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元南戏《小孙屠》与《刘文龙》之【念佛子】曲牌格律考论

2018-07-12

大众文艺 2018年3期
关键词:文龙曲牌

一、宋元南戏《小孙屠》之【念佛子】曲牌

《永乐大典》“戏”字韵下收录的宋元南戏《小孙屠》中,有【念佛子】四曲,系当今有证可考最早运用【念佛子】曲牌的南戏剧本。曲文如下:

【念佛子】(以下简称首曲):

听此语,方知是,把梅香杀死逃避。假尸形陷我落在圈围。听取,可笑伊忒不是。为我每厮像伊妻,把人一继擒住。1

【同前换头】(以下简称第二曲):

因为经过这里,蓦见伊形如鬼,逐惊荒寸心如水。你分明,说此就理。怎地胡推拒?到今日更难分理。2

【同前】(以下简称第三曲):

李琼梅,料造恶,贯满当诛。如今怎生饶你?是前日不合恁的。一时同设计,到今日自伏不是。3

【同前换头】(以下简称第四曲):

幸逢你,谁知三见鬼,一齐都擒住。千般受险危,幸得天天周济。两人怎插翅?口遍身如何分理?是共非,到龙图阶下听取台旨。4

1.曲句分析

宋元南戏《小孙屠》之【念佛子】四曲(以下简称四曲),曲句构成如下:

首曲:3、3、7、9、2、6、7、6

第二曲:6、6、7、3、4、5、7

第三曲:3、3、4、6、7、5、7

第四曲:3、5、5、5、6、5、7、3、9

如上所示:前腔三曲曲句总数均与首曲不同。首曲由八个分句组成;第二、三两曲全曲均减损一句,为减句格;第四曲又增加一句,为增句格。四曲曲句总数虽不尽相同,但句式结构仍存在共性:其一,四曲均在曲文第七句采用七字句模式。其二,四曲第一句段均由三个分句组成。其三,除第二曲外,其余三曲首句均由一个三字句构成。

2.句字分析

首曲句字总数为四十三字,第二曲句字总数为三十八字,较之首曲,第二曲将首曲“听此语,方知是”5二三字句增为“因为经过这里,蓦见伊形如鬼”6二六字句;亦将首曲“假尸形陷我落在圈围。”7九字一句破为“你分明,说此就理。”8七字二句;又将首曲“听取,可笑伊忒不是。”9八字二句并为“怎地胡推拒?”10五字一句;再将首曲“为我每厮像伊妻,把人一继擒住。”11末二句减并为“到今日更难分理。”12七字一句。第二曲曲前虽注云“同前换头”13,但此曲无论曲首、曲中亦或曲尾句格均与首曲差异较大,此曲为减字格。第三曲句字总数为三十五字,句格与第二曲相似之处在于:曲句总数均为七句,曲末二句句字结构与第二曲相同,均为“5、7”。但曲首二句仍沿用首曲二三字句句格模式。此曲仍为减字格。第四曲句字总数为四十八字,除曲文首句、第七句与首曲相同,其余分句句字皆有增减,并将首曲末句“把人一继擒住”14六字一句破为“是共非,到龙图阶下听取台旨。”15二句,又增六字,故此曲为增字格。四曲虽句字结构差异较大,但亦存其共性:即每曲中均采用了三字句与七字句句格模式;另外此四曲均无衬字。

