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设计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2018-07-12
一、发展现状
大连是东北地区发展创意文化产业比较早的区域,而设计文化产业的发展首当其冲,也获得了不少瞩目的成绩。经过几年的发展,大连设计文化产业在市内各区已经形成不同核心产业、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基地或园区,设计文化产业集群逐渐形成:大连设计文化产业的发展门类较为齐全,包括动漫游产业、工业设计、广告设计及咨询、服装设计、数字媒体设计、艺术品设计及加工等,经济效益持续稳步增长。但设计文化产业在各区域分布不平衡,特色不明显,从产业增值、知名度、投融资、消费能力看,市内四区设计创意园区的建设与发展速度要优于其他地区,金州新区近两年落户设计产业园区及项目增多。
目前,大连设计文化产业建设呈现三个方向:
第一,以创意设计为主体的园区偏爱对于工业遗址空间的改造利用
大连曾经是知名的工业城市,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大型工业企业有十多家,为了促进城市的发展,产业效益较低、污染环境较重的企业面临着停工拆迁、搬迁改造,部分工业厂房仓库逐渐变成工业遗址,这些遗址承载并传承着大连百年的工业变迁与回忆。在这一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因地制宜,十五库创意园区、星海创意岛、和舍艺术工厂、缘起1983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729艺术空间、冰山慧谷等园区都是利用旧有的工业基地或厂区改造活化而成,整合利用之后不但可以盘活久未使用的固定资产,保护了工业时代的文明,而且宽阔的厂区面积也为设计集聚提供充足的用地,设计创意与旧时期工业的碰撞带来的是新的体验与味道,对周边地区经济具有带动的作用。
第二,以众创平台为依托建立的创新孵化型基地数量增多
国内外设计院校毕业生、设计师、设计工作室、设计中小型机构在这一平台上得到充分的展示机会,并且有机会在平台上进行跨行业(科技、生物、软件、教育、地产等)合作或服务。2015年5月,大连高新区推出了支持众创产业政策十二条,更是为众创空间的打造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体系,进驻的创新型企业可以享受政府为其提供的各项优惠政策,给予的投资奖励,创设的专项基金。还有一种众创平台是属于跨区域进行的连锁经营,大连的创意工厂联合创业社就是此类型,除了可以将设计业务拓展到全国,还可以与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的分支机构和设计精英,进行定期的访问与交流,交换设计人才资源与咨信,深化了区域之间的合作。
第三,挖掘新兴的“设计+”产业类型,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
2017年10月,市政府审议通过《大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17-2020)》,大连市下一步的发展目标就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全面升级,以打造优势的产业集群及基地。设计文化产业也应进行产业融合发展与跨界整合,合理利用资源积极的进行转型,充分发挥设计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大连环嘉集团下的5A钢雕艺术中心就是采取“设计+再生资源”这一模式,利用回收的废旧钢材、废旧金属、废旧玻璃等千余品种(全球经营再生资源最多的企业),通过设计人员的策划与创作“变废为宝”,形成了多种题材的钢雕作品及其他产品创意设计。作品也应邀参加2017年3月开办的“首届大连国际当代艺术交流展”及2017年10月举办的“再造”——李象群雕塑艺术展中。将设计与环保、再生资源结合起来,既符合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也有助于大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二、存在问题
大连设计文化产业虽然在近几年焕发着蓬勃的生机,整个产业都处于向前发展的趋势。但课题组通过一个多月的实地调研与企业访谈,还是总结分析出几点问题:
