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海南村话民歌的传承与创新

2018-07-12

大众文艺 2018年3期
关键词:民歌海南

一、村话民歌简介

村话民歌也被称为“哥隆民歌”,是生活在海南昌化江下游两岸,说村话方言的人群,采用村话方言所唱的民歌,呈现出地区方言民歌的鲜明特色。村话民歌主要有长调、短调、秋千调、童谣、洛阳腔及哭嫁歌等。歌词以七言四句居多,三、四、五言的情况并不多见,讲究对仗与韵律,多采用“比”和“兴”的手法。1村话民歌的起伏不大,腔调大多平直且低沉,甚至有一些凄婉。

二、村话民歌的题材分类

(一)爱情题材

爱情题材村话民歌是的数量最多,可分为情歌和交情对唱两类。自古以来多数村人是通过自由恋爱寻找伴侣,在村庄中的“女儿坊”2中,情歌和交情对唱就成了青年男女交流情感、寻找伴侣的媒介。较为流行的交情对唱有《想妹多》《想和妹谈心事》《月亮光光照四方》等;情歌有《苦情郎》、《美女青娥》等。

(二)教育题材

村人的先民大多来自中原和大陆沿海一带,他们有较好的文化根基,深懂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在村人族群中文化水平普遍较高。在村话民歌中就有一类教育子女的民歌,这也是村话民歌的一大鲜明的特色。较为著名的有《盘古开天就造世》《十劝歌》等。

(三)叙史题材

村人自己的文化历史非常重视,大到国家的历史,小到村庄史、家族史通过村话民歌世代相传。记述历史的村话民歌往往篇幅宏大,完整地演绎一首叙史歌通常需要几个小时,常见的有《泣叹苦难歌》和《自叹血泪歌》等。

(四)怀念题材

该类题材村话民歌用来纪念父母、先祖、逝去的丈夫或者妻子。一般用村话民歌的哭丧调来演唱。其中,流传较广的有《百怨歌》《怀念刘开汉》等。

(五)仪式题材

村人在婚嫁、丧葬、盖房等民俗活动中,演唱仪式性的村话民歌。村人女子,在出嫁前所唱“哭嫁歌”。遵循严格的七个步骤,这是一种糅合了自身情感与经历的哭唱,即使完全听不懂歌词,也会被这种气氛感染而眼角湿润,极具感染力。

三、村话民歌的艺术特征

(一)歌词

村话民歌的歌词大多采用七言四句式,大量运用用我国传统诗歌中常用的“比”、“兴”的手法。在歌词曲调上将两个对称或并列的上下句叠置,在第三句做不同的变化处理,从而形成起、承、转、合的四句体结构。

(二)演唱形式及特点

村话民歌的演唱形式上可分为独唱、对唱、齐唱三种。独唱可分为男、女生独唱;对唱根据对唱的人物、地点、环境不同,分为秋千对唱、交情对唱、夫妻对唱等,齐唱则是众人共同演唱同一首歌曲。有一类的村话民歌,出现了角色扮演。由几位固定的歌手分别扮演不同角色,向听众演绎一个完整的故事,有点类似于现代的音乐剧。

村话民歌多用真声演唱,共鸣较弱且不加修饰,起伏不大,腔调大多平直且低沉,甚至有一些凄婉。鼻音运用较多,在村话民歌的长调中,演唱者经常会用到衬词“嗯”或“啊”的鼻音衬腔开始,然后才进行到歌曲演唱。

(三)音阶与调式

村话民歌在调式上宫、商、徵调式运用较多,调式交替较为普遍,宫、商调式之间的交替较多。多采用五、六声音阶。

四、当代村话民歌所面临的问题

(一)研究不足

政府文化部门已经从多个方面入手开始对村话民歌进行保护,2017年5月村话民歌正式被列入海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保护的力度与现实的需要相比还是很有差距。根据笔者对当地文化管理部门、文化馆、群艺馆、图书馆等部门的调查,各部门所持有的村话民歌资料数量甚少;此外从事村话民歌收集、整理、表演的大部分都是民间村话民歌协会的老年人,艰难地维系着村话民歌的生存。