3.韵位分析

四曲用韵共性十分显著:其一,四曲中除第二曲曲文夹一非韵句之外,其余三曲皆句句用韵,一韵到底。其二,齐微、支思、鱼模三韵通押。首曲与第三、第四曲中均出现三韵通押现象。如首曲中首句、第五句与末句句末“语”、“取”、“住”三字用鱼模韵;第三、第四、第七句句末“避”、“围”、“妻”三字用齐微韵;第二、第六句句末均为“是”字用支思韵。又如第三曲中首句、第四、第五、第六句句末“梅”、“你”、“的”、“计”四字用齐微韵;第二、三句句末“恶”、“诛”二字用鱼模韵;末句句末“是”字用支思韵。再如第四曲曲文连用二句齐微韵后必杂一鱼模或支思韵,从首句至末句依次为:“你”(齐微)、“鬼”(齐微)、“住”(鱼模)、“危”(齐微)、“济”(齐微)、“翅”(支思)、“理”(齐微)、“非”(齐微)、“旨”(支思)。16此外,第二曲在第六句句末“拒”字采用鱼模韵,其余均采用齐微韵。四曲采用齐微、支思、鱼模三韵混押,正体现了宋元时期,南曲曲韵并无统一规范,故用韵较为混杂,曲文中通押、通借现象频繁的特征。其三,韵位平仄搭配相似。除第三曲韵位平仄搭配与首曲差异较大外,其余三曲均与首曲保持高度统一:三曲首句韵位皆搭配仄声韵,且曲文前六句韵位平仄搭配完全相同,即为仄、仄、仄、平、仄、仄,在连用三仄声韵后,夹一平声韵;三曲曲文末句亦均以仄声韵收尾,使其曲首、曲中、曲末平仄用韵保持统一。其四,韵字重复使用。首曲第二与第六句句末均使用“是”字押韵;第二曲第五与第七句句末均使用“理”字押韵。相同韵字在一支曲调中重复运用,也体现了早期南曲有别于诗、词的用韵特征。

通过对宋元南戏《小孙屠》之【念佛子】四曲的分析,可以看出前腔三曲与首曲相较,每曲之句数、每句之字数无完全相同者,系采用曲句、曲字增减等形式使其句格产生较大变化;但其前腔三曲与首曲在曲文韵位方面亦体现出明显共性:如每曲通押现象频繁;韵位平仄运用较为统一;除第二曲外,均为句句押韵、一韵到底等。

二、元南戏《刘文龙》之【念佛子】曲牌

《永乐大典》卷一三九七三,戏文九 ,收录《刘文龙》17,原本已散失不传。《九宫正始》收录南戏《刘文龙》之【中吕.念佛子】二曲,曲文如下:

首曲:

自一到帝里,即得入试闱。试才毕灵祠求谶,梦占得魁名及第。当时,得意归途,见使臣急至。亲染御书,说单于小国,愿求合议。迤里,登山渡水,奉使直见虏主。留在彼,将女妻,封为左贤王职。当初去时,怎便不发一家书,遣仆人报取?事因如是。18

前腔换头:

谁知?往番地,遣仆人家书与归。只说道名已高缀,便指望随即回归。谁知?此处音信,杳然无至。时光荏苒,二十一载,离家不易。脱得,单于那里,朝见吾王大喜。高显职,加爵位,西川甚般荣贵。心中未足,今父母家里岑寂。幸然到此,正逢今夕。19

句式如下:

首曲:5、5、7、7、2、4、4、4、4、4、2、4、6、3、3、6、4、7、4、4

前腔:2、3、7、7、7、2、4、4、4、4、4、2、4、6、3、3、6、4、7、4、4

如上所示,《九宫正始》收录的《刘文龙》之【中吕.念佛子】二曲(以下简称《刘文龙》二曲),曲文句式极为相似,前腔止将首曲首句破为二句,并在第三句(对应首曲第二句)再增二字,其余句式俱同。 然而,《刘文龙》二曲与《小孙屠》中的【念佛子】四曲(以下简称《小孙屠》四曲)及《九宫正始》所收《拜月亭》之【念佛子】四曲(以下简称《拜月亭》四曲),同为元代时期的【念佛子】曲牌,但其曲文句式却有巨大差异:

其一,打破《小孙屠》、《拜月亭》【念佛子】同一曲牌四曲连用之形式。

《小孙屠》与《拜月亭》中【念佛子】曲牌均为四曲连用形态,而《刘文龙》中【念佛子】曲牌仅为首曲和前腔二曲之组合。

其二,曲句总数的差异。

《小孙屠》四曲,每支曲调曲句总数分别为8,7,7,9,四曲之曲句总数为三十一句;《拜月亭》四曲,每支曲调曲句总数分别为7,7,8,8,四曲之曲句总数为三十句;而《刘文龙》二曲,首曲及前腔曲句总数分别为二十与二十一句,二曲总和为四十一句,无论是单支曲调亦或是二曲曲句之总和,均比《小孙屠》四曲与《拜月亭》四曲明显增加。

