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中不良地基的处理方法

2018-07-12孙玉杰

水能经济 2018年7期
关键词:工程建筑处理方法水利水电

孙玉杰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工程,近年来,我国在积极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水利水电工程项目随之增加。然而,我国地域辽阔,部分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中需要面对不良地基的影响,因此,积极加强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不良地基处理方法的研究势在必行。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不良地基;影响;处理方法

水工建筑物一般都建于天然地基上,但天然地基往往都不能完全满足建筑要求。在施工中经常会遇到各种不良地基,对不良地基的处理是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中的一项关键内容,基础处理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稳定和安全,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及其效益的发挥。

1、不良地基对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影响

1.1抗滑稳定性差

当坝基内存在不利的倾斜角软弱结构面时,坝体可能连同部分基岩软弱结构面产生滑移,不利大坝的安全。存在于地基中的断层带、破碎带、溶蚀带其抗压强度都无法满足结构的要求,混凝土与岩石、岩石与岩石之间的抗压强度都偏低,结构的稳定性较差,以上各项因素最终导致地基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偏低,地基的整体或局部遭到破坏。

1.2地基抗渗能力差

在坝基内有些部位渗透性大,坝基防渗性能差,主要表现形式有:通过砂砾石孔隙产生的渗漏;岩石节理裂隙发育,通过裂隙渗流;溶洞溶槽发育形成渗流通道。

1.3沉降量大

软质地基具有较高的含水量,其抗剪强度和承载能力都相对较低,可能引起压缩变形。地基中若有软质地基,由于基础的承载力低,可能引起建筑物的沉降。

2、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中不良地基的影响及其处理方法

某水电站拟定建设128×10kW的装机容量,重力拱坝是该水电站中的拦河大坝,海拔2610m处的位置需要建设坝顶,坝高度设计为178m,247×108m3为水库容量。该水电站的建设目的是发电,同时水电站一经建成,还拥有灌溉、养殖和防洪等功能。该水电站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处理多种问题,其中最为负责的问题就是地质条件。因此,施工人员在对当地实际地质条件进行充分勘察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采取了以下不良地基处理方法,不仅提升了施工质量,同时也促使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创造出了更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1强透水层地基处理技术

强透水层包括砾石、砂石和刚性坝基卵石等,其孔隙率通常较大,同时透水性良好,因此在实际施工中很容易造成水分的大量流失,同时导致管涌问题,此时扬压力被提升,会严重破坏建筑本身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针对这一问题,在实际采用不良地基处理技术的过程中,应以直接开挖清理为主,接下来在填筑所挖位置时,可以对黏土和混凝土进行充分的利用。同时,在回填的过程中,还可以首先利用冲击钻机钻孔,并填充混凝土材料,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构建起有效的防渗墙。值得注意的是,在防渗墙的构建过程中,还可以对高压喷射灌浆法进行应用,这不仅解决了强透水层这一不良地基问题,同时坝基防渗能力也能够明显提高,对于提升地基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2.2淤泥质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针对淤泥质软土来讲,其主要成分包括淤泥质土和腐泥,该类型土壤拥有较高的含水量和压缩性,因此导致起承载能力和抗剪强度大大降低,通常以流塑状态或软塑状态呈现。塑性变形能力强是淤泥质软土地基的主要特点,因此在这一土质上进行建筑地基建设的过程中,稳定性极差。在对这一不良地基进行处理的过程中,主要技术措施如下:①全部挖除淤泥质软土层,在回填时必须保证相关采用拥有良好的强度性能和防渗性能;②高效落实排水作业,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对矿井和砂垫层进行有效设置;③挤淤处理中,对抛石方法進行充分的利用;④一定程度上扩大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地基基础,也可以对桩基基础进行修建;⑤在精确计算的基础上,掌握沉降量,并在施工中进行预留;⑥要想促使淤泥质软土地基呈现出较强的稳定性,可以对镇压层法进行应用。

2.3深覆盖层地基处理技术

厚度大是深覆盖层地基的主要特点,因此传统的换填法是无法对这一不良地基进行有效处理的。同时,孔隙率大、渗透性强也是该类型地基的主要特点,在实际施工中,渗漏以及压缩变形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呈现出较低的抗滑稳定性。在对此类型不良地基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措施:压实地基表层,此时可以对振动碾压法或强夯法进行应用;对混凝土截水墙进行修建;防渗结构构建中,可以对高压喷射法进行应用;对摩擦桩、承重桩进行构建;在提升地基稳定性的过程中,可以将帷幕灌浆处理法应用于地基中。

2.4软弱夹层地基处理技术

极低的承载力是软弱夹层地基的主要特点,通常都会低于50kN/m2。在对这一不良地基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第一,换土法。对工程进行现场勘察,如果发现淤土层并没有较大的厚度,那么可以首先全部挖除淤土层,并在回填的过程中使用水泥土、沉井、灰土和粗砂等;

第二,强夯法。应用这一方法时,必须对夯锤的大小进行合理选择,并经过精确的计算,设置夯锤起吊高度,从而提升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在对黄土、粉土和杂填土进行处理时,通常这一技术措施都会形成良好的效果;

第三,灌浆法。灌浆法针对软弱夹层地基的处理来讲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的混合水泥砂浆、黏土浆和化学浆材等,并将混合的液体在软弱夹层地基当中进行直接浇筑,固化后的浆液会促使地基的稳定性大幅度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具有灌溉、发电、防洪等多种功能,加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有助于提升区域居民生活质量、改善当地的生活环境。然而,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拥有规模大、耗时长等特点,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较多,不良地基就是关键性因素之一,施工人员必须合理的使用施工技术,才能够有效处理不良地基给工程整体质量带来的影响,提升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曾德琼.浅析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中不良地基的处理方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24):96-97.

[2]徐颖.浅析水利建设中不良地基处理加固与施工[J].科技展望,2014(24):34.

[3]王秋颖.浅析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不良地基基础处理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33):233.

猜你喜欢

工程建筑处理方法水利水电
基于数据库技术的现代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研究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投资风险管理探讨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投资风险管理探讨
浅谈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
关于如何提高工程建筑质量控制的探讨
论工程建筑监理对施工质量的监督
简析住宅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探究发射机风机运行中常见故障原因及其处理方法
对完善水利水电施工技术的探究
电力工程房屋渗漏破坏的原因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