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宗颐先生学术研究地位及学术与文艺理论研究
2018-07-12
饶宗颐先生在学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丰硕成果,为其奠定了一定的学术研究地位。为此,作为饶宗颐学术馆的工作人员,笔者将基于自己的了解对饶宗颐先生的学术研究进行浅探。
一、饶宗颐先生的学术研究地位
自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现代社会科学研究所表现出的整体趋势便是怎样实现在乾嘉诸老的层面之上更进一步,因不同学者自身的天赋以及治学方面所秉承的态度存在差异,同时,不同学者之间迥异的学术背景使然,从而让学术研究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饶宗颐经其特殊的个性聪明才智,正是处于此一学术潮流中的前线人物,其成绩足以与当代名家相颉顽。
建国之后,因特定历史时期所导致的国门紧锁现象,使得国内社会科学的研究未能同域外实现有效地沟通与互动,这一情形直接导致了国内社会科学整体研究水平的停滞不前。不过此时,也恰恰成为饶宗颐在学术上取得一系列丰硕成果的时期,进而使其成为沟通海内外汉学研究的桥梁。譬如,一九五六年,饶宗颐发表《敦煌本老子想尔注校笺》,将伦敦所藏这部反映早期天师道思想的千载秘籍,全文录出,兼作笺证,阐明原始道教思想。此后,法国的中国宗教研究人士康德谟将饶宗颐的这本著作介绍给了学术,由此引发了整个欧洲学术界对于中国道教思想的研究热潮。可以说,在进入新世纪之后,饶宗颐成为开了全新研究风气的宗师级人物。如若“东学西渐”的思潮能够在本世纪延续下去,则饶宗颐功不可没。
在上个世纪,普通的知识分子均纠结于如何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做出学术抉择,而饶宗颐并未参与其中,在他的世界里,东方与西方没有鸿沟,古代与现代之间没有裂罅。可以说,他在学术上所取得的一系列杰出成就,是值得文化史大书特书的。而且饶宗颐的这种与众不同的学术研究进路,也是值得后来的学术研究者所参照和效仿的。
二、饶宗颐的学术与文艺理论
饶宗颐在多领域都有建树,比如在人生哲学上,绘画与书法方面,音乐方面等,都有着较深的造诣。
(一)饶宗颐的人生哲学
在对待人生哲学的问题上,饶宗颐给出了“安顿说”这一观点,其指出,“一个人在世上,如何正确安顿好自己,这是十分要紧的”。可以说,饶宗颐的这一论调同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所倡导的“人,当诗意地栖居”在内涵层面表现出显著的趋同性。那么,主体怎样方可安顿好自身?其一便是要做到“天人互益”。人习惯于将自己异化为物质的阶下囚。并且,人类因自身对自然界不当的索取而付出了一系列惨痛的代价。针对这一现象,饶宗颐认为,人类一切事业,都要以益人而不是损人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一曰“物物而不物于物”。此句语出《庄子》,意为驾驭外物,而不为外物所驱使。可以说,在人的整个生命历程之中,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到外部物质世界的引诱。饶宗颐认为人应当选择自身能够实现意志自由的生命历程,而不应当成为物质的奴隶。这不仅仅是饶宗颐所一贯主张的学术观点,其更是以自身的行动作出了表率,如其从未担任过行政职务,这表明了饶宗颐不但是一个杰出的学术研究者,更是一个知行合一的哲人。
(二)饶宗颐的绘画与书法造诣
饶宗颐在山水画方面极具艺术造诣,而且其选材范围遍及了海内外。在人物肖像画艺术创作方面,饶宗颐做到了博采众家之长,师从于李龙眠、陈老莲等人,同时,又能够在借鉴这些名家、大师的基础之下,形成独具特色的个人艺术创作风格。在书法造诣上,饶宗颐精通行书、草书、隶书。
从饶宗颐在美术以及书法方面取得的造诣来看,其彰显出中国传统文人的艺术气息,是现今时代难觅其踪的艺术大师。他的国画题材广涉山水、人物、花鸟,有传统流派的摹仿,有世界各国的风光写生,更有自成风格的创作。书法方面,植根于古文字,而行草书则融入明末各家豪纵韵趣,隶书兼采壳口、汀洲、冬心、完白之长,自成一格,真草隶篆皆得心应手。
饶宗颐兴办过诸多书画作品展,并先后刊发了大量的美术书法作品集,他的作品一经推出,便大受好评,已然成为诸多收藏家争相收藏的艺术珍品。
饶宗颐对中国古代美术起源进行过系统的梳理,在其相关研究著作之中,着重对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各类器物图案形式及其艺术创作技法加以详细地点评。这项工作的意义在于,为我国美术工艺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发,同时,这亦是一种严谨治学的态度。
(三)饶宗颐的音乐建树
在美术与书法方面取得了不俗成就的同时,难能可贵的是,饶宗颐还通晓音律。其学术研究亦涉及到了对中国音乐发展历程的系统研究。同时,饶宗颐在古琴方面有着极高的音乐造诣。
受早年音乐研究的影响,饶宗颐逐渐对中华传统古琴艺术开始痴迷。其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虚心受教于古琴大师容心言,由此掌握了古琴的演奏技法。在这个过程之中,饶宗颐对于古琴的琴谱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受这种研究兴趣的驱动,最终便是名著---《宋季金元琴史考述》的问世,该文是近代中国首部探讨中华古琴发展历程的专著,该文一经问世,便在世界音乐史研究范围内引起了轰动。饶宗颐在自家宅中藏有其历年来四处搜集的古琴,其中最为出名的乃是出自北宋年间为郭之所属“万壑松”琴,其在所撰写的有《凄凉犯》一文中记载过此事。
[1]陈其泰.饶宗颐教授的学术成就[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5):622-629.
[2]周少川.江山代有才人出──饶宗颐教授学术成就管窥[J].阴山学刊,1996(1):1-6.
[3]王振泽.才者留名 德者留声──饶宗颐先生学术成就管窥[J].岭南文史,1998(4):53-56.
[4]陈友康.读《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研究丛书》二种[J].书品,2012(6):58-65.
[5]郭景华.前理解:论饶宗颐学术与艺术的因缘[J].怀化学院学报,2010,29(4):78-80.
[6]郑松辉.饶宗颐侨批学术思想及其学术价值研究[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33(6):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