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野下苏州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2018-07-12

大众文艺 2018年3期
关键词:苏州市跨界文化产业

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速度已经远超GDP的增速,有调查数据显示从2012年起,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就一直保持在5%以上,直至2015年我国文化文物机构数已经近30万。精神文明的逐步崛起是值得欣慰的,但是文化和科技在融合的过程中,却迸射出许多现实性问题。就像新媒体的出现对文化创意产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在很大程度上也冲击了传统的文化和传播方式,它对于文化创意的要求更加严苛和全面。苏州文化创意产业在发展上,虽然有着良好的趋势,但是文化创意的缺乏和政策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同样困扰着它。

一、苏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苏州的文化创意产业近三年来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其文化产业营业总收入占苏州GDP的比重逐年增长。有调查显示截至去年,苏州文化产业营业总收入已达4700亿元之多,同比增长15%左右,苏州的文化企业单位约2万余家,从事相关工作人员超过60万人。如今,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变成人们并不陌生的话题。在现阶段的社会经济体系中,文化创意产业已经不再局限于小商品店铺,它可以更加直接的、客观的带来经济效益,越来越多的文化创意产业园被建立,如姑苏69阁、989文化创意产业园等。这说明一部分小众对于追求精神的意识开始觉醒,包括政府部门。去年苏州就有55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的确立,总投资365亿元,如:吴江南太湖文化创意产业园(省重点文创项目)、苏州新闻大厦、商业综合项目诚品书店、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其中苏州工业园区文化产业园被江苏省推荐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苏州正加大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目前已经有60余家创意型企业,并且文化创意产业当中的重点项目规模也逐步提高。在《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中曾提出苏州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就是要加强苏州文化建设和产业建设,去年则是“十三五”第一年,也是苏州文化产业发展重要一年。

二、新媒体视野下苏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不足

(一)文化创意的缺乏

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带动了新兴文化消费模式的增长,推进了网络时代新兴文化产业的形成,经济市场从以生产和消费为主转向以媒介平台为主。毋庸置疑的是新媒体的出现为文化消费、创意产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国家也在强调“互联网+”的新媒体战略,并且衍生出一系列文化新业态。这是新媒体带给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契机,但是现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理念的资产形态已经从有形资产转变为无形资产,这种产业升级的新形态更加要求我们将内容创新摆在第一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曾说过“资本的时代已经结束,创意的时代正在来临:谁占领了创意的制高点,谁就能控制全球,主宰21世纪商业命脉的将是创意!”事实证明,创意确实成为我们现阶段追求的目标,原创性更是重中之重。

通过上述的数据可知,目前苏州的文化创意产业在数量上的增长是十分迅速的,但是苏州的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相较于发达的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还是偏低,并且质量(创新)上究竟如何还待考量。加之新媒体的迅速崛起改变了传统文化创意产业传播的形态和现状,它信息传输即时性的增强,复制成本低,自主选择权的灵活自由等种种优势都逼迫着文化创意产业在创新上寻求新的突破。并且一些缺乏建设和引进创新能力较强的文化企业,导致产业园内的企业数量多、产出少、效益低的情形。如苏州市昆山软件园动漫数字产业基地、张家港软件产业园、工业园区动漫产业园等,同时,苏州市产业园的企业文化创新力不足还体现在低端产业链的模仿和粗加工,难以制造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其实文化创意的缺乏本质上是创意人才的缺乏,在新境遇下原创力不足,高校对于此方面人才培养也很模糊或者培养模式单一,导致人才培养的质量跟不上市场的需求。

(二)政策体系不健全

尽管苏州市人民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公报,如《苏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苏州市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用以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其中也规定了进一步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但主要还是土地、财政等方面,针对文化创意产业间的融合发展,苏州市还尚未建立起成熟的相关法律法规,在知识产权的细则规定上仍有疏漏,有失全面科学,面对盗版、山寨,执法部门执法不严,导致相关从业人员的利益得不到保障,这也从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创意人员的积极性,阻碍了相关文创产品的开发,更加拉慢了文化创意产业链的发展脚步。针对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政府部门还需要进一步引导与扶持,不能够与市场相脱节,对互联网环境下的新问题要及时处理,苏州市政府暂时还缺乏此方面的深入研究。

(三)跨界融合速度慢且人才稀缺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苏州部分创意产业园已经与时俱进联合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打造属于自己的创业园,如:苏州国际科技园、太仓市科技创业园、央视电影频道制作基地、华谊兄弟电影等。但跨界的范围还是不够全面,不能够大力的推动文化产业进步的步伐,但值得夸赞的是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发展给创意产业寻找新方向的意识是好的。其次就是跨界人才的队伍对于跨行业领域间知识的匮乏、跨界高端管理人员的缺少、不能紧跟创意产业发展的需要,不能成为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后备军,苏州的跨界融合人才还处在创新发展新契机的等待阶段。

三、新媒体视野下苏州文化创意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一)增强创新性,培养创意人才

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是创意,其次是创新。苏州是一个文化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域,并且苏州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大多依附于其传统的历史文化,所以要充分利用传统文化的优势,将苏州本土的文化资源与之进行融合,寻找创新的突破口,实现文化创意产业的不断升级。即从苏州的特色文化入手,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发展特色打造快速提升地区经济发展的新道路。比如我们可以利用苏州的传统文化苏绣、昆曲、古琴、桃花坞年画等与现代高科技VR行业相联合,创造出可以动的影像,在文化资源上实现文化的创新,接着转化成具有苏州本土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资源;我们还可以利用和开发新媒体应用技术(多媒体应用技术以及虚拟现实数字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变成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利用的创新性资源,从而促进苏州文化创意产业产品结构的升级和扩大产业资本增量。