1.(设计)创意产业园出现同质化建设
这几年,政府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重要的行业去扶持,尤其是在建设创意产业园方面,政府对于设计创意产业园区的申请批复予以放宽的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从园区的兴建、招商引资、运作模式,甚至未来的规划发展都起到了主导作用,甚至有的区域组建带有政府背景的管委会,把创意园区的规划与绩效、商业收益直接钩挂。因此,园区建设的数量比前几年要增加几倍,并逐渐成为各区的“形象工程、服务工程、面子工程”。将创意产业的所有门类都包括在园区中,低门槛的标准又导致入驻企业门类混杂,使得各园区之间区别不大,重点不突出,分类不清晰,行业之间缺乏必要的关联性,结构组织单一。一味跟风创意产业发展的大好时代,缺乏深入性的思考,也是导致园区出现重复性同质化建设的根本,在发展过程中,也难以避免的会出现驱动力不足的问题。
2.设计文化产业共享平台过于封闭,公开性有待提高
设计文化产业园区内的企业缺乏共享的服务平台、网络平台、硬件平台,企业之间缺少有效的交流,各自为政,企业对外展示的窗口信息缺乏,发布消息滞后,与外界互动少,过于封闭。跨园区类似企业之间也没有建立联盟或协会,员工归属感弱,共同进步空间不大。《大连市文化产业项目数据库》是一个很好的资源信息平台,申报企业单位和优秀项目也能有机会进入到省级、国家级的文化产业数据库。但这一数据库平台并没有定期公开,导致查阅资料不方便,跨园区跨企业跨地域的合作机会减少。
3.缺少创意管理型人才,人才流失大
创意是设计的灵魂,而创意人才既是设计文化产业的核心,又是设计文化产业的缔造者。纵观大连市内20多所高校,跟设计专业有关的院校占了近三分之二的比例。每年创意人才的输出数量其实不占少数,但原创性、高端性创意人才不多,根据设计专业就业市场和用人单位的反馈,毕业学生的职业素质相对不高,经营类型的人才更是匮乏。而社会上培养创意人才的机构,对培训生又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传授,导致输出的创意人才偏技术与制作型。由此看来,创意教育及人才培养机制出现了明显的不足。目前,大连设计文化产业市场上的创意人才也出现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缺乏专业管理型人才,优秀的设计人才又留不住,流动比较大,由于缺乏良好的外部环境氛围,吸引高端的创意人才就变得十分困难。
4.打造品牌力度弱,知名度不高
首先,缺少品牌知名度高的设计企业进驻。大连目前还没有一家国际标准的4A广告公司入驻,到2013年,大连国域无疆传媒有限公司才成为 “中国4A”公司,本土不少的广告公司都是向外寻求发展,广告企业经营的主业大部分是偏后期制作,媒介资源发布,外包业务比较多,整个行业发展缓慢,缺少具有带动和辐射作用的企业;其次,设计比赛和展览的宣传度和号召力不够。“大连杯”中国青年时装设计大赛和“市长杯”大连工业设计大赛是大连市政府承办的比赛,虽然这两个比赛在国内已经小有名气,但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还需要提升;对于在大连举办的艺术作品展、交流展、巡回展、艺术讲座,无论规模大小和级别,老百姓参与度不高,很多展览无人问津,除了个人艺术修养需要提高之外,政府对艺术设计活动的推广宣传、重视程度还不够。
5.传统文化与产业利用不足
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较为丰富,民间美术、民间舞蹈、民间音乐、民间曲艺、民间文学、传统戏剧、传统技艺等门类在市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都有注册,虽然提倡保护与传承,但传承人普遍年龄偏大,创新思维不强,无法实现产业创新和转型。会展业。大连是国内较早发展会展经济的城市,形成了一系列知名的展会(国际汽车展览会、国际软交会、国际海事展览会等),每年举办展会的总面积也占全国的前列,2016年,大连还获得了“会展十大名城”的称号。不过在对外展示大连设计文化产业形象方面,遇到瓶颈。比如大连每年都会举办动漫博览会,也承接承办各种与动漫有关的活动、比赛,但名目相对比较杂乱,重点不突出;而有的博览会主题本来与文化(创意)产业毫无关系,却硬搭在一起,展区布局不清晰,专业性不强。
三、对策研究
1.加大对设计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