其三,句式之差异。

笔者将《刘文龙》二曲与《小孙屠》四曲、《拜月亭》四曲曲文句式逐一比对,每曲之句式由于曲句总数的差异,均差异巨大。《刘文龙》二曲中均出现四字句连用句式,《刘文龙》首曲第六句至第十句连用五个四字分句,即“得意归途,见使臣急至。亲染御书,说单于小国,愿求合议。”20《刘文龙》前腔第七句至第十一句亦连用五个四字分句,即“此处音信,杳然无至。时光荏苒,二十一载,离家不易。”21

虽《刘文龙》二曲曲文句式与《小孙屠》四曲及《拜月亭》四曲相较,差异甚大,但笔者在近一步梳理时,亦发现其隐含的一些共性特征:

其一,二字句句型的采用。

《小孙屠》首曲曲文第五句为二字一句,《六十种曲》、《九宫大成》所收的《拜月亭》首曲亦保留其二字句句型特征,《刘文龙》首曲亦在曲文第五句与第十一句采用二字句句型,分别为“当时”、“迤里”22二句。

其二,齐微、支思、鱼模三韵通押。

《小孙屠》在首曲与第三、第四曲中曲文韵位均出现三韵通押现象,即齐微韵、支思、鱼模三韵通押;《刘文龙》首曲亦用齐微韵,并夹杂支思、鱼模二韵部,分别为曲文中“时”(支思)、“途”(鱼模)、“至”(支思)、“书”(鱼模)、“主”(鱼模)、“书”(鱼模)、“是”(支思)七韵字。

其三,韵字的重复使用。

《小孙屠》首曲与第二曲均出现相同韵字在一支曲调中的重复运用,《刘文龙》二曲亦然,首曲中第八句与第十八句韵字均为“书”字;前腔中首句与第六句韵字均为“知”字,第三句与第五句韵字均为“归”字。

通过对《九宫正始》所收《刘文龙》二曲的分析,笔者推断此二曲产生时期应与《小孙屠》四曲较为接近:其一,《永乐大典》“戏”字韵下均收录戏文《小孙屠》与《刘文龙》。其二,其中三韵混押与韵字的重复使用为二者最显著之共性,亦反映出早期南曲用韵较为混杂之特征。《拜月亭》四曲均无此二特征,虽亦采用借韵,但仅为鱼模犯齐微,绝无三韵通押之形式。因此笔者认为《刘文龙》二曲亦属元代早期之作品。

由于可供考证的戏曲文献的局限,笔者还无从获悉宋元以前【念佛子】曲牌之流存形态,但无疑早在元代,【念佛子】曲牌至少已分化为两种格体:一种为《小孙屠》、《拜月亭》中的【念佛子】曲牌,均为四曲连用之形式,二者具有传承关系;一种为《刘文龙》中的【念佛子】曲牌,为二曲连用之形式。此后,《小孙屠》与《刘文龙》中的【念佛子】曲牌,极少为戏曲文献所引录,从而也为考证与比勘带来一定难度。

注释:

1.古杭书会编撰:《小孙屠》,钱南扬校注:《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校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320页。

2.同上。

3.同上。

4.同上。

5.同上。

6.同上。

7.同上。

8.同上。

9.同上。

10.同上。

11.同上。

12.同上。

13.同上。

14.同上。

15.同上。

16.同上。

17.钱南扬辑:《宋元戏文辑佚》,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249页。

18.[清]徐庆卿辑、钮少雅订:《汇纂元谱南曲九宫正始》,《续修四库全书》一七四九.集部.曲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2页。

19.同上,第42、43页。

20.同上。

21.同上。

22.同上。

猜你喜欢

文龙曲牌
曲牌的传播与传承
郭文龙
李文龙:十年霜雪磨一剑,今朝出鞘试锋芒
曲牌性视角下的器乐曲《海青》
咏莲
好的设计应该是有气氛、有故事感的——专访天比高空间设计谢文龙
“《常用曲牌新谱》出版座谈会”在本社举行
仙逝的“文龙”你在天堂还好吗?
文龙 你在天堂还好吗?
昆曲曲牌与昆笛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