目前,学界对村话民歌的研究不多,主要集中在村话语言的研究。例如,对村语研究的著作有:符昌忠的《海南村语》、欧阳觉亚的《村语研究》和《少数民族语言与粤语》;2002年出版的《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海南卷》收录了海南东方昌江的汉族的地方性“昌感调”民歌5首;吉君臣于2009年出版了《海南东方·昌江村话民歌精选集》,从1000多首村话民歌中,精选了200首最具代表性的村话民歌,编著成集。该书只是收录了民歌的歌词,少量曲谱,并根据题材对村话民歌进行了分类;吉君臣、陆登光于2014出版了《海南东方·昌江村话人人文风情录》,该书中也提到了村话民歌。

目前村话民歌的研究缺乏广度与深度,相关村话民歌相关的历史文化、音乐理论、文学造诣等领域的学术文献研究几乎为空白。

(二)传承人断代

村话民歌之所以能流传至今,通过口传心授,代代相传。歌词是通过“手抄本”的形式把歌词记录下来,然后根据不同的曲调来传唱。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不断深入,村人的生产生活方式、生活环境、思想观念等都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大批年轻人外出工作,民歌所依存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村话民歌渐渐远离了现代人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正在面临着后继无人、再无传承的尴尬局面。年长者逐渐退出传承队伍,而新的接班人尚很难寻找,主要是因为年龄差距带来的价值认同、文化观念、审美体系都有很大的不同。“年轻一代对外来文化和现代生活方式的盲从,使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价值慢慢退化甚至接近消失。”新一代的年青人,几乎不知村话民歌,对村话民歌历史存在感知之甚少,并觉得村话民歌听起来悲凉、土气、枯燥乏味。

(三)村话民歌缺乏创新性

现代社会田间屋里歌声稀少,年轻男女不再以歌传情定终身,当地的礼仪习俗也因为现代生活的影响在慢慢简化和流失,村话民歌渐渐失去了表演的场所和土壤,而村话民歌的演唱内容并没有随着时代的更迭而有多大的变化,每每比赛歌手们几乎唱的都是相同的歌。其次在演唱方式上也缺少新意,一味地追求所谓原汁原味,形式上,简单、单调、刻板,缺乏创新的东西,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听众的受众面,很容易让听众产生审美疲劳。

五、村话民歌传承与创新的几点思考

(一)政府的推动

2017年5月村话民歌正式列入海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确立了村话民歌的传承人。一方面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在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基础上,发动音乐工作者对村话民歌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其次,确立传承人,并为他们传承村话民歌提供必要的条件和经费。第三,对村话民歌进行系统化、理论化的研究。第四,重视对新一代村话民歌歌手的培养,举办村话民歌作品、演唱比赛,推选出演唱村话民歌的年轻一代,扩大其影响力。

自2014起,由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海南广播电视总台、海南省音乐家协会联合,连续三年举办了三界“海南方言歌曲创作演唱大赛”。其中就有村话民歌的歌手参加了比赛,村话民歌作为一个独立的歌种,通过这次比赛为为社会大众所了解,同时也为村话民歌的保护传承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民间的支持

村话民歌的发展与传承不仅仅靠政府的支持,还应该广泛呼吁民歌协会、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给村话民歌发展与传承提供各方面的支持,形成合力推动村话民歌传承与发展落到实处。

在民间自发成立了村话民歌社团,昌江县的昌化江北岸村话民歌协会,东方市的东方村话民歌协会。这些民歌协会的会员非常热爱村话民歌,定期地开展村话民歌的培训与演出活动,为扩大村话民歌的影响,传承与发展村话民歌做了大量的工作。

(三)村话民歌的创新

创新是村话民歌保持生机活力的源泉。第一要面向传统,村话民歌根植于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不能脱离村话民歌的特质进行创新,避免过度商业化和民歌庸俗化倾向,看是否同根同源,是否一脉相承,否则创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第二要面向未来,要有开放的精神和先进的意识,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合,填平传统与现代的鸿沟。只有这样,村话民歌的创新才有当代的生存价值,才能延续未来,才能成为明天的传统。