建构符合设计文化产业发展规律的政策体系,完善设计文化产业的管理体制,分门类的构建清晰合理的行业体系发展标准,建立相应的考核与评价制度,深化创意园区审批制度,避免同质化建设;在财政投入方面加大力度,建立创意筹措基金及担保体系,鼓励支持设计师创新创业、中小型设计企业的发展;在投融资方面,鼓励社会或个人投资设计文化产业,鼓励创新的合作形式,搭建平台进行金融和服务创新,拓展融资渠道;合理利用土地与资源,建立配套设施,在地租或税收方面,实行适当的减免;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加强对设计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设立专项的鼓励基金,对侵权作品进行严打,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
2.加紧助推平台开放,增强行业交流与发展
建立园区内的公众信息发布平台,建立后勤服务保障团队,硬件设施与资源共用共享,降低不必要的成本;同行业建立产业联盟,定期开展论坛与成果交流会议,建立项目信息数据库,强化企业之间的合作,促进行业共同发展;定期进行政企互动、民众互动,园区应加强与所在社区、街道的沟通联系,分享平台资源,拉动消费,提升公众形象;每年派遣创意人才或园区经营团队去设计文化产业发展较好的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地)实地参观考察,到指定行业专业岗位培训三个月到一年,深入学习后将优秀的管理运营经验、前瞻性的产业发展方向带回来交流,实现跨越式发展。定期更新、维护、公开设计文化企业数据库。
3.加强人才智库资源的储备
紧密联系高校拓展人才培养的途径,调整高校创意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类培养,在学科设置上偏向综合教育,建立复合型设计知识体系(加入信息技术、市场营销等),有原创设计策划类的人才,也有规划设计产业、开拓市场的人才,加强校企合作,为设计文化产业的稳定发展不断的储备输送人才;优化社会教育培训,加强从业人员的专业性、技术性与经验性培训,提高职业素养;聘请设计文化创意实际落地项目或参与项目多的专家,到大连的各设计专业高校做理论指导和巡讲,提供学术支持,建立设计文化产业研究院;完善人才选拔任用及激励机制,以吸引高端性创意人才,建立创意人才信息资源库,为企业提供定向的人才输出。
4.加速品牌建设,创造附加值
注重品牌的打造与营销,加强市级比赛的平台建设,加大对外宣传的力度,形成具有“品牌型” 号召力的效应;组建或合并小型公司,重点打造一批设计文化产业下的龙头企业,提升企业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培养具有潜力的本土设计文化创意企业集团,使得资源向优秀企业集中,增强集团企业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加强大连市具有地域性特色的文化品牌建设,打造品牌产品,创造附加值;通过多种方式、多渠道的宣传设计展览和设计文化活动,提高大众的重视度与参与度,为城市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
5.加快设计文化产业链的拓展
发挥本土资源优势,加快设计产业与传统产业有效的融合,形成新的业态,创造新的消费热点。会展业:利用大连市特色文化资源,展示与设计文化产业相关的展览:创意设计与文化产业博览会、动漫游影视图书及衍生品博览会、海洋手工艺品类文化会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类文化会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项基金,建立非遗传承人考核制度,建设非遗文化主题展馆或产业园,促进民俗文化与创意设计的深度融合,挖掘文化元素与符号,进行题材创新、工艺材料创新,加大特色民间工艺品、纪念品设计研发力度;旅游业:征集富有本土特色及文化的旅游产品,在线上整合大连市旅游热点资源,推出APP和程序游戏设计,改变传统旅游的信息服务方式,打造“数字化”旅游创新;农业:依靠创意设计打造质量监控网络平台,实现农业产地,农作物种植、采摘、产品、生产、销售,物流一体化服务,完善电商和销售平台的建设。
当下,传统产业已经逐步更迭为新兴产业,对于已经有着探索十多年创意文化产业经验的大连,未来在设计文化产业方面发展的潜力具有十分大的上升空间,东北“设计之都”有望在国际的舞台上再次绽放华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