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理心”也是学校必修课

2018-07-11杰西卡亚历山大

新校长 2018年11期
关键词:同理心同理丹麦

文/杰西卡·亚历山大

译/少年商学院

◎认识不同情绪

从进化的角度来说,同理心真是最高贵的修养,因为它让我们的每一段社会关系都变得融洽和谐。即使在美国,同理心的培养也一直不温不火,反观被誉为“全世界最幸福的国家”的丹麦,却在这件事情上极为重视,那里的学校把“同理心”作为必修课,孩子从上小学开始,就要接受大量训练,学校也会循序渐进,针对高龄和低龄学生,分别开展项目。

小学低年级:理解每一种情绪

小学低年级时期,尤其注重培养孩子对各种情绪的识别,丹麦孩子必须参与全国性的项目“Step by Step”——过程中,他们会看到带有不同情绪表情的图片,包括悲伤、恐惧、愤怒、沮丧和快乐,然后一起探讨看到这些图片时的感受,用尽可能具体的语言进行描绘,既要对别人的情绪进行叙述,也要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

不过,这个项目不会要求孩子们对图片内容做出判断或评价,而是专注识别,让他们明白到,任何情绪都值得尊重和理解。

当孩子对情绪有感性认识后,就可以更进一步。在一个名为“CAT-kit”的明星项目中,孩子们会通过不同的小道具,训练自己判断情绪的不同强度。

例如通过贴贴纸的方式,将面部表情和不同程度的形容词对应起来;或是通过绘画的方式,画出自己所理解的各种情绪。这个项目,会让孩子对情感更加敏锐,准确捕捉到别人的想法,同时,也能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

小学高年级:学会享受协作

到了高年级,同理心的训练则更注重培养孩子的协作精神。

这时,丹麦的学校会有意地将能力不同的孩子们混在一起教学:让学术能力强的孩子与相对较弱的孩子在一起上课;性格内向的孩子则和热衷交际的孩子在一起玩。目的很简单——让孩子们看到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不同的特质,比如数学高手可能足球踢得很烂,并帮助彼此取长补短。

这种“成为彼此的老师”的经历对于促进孩子的学习影响深远。研究表明,愿意教授同伴的孩子会更努力地理解知识,更精准地记忆知识,更有效地运用知识,因为他们必须帮助其他人去理解这些内容,这会让他们更有学习的欲望,这个技能对于他们将来走入社会,都会发挥巨大的价值。

此外,丹麦还有一门名为“The Class Hour”的核心课程。每周抽出一堂课,让全班学生聚在一起聊天,谈论自己遇到的任何问题,同学们齐心协力找到解决方案,而问题的种类则不拘一格:也许是好朋友之间出现争执,也许是对团队里的某个人有意见。如果孩子们都没有困难,这堂课也不会被取消,大家就“无所事事”地坐一坐,交流一下感情。

研究表明,这种类型的协作和移情,能为孩子提供深层次的满足感——人们的大脑很有趣,合作时赢得的满足感要远远高于单打独斗,哪怕后者最后也取得了胜利。

带孩子去动物园看解剖?

丹麦人也很注重给孩子残酷的生活教育,以培养其同理心。

◎观看动物解剖

丹麦最有名的人——安徒生,他的童话故事通常都很黑暗,结局也挺悲伤,例如小美人鱼的故事,她最终没有得到王子,而是变成了泡沫。但这个故事流传到了美国,不少版本的结局变成了“小美人鱼从此和王子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了一起”——美国人压根不给孩子处理悲伤结局的机会。

在阅读上,不妨给孩子更多选择,让他们能够接触更广泛的情感,多和他们交流,他们以后才能在他人露出类似情感时展现出同理心。

丹麦人相信,任何情绪都要用中立而理性的态度去对待。于是,他们会毫不掩饰地把悲惨、痛苦的故事展示给孩子。

丹麦的动物园有一个户外生物课,很受欢迎——他们会定期公开解剖一些年幼的狮子,每次公开解剖,都有家长带孩子前来观摩。

最开始,工作人员会解释他们为什么要安乐死一头健康的狮子:“如果它继续长大,就不得不和它的妈妈或者姐妹交配。这就是我们说的近亲繁殖……”接着,两名工作人员平静地取出狮子的内脏,依次展示在桌面上。

当狮子的尸体被刀子切开后,散发出难闻的味道,如果前排的孩子们由于距离过近,捂住鼻子,工作人员就会解释说:“如果解剖动物,可以闻到花香,你们不会觉得挺奇怪吗?死去的动物,就会有死去动物的味道……”之后,他们通过讲解狮子的各个器官,告诉孩子们,狮子为什么可以成为食物链顶端的肉食动物……

如此残酷的画面连大人都觉得害怕,丹麦孩子却早已习惯,在观察的过程中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并不断提问:“动物也会痛苦吗?它们正在想什么呢?”没想到,血淋淋的场景居然也能启发孩子们进行身份切换,甚至去了解动物的“情感”。

就像很多人不能接受这样直白得有点过分的教育方式,丹麦人也不接受在儿童面前过度粉饰出一个美好世界。丹麦常被评价为世界上最快乐的国家,于是很多人讨论怎样的家庭教育才能创造出这样快乐的态度。显然,谈论不完美的结局是很重要的部分。

除此之外,日常中和孩子说的话,也会影响孩子的同理心。我总结了丹麦家长其他常见做法,给大家四个建议:

1.不要对孩子说善意的谎言。拿画画来说,不需要对他们说:“实在太漂亮了!”而是抓住细节,问他们:为什么要用这种颜色,这样画的目的是什么。

2.给孩子创造需要协作的社交环境。恰逢暑假,准备一些D I Y项目,带孩子去邻居家、亲戚家做各种各样的趣味实践,让他们在游戏中锻炼同理心。

3.尽可能正面沟通。问起孩子学校的事情时,不妨聆听细节,引导他们关注正面的信息。比如,他们说到自己不喜欢哪个老师,你可以话锋一转,转移注意力,问他们:“觉得哪门课最酷?”

4.事先设定规则,而不是给最后通牒。家庭关系会影响孩子对待他人的态度,所以应该以身作则,与他们沟通协商好规则,减少说出“你必须去做、你给我X X”等过于强悍的话语。

从学校组织看图识别、团队互助,到家长引导孩子近距离感受悲伤、残酷的真实故事,或在日常对话中有意识地引导,正是同理心的培养,让丹麦孩子更容易获得幸福感。一言以蔽之,所谓润物细无声,无声胜有声——换位思考与同理心听起来事小,却是孩子日常生活及领导力发展等过程中最重要的品格与修养之一。

猜你喜欢

同理心同理丹麦
善良的战争:在支离破碎的世界中建立同理心
避免同理心耗竭
真相
丹麦Skovbakken小学
我的第一堂“同理心”之课
浅淡“同理心”在高职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
爆款青春剧 玩的就是“同理心”
推己及人,事半功倍
滑落还是攀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