2015年由柯行岳记谱,周毅编曲的村话童谣双语版《大雁翁》在这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引起了社会的轰动,让古老的村话民歌焕发了强劲的生命力。整首分为三段,歌曲的引子是男童用村话方言来演唱,不配伴奏,这样保持了传统的村话民歌的原生态的形式,然后女童用村话方言来演唱并配上了伴奏;第二段在原有的歌词基础上女童用普通话来演唱,这样使得村话民歌的受众面,以及传播的适用性得到了大大的加强;第三段由男童演唱转调达到全曲的高潮后在渐慢的处理中结束,给与听者无尽的遐想。这首歌曲在保持村话民歌的精神内核的前提下,要运用专业作曲技法对村话民歌进行提炼改造,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形式,进行音乐的再创作,努力提升了村话民歌的品质和档次。

(四)传承方式的创新

当前在“互联网 +”时代浪潮的推动下,村话民歌的传承不能仅仅局限与民歌代代相传的口传心授,与村话民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承。基于WEB2.0的技术平台,对村话民歌已有的文本资料开展的数字化保护,并结合互联网整合大数据的优势,与村人文化、历史、音乐、地理等信息相融合,构建村话民歌的文化数据库。对传统非遗传承人和口传心授式传承模式的打破,建设村话民歌数字化平台。既能提高传统传承方式的科技含量,又能达到传承人口口相传所不能及的效果,是现阶段传承方式创新的主要方向。3

2015年“村语在线”网站的出现为这一模式做了一个很好的注脚。村语在线是村人为保护与发展与宣传自己文化的一个网站,下设老家、村语著作、村歌汇等10个栏目,其中村歌汇采集了村话民歌中最有代表性的10几首村话民歌,并提供了村话民歌的歌词与音视频,为村话民歌的传播与传承提供了平台。

(五)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在中小学的音乐课堂中,学校应该有计划的把村话民歌等民间音乐资源更多地引入到教学中去,让学生喜欢上自己家乡的民歌,让民歌能够传唱下去,让学生得到更好的传统音乐的熏陶。将村话民歌等传统音乐更多地引入到学校教育中去。村话方言区的中小学,可以选取本地区优秀的,适合中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村话民歌,开发为校本教材。让学生充分了解并学唱一定数量的村话民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喜欢上村话民歌,培养潜在的听众。

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思源学校,开设了村话民歌校本课程,计划每个学年学生们学唱几首本土的村话民歌,并邀请村话民歌歌手走进校园。就开展的情况来看,收到了非常不错的效果。特别是双语版的《大雁翁》在孩子们中非常受欢迎,开辟了村话民歌教育传承之路。

海南本地高等院校还可以充分利用自身条件,定期地邀请一些演唱村话民歌的艺人、民歌传承人到学校进行表演或者专题讲座,使得学生更多地掌握一些村话民歌音乐文化知识,建立保护传承村话民歌的信心和自觉。此外,可以另设研究村话民歌的科研机构,培养专门人才。

六、结语

村话民歌的传承与创新离不开政府的强有力推动,民间组织的大力配合;村话民歌的创作应结合当代的时尚元素,与村话民歌的内在精神内核相融合,从而达到民歌创新发展;与教育相结合普及村话民歌培养潜在的听众,在“互联网+”的浪潮中顺势创新传承模式,让古老的村话民歌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注释:

1.参见陈耿、卞王玉珏.村人讲村话 村歌好比长流水[N].海南日报,2007-07-02.

2.女儿坊是过去村人村落中年轻未婚女子聚集在一起,等候男子前来交往的地方,每个村子都有一两个女儿坊。

3.参见史一丰《互联网 +”时代背景下口头非遗的传承创新研究》,载于《戏剧之家》,2017 年第 12 期,第74页.

[1]李清资.海南少数民族音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略[J].民族音乐,2010(06):51-53.

猜你喜欢

民歌海南
南闸民歌 留住乡愁
《在那遥远的地方》是一首跨民族传承的民歌
海南书香节 引领全民阅读新风尚
砥砺前行
海南杂忆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穿花衣 唱民歌
莫文蔚:民歌也可以很前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