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数据中隐藏信息进行深度挖掘,通过分析发现疑点,揭示潜在的舞弊风险,从而提高舞弊审计的效率和质量。
(三)数据相关性分析方法的运用
传统审计中,审计人员通常依靠已发现的精确数据进行分析,对比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来初步判定发生错报的原因,这种因果分析的思路注重揭示已发生的舞弊。而在大数据时代,审计逻辑由简单寻找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向挖掘事物间复杂的相关关系转变,庞大的数据中暗藏的勾稽关系较容易通过计算机手段筛查出来,对预判及揭示舞弊行为具有很大指导意义。
大数据更注重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审计人员往往只需关注到单一环节的事项就能捕捉整个流程的问题所在,相关关系的确定比因果关系的确定更为迅速,且利用相关关系比利用因果关系更为节约审计资源。采用数据分析技术不仅能揭示已经发生的舞弊,更能提升整体预测能力,预防未来可能发生的舞弊风险。审计人员通过对海量的、单一价值较低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合业务数据指标和要求在可视化分析过程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提出预测性的重要趋势。比如利用会计科目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之间的勾稽关系,利用分析出的逻辑规律对关联数据进行审查,给审计人员以更全面的视角。充分利用大数据资源,可迅速、便捷的实现审计目标。
四、大数据的运用对审计人员的影响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对于审计工作来说是一次巨大的变革,它给我们审计工作带来极大帮助的同时,也对审计人员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数据平台的搭建、运行及后期维护都需要精通计算机、数理统计、管理学等多种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审计人员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还应具有现代信息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因此审计人员必须熟悉掌握并运用数据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传统审计人员也应与时俱进,完成自身转型。此外,大数据时代下,数据就是企业的生命,企业的重要商业秘密及核心竞争力可能都包含在数据之中,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获得的信息相较于传统审计具有更高的商业价值,如何保证被审计单位的信息不被泄露成为审计人员面临的新问题。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严格坚守职业道德,不因私人利益泄露重要信息,确保被审计单位数据安全。
五、结语
美国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称“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审计工作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审计环境、审计方法、审计流程等多方面完成了新的革新。信息技术的应用给审计工作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使财务审计方法更加完备和多元化。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对财务舞弊审计工作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审计人员的职能越来越重要,应积极运用大数据产生的新工具和新手段,让财务舞弊行为无所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