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年致读者

2018-07-12本刊编辑部

城市地理 2018年1期
关键词:现代科学烟火胡同

文+本刊编辑部

有人记得,年少时烟火气最浓的,是录像厅里那座玻璃之城,脆弱夜幕和暧昧灯火下,都市里的饮食男女爱恨纠缠。年岁再添,北京城的旧日传奇和悠扬叫卖反倒诱人,虽然听说豆汁儿口味奇特,却还是难以按捺心中的汹涌好奇。偶尔梦忆豪侠,重庆的码头江湖令人神往,城间高低交错,落拓街边一碗浊酒,豪气顿生。还有那么些时候,老上海的十里洋场也看起来别有风致,在静安寺的十字街头,仿佛和张爱玲只差一个转身。

每一座城市都有一份独属烟火,只是经年流转,世事变迁,老胡同化作了层层高楼,西式建筑被星巴克寄居,香港的璀璨夜色不再独特,重庆的水码头边,汽笛声已远。有人说,现代城市侵蚀般的姿态,让旧地失去了故有风姿,百城百色,不复往日。可即便现代科学经得起言语敲打,这样的论断也未免有失公允。

在每一个平淡无奇的日子里,这个国家的上空有近14亿种情绪升腾,每一种情绪背后,是一张鲜活的面容,一段绵长的回忆。当中半数,几乎被大大小小的城市收纳,在他们眼中,城市,或许是这个时代最重要,也最有魅力的词语。

对于散落在街巷楼宇的芸芸众生来说,城市的魅力源于包容。形形色色的人们往来穿梭,不同的生活状态被接纳,鲜少引来轻蔑。每一个人都身处城市中心,却又能完好地保留内心的边缘。在现代科学的加持之下,城市连同聚居的人们,一起快速而高效地转动,如同紧紧咬合的齿轮。与其把旧日烟火的流失归结在现代化的侵蚀,倒不如说是在接踵而至的手机铃声里,在人头攒动的轻轨旁,我们慢慢丧失了审视自己寄居之地的能力,让巷弄、洋楼、食香、豪情,落入失语。

时近岁末,所有媒体迎来了每年最兵荒马乱的时刻,我们自然也不例外。但在2018年新年的第1刊,我们决定再次重申理想——去解读每一座城市的内核。接下来的一年,《城市地理》依然会为你呈现对城市的探索,带领你触摸每一个地方的独特烟火。无数个繁忙的日夜,我们会提醒着你,身处的这座城,无论有多么熟悉,还是值得探寻。希望你能相信,远方固然可以有诗歌,脚下之处却未必不值得泼墨挥毫。

岁寒北方,纵横胡同的叫卖偶尔会在相声剧场复生;维多利亚港湾上,低回兀转的粤语歌还在飘扬;年长的建筑里虽然有快销品牌生根,整个街道却被完好地保留;奔腾往复的长江江畔,那一锅煮得火热的牛油承袭自水岸码头的江湖快意,交杯换盏的“乱劈柴”里,依然透着侠气。

当我们生活在一座城市,应该了解它那一瞬的烟火,和永生不灭的气韵。愿这一年,依然有你同行。新年快乐。

猜你喜欢

现代科学烟火胡同
Fun in Spring Festival
烟火镇的盛典
现代科学背景下舞蹈治疗的内涵与作用分析
烟火镇的盛典
光阴,在胡同中流逝
最不像胡同的胡同
现代科学的哲学追问
Preserving and Honoring Beijing’s Hutongs
胡同凶案
对现代科学为何诞生于西方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