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利工程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探讨

2018-07-12王晓蕾陈存露

水能经济 2018年7期
关键词:管桩土质软土

王晓蕾 陈存露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水利工程事业也取得了飞速发展,而地基处理作为水利工程施工中比较重要的环节,地基处理的质量直接关系着整个水利工程的质量。分析了地基对水利工程造成的影响,探讨了地基对水利工程的影响分析,分析了水利工程常见的地基处理技术。

【关键词】水利工程;地基处理;建筑物;土质结构

引言

为了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求从而带动了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由于我国水资源分布呈现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为了使水资源合理的被分配,近几年我国提高了对水利工程的关注度;众所周知,水利工程施工中最基础也是最主要的环节就是地基处理,可以说地基处理技术对整个工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地基处理技术高度重视。

1、地基对水利工程的影响分析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如果遇到不良地基,则会对水利工程带来巨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①当地质条件比较恶劣时,会导致一些抗滑结构面的强度下降,不能承受较大的压力,导致水利工程的地质稳定性、抗滑能力等重要指标均低于水利工程设计中对地基的基本要求,无法满足地基上部建筑物对稳定性和抗滑性的要求。②水利工程地基土层土质松软、强度低,无法满足地基上方建筑物的承载要求,或因地基土层中某些环节非常薄弱、地基土层的强度分布不均匀等,当地基遭受建筑物压力时,便会发生不均匀沉降现象,进而被局部破坏,最终导致地基上的建筑物发生破坏变形等。③如果水利工程的地基位于构造带、砾石层等比较松散的土质结构或其他透水性较好的地质构造环境时,水利工程容易出现比较严重的渗透、渗水现象,导致基础的渗漏量或水利坡超出允许范围。

2、现阶段我国水利工程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存在的问题

2.1漏水情况

选定区域的渗水性较差从而出现漏水,导致地基的整体渗水量超出要求,从而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

2.2地质条件因素

地质条件的好坏对地基的稳定性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地质条件好,地基稳定性强,增加承受能力从而增强地标建筑稳定性

2.3地基土质松软

地基土质较软且分布不均,因此无法承受较重的建筑物,致使建筑物出现下沉而破坏其内部结构。

3、水利工程地基处理关键技术分析

3.1换填土处理技术

换填土处理技术常常被运用于水利工程软体地基处理中,该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借助机械设备全部挖出那些不符合地基施工要求的软土土质,使用符合要求的土质(常见如:碎石、粗砂、鹅卵石等)代替软土土质垫层,再填入灰土、素土、砂垫层等等,然后夯实上述土质,以提高水利工程地基的稳定性和牢固性,增强软土地基的透水能力和承载能力,确保水利工程施工的下一道工序顺利进行。换填土处理技术适用于水利工程中某一段或者某一点的软土地基,不适用于大范围的软土地基中,换而言之在水利工程地基处理中主要发挥辅助作用。在目前所设计的水利工程地基的建造结构中,采用最多的是首层采用强度较大的碎石或礦渣来做垫层,这样垫层的缝隙会足够大,满足日后由于特殊条件下会出现主体结构对地基的巨大作用力,这些缝隙的存在能够起到很好的承载作用,而且逐渐压实的缝隙,会使地基的结构更加坚固,有利于地基的长时间承载。

3.2应用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由砂土和粉尘所组成的软土地基很容易对土质层的基础微粒层造成影响。它的特征就是承载力差、含水量高、土质空隙较大。假如软土地基存在,就会造成建筑物过重导致的受力不均出现形变,致使建筑物出现下沉,严重时出现坍塌,根本不利于水利工程的施工。地基处理技术中最重要的技术就是软土处理,所以在对软土地基的处理过程中要采用国际最前沿的技术,在施工前就对地基的土质进行勘测,并且在勘测过程中做好计量工作,一些内在与外在的可变因素都要考虑其中,将实验数据与实际数据相结合来充分考虑软体地基的承受能力,利用软土地基处理技术,通过砂石换填垫坑夯实技术、加载技术、旋喷注浆技术等来对地基的稳定性进行加固,并且在排水性和渗透性方面做一定的改动,从而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力,降低水利工程的整体施工难度。

3.3化学固结法处理水利工程地基结构

前文讲述的处理措施在常见的水利项目中的运用率非常高,不过在一些特殊状态之下,它们却无法发挥出存在价值,此时就需要使用特殊措施对待,举例来看对于特殊软土层我们可以利用化学固结措施来处理。这主要是因为在独特软土中,常用措施无法满足地基受力规定,此时就需要借助化学措施来强化地基强度,比如利用合成物质或是灌浆法等处理。灌浆利用了电化学以及气压的原理在原有的填充材料里添加例如石灰石等新材料来实现更好地加固效果。当然还有利用最新的合成材料技术来实现材料的固结,硅化固结则是利用了氯化钙与硅酸钠的化学反应来实现有效固结的。

3.4关于预应力管桩技术

预应力管桩技术是地基处理技术中较为快捷、方便、效果也更加显著的一种技术手段。这种技术所需准备比较少,速度较快,而且单桩的符合程度较高,这主要是由于桩体本身是由混凝土所制,并且可向快速充入紧密砂层,被强力挤压过的紧密砂层使得管桩两端的负荷力大幅度提高。另外,预应力管桩的型号多样,长短、大小不一。在一个地基中,可以自由选择不同型号的管桩根据需要进行搭配,使其发挥最大的效果。从造价成本来看,预应力管桩虽然单位长度内造价成本较高,但其单桩较大的负荷力使得每吨负载力的造价相对较低。从运输装卸上来说,方便迅速,管桩长度一般不超过13m,本身具有的预应力使其很容易被吊起。从安装方面来看,用电焊即可接桩,并不受外力的影响。预应力管桩技术在地基处理技术中最为经济实用的一种。

结语:

综上所述,地基处理作为水利工程施工中比较常见也至关重要的一种作业方式,地基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整个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当前水利工程地基处理中,关键技术较多,因此还有待施工人员增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在现有处理技术的基础上,不断研究出水利工程地基处理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全面保证水利工程施工质量,让水利工程为社会造福,推动我国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常山,赵丹.水利工程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探讨[J].商品与质量,2017(28).

[2]岳茂文,耿志勇,刘记欣.述水利工程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J].建材发展导向:上,2017,15(15):302-303.

[3]李丽.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J].中国水利,2016(1):39-42.

猜你喜欢

管桩土质软土
高速公路软土路基加宽工程的病害及整治技术
含软土高等级公路搅拌桩施工路基沉降监测研究
大直径PHC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施工
沉积环境对沉积软土工程性质的影响研究
公路土质路基工程施工探讨
建筑施工中的预应力管桩技术
公路路基施工中过湿土的施工对策研究
不同土质和埋深工况下送电工程土石方费用研究
建筑施工中的预应力管桩技术
苏北滨海地区软土的地质勘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