创新性还可以体现在打造苏州特色的品牌文化上,即发展模式的创新。目前苏州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初步形成,进一步的发展策略可以联合新媒体发展文化产业经济、打造苏州特色文化品牌。特色品牌企业对整个文化创意产业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它的品牌效应。先集中打造苏州一些特有的文化产业品牌,再让其扩散,由具有品牌效应的企业吸引带动产业链上的其他企业,逐步扩充文化创意产业链,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另外,针对中国快速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缺失是现阶段面临的巨大挑战。所以对内要有意识的培养创意人才队伍,营造出利于创新型人才生长的环境,深化教育制度改革,重点培育高等院校的管理人才,对艺术院校的学生设计作品严格把控,一旦设计作品涉嫌抄袭,要给出响应的措施,从源头抓起设计创意人才,保证设计的原创性;对外要利用各项优势吸引全世界的创意人才加入。

(二)完善政策体系机制

首先苏州政府部门要完善《苏州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相关法律体系,因为知识产权是文化创意产业资产(无形资产)的核心,它不仅保护创作者,也激励创新者,同时分享给观赏者。相关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的修正其中细则,不能让政策法规零碎散乱,且效力低下,关于知识产权的各项权利,如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和商业秘密权等都要提供强而有效的保障,对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和评估体系也要进行补充。其次执法部门要实行严格的执法责任制,全方位的为知识产权提供保护,公平公正的维护市场秩序,严厉打击抄袭、滥用等知识犯罪的不良行为,有针对性的保护文化创意这一新兴产业,因为身处在文化创意发展的初期阶段,市场经济的多变性和不可预测性加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面临的各式各样问题也很难让政府与法律做到绝对的公正,所以同时也要培养企业经营者的法律意识,让企业间进行自我保护,从多方面克服知识产权意识薄弱的问题。

其次,苏州市政府应根据苏州市范围内的实际情况制定《文化创意产业法》,更加规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诸多要求,明确政府、市场、企业、相关从业人员的边界,让每一阶层都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义务,明白自己在整个文化创意产业链中的角色。

(三)跨界融合发展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文创创意产业已经深入经济、文化、社会,所以说跨行业的融合发展是必不可少的。推动苏州文化创意的融合发展主要是指当地的传统文化与创意产业之间运营的关系。我们不仅要与高科技产业相融合,还要与设计服务业、制造业、旅游业、农业、金融业等多个行业进行多方位的融合,产业间的融合是为了更好的适应产业生长,不同行业间应当建立起以自由开放、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目标,摆脱各个行业发展中的局限性,在原有基础上融入新媒体艺术的知识、经验和方法,打造更有价值和意义的合作关系,推进新型的文化理念,营造出良性的文化创意产业市场,实现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另外,针对跨界融合的管理人才还要具有跨学科、跨领域、跨文化的敏锐洞察力,为文化创意产业人员提供新机会。

跨界融合还具有一定的带动效应,我们可以通过推动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以及文化产业区域的带动效应,依据苏州城市文化资源特点以及文化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培养一些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企业,组成产业间联合的发展模式,并且可以利用新媒体时代下的互联网推动对外的文化贸易创新发展,从而形成苏州文化创意产业的跨界融合发展。

四、结论

苏州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兼具的名城,这座城市里隐藏了许多能工巧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为创意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支撑,苏州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雄厚的基础和良好的发展姿态。即使人们受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影响,生活方式得以改变,但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的初衷是为了找到更适合现代人生活的一种方式。所以在新媒体出现的21世纪,如何将新媒介的优势和传统文化的特色有效融合,衍生出信息时代下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苏州文广新局在苏州市2017年全市文创产业工作中也提出明确要求:不仅要树立全局观念,提前谋划全年工作,做到合理安排,有条不紊;还要善于学习,从服务企业角度出发,研究制定政策、创新工作方法、营造良好氛围;更要具有跨界思维,推动文化融合发展,利用好苏州这个文创产业的富矿,抓重点树典型;最重要的要重视人才建设,努力营造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的良好环境。苏州政府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无疑是文化领域、精神领域的代表,文化与新媒体下各领域的融合创新,是文化价值的一种探索和延伸,扩大了文化艺术的交流范围,甚至说可以影响社会经济生活。苏州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还需加强对新媒体技术的研究,对社会的观察,找到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并存的发展模式,充分利用当地传统文化资源,打造出一片适合苏州特色发展的新天地,实现文化创意行业与各行业间的平衡,共同促进苏州的文化事业发展。

[1]花键.文化创意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四大路径 [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4,(4):26-34.

[2]邵培樟.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创新与保护 [J].浙江经济,2010,(4):51.

[3]苏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苏州市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EB].苏州市人民政府公报,2010,(2).

[4]苏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苏州市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EB].苏州市人民政府公报,2015,(8).

猜你喜欢

苏州市跨界文化产业
苏州市纤维检验院
周鹏飞:大鹏展翅 跨界高飞
牙医跨界冬奥会裁判
苏州市“从前慢”书吧室内设计
推进鞍山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之我见
陈黎贞 数次跨界唯有初心不变
学霸也是人 那些跨界的大拿们①
孟津县文化产业发展调查
财政部下达44.2亿元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