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黄自声乐作品的艺术价值

2018-07-11宋志奇

乐府新声 2018年2期
关键词:黄自艺术歌曲声乐

宋志奇

黄自先生作为20世纪初期中国音乐界的风云人物,创作了大量优秀经典的声乐作品,至今仍然影响深远,具有鲜活的生命力,黄自的有些作品还被奉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作品,受到广大声乐演唱者的青睐。他创作的歌曲风格清新俊逸、格调优美高雅,作品在贴近生活、体察民生、讴歌时代的同时,充满诗情画意的浪漫主义气息,具有鲜明的时代感、民族感,美学特征和价值鲜明而显著。同时从作品不同情感表达的需要入手,通过音色的把握、速度与节奏、气息的控制几个方面来研究探寻其演唱的风格特点。如今,在高校中,几乎每个学习声乐的学生都学习、演唱过黄自先生的《春思曲》、《玫瑰三愿》、《花非花》等作品。这些来自战火纷飞年代的作品,为何经久不衰,这也是黄自先生声乐作品的艺术价值所在,他的每一首作品都是值得引人深思的。

一、黄自先生声乐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

(一)一代大师的英年早逝

十九世纪初,黄自出生于江苏省川沙县,宽裕的家庭环境与温馨的家庭氛围让黄自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尤其让他在音乐上展现了自己的才华。少年时,黄自一边读书,一边学习钢琴和声乐,还组建了自己的乐队,参与了学校的合唱团,一步步地踏入了自己的音乐生涯。后来他进入美国欧柏林大学攻读心理学和文学专业,毕业后仍留在学校。

青春年少的黄自,满怀激情漂洋过海来到美国的耶鲁大学音乐学院,仅仅用了一年时间就获得了学士学位。他的毕业作品《怀旧》是一首非常出色而优秀的管弦乐序曲,同时,也是我国作曲家首次涉足西方音乐领域。

归国后,黄自先生先后任教于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沪江大学,以其严谨的教学态度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音乐学子。1934年与萧友梅等人创办《音乐杂志》。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动荡不安的生活环境中,他创作了多首抗战题材的歌曲,如《抗敌歌》、《旗正飘飘》。

1937年黄自先生辞去了学校的教职工作,开始潜心编著音乐教学资料。在这个阶段,他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音乐思想理论,即以具有民族色彩和特点的音乐为创作主流,积极倡导发展民族音乐。1938年春天,黄自先生在上海病逝,年仅34岁。

(二)黄自先生的主要音乐创作成果

黄自创作的主要作品有:《怀旧》、《长恨歌》、《抗敌歌》、《旗正飘飘》、《热血》、《九·一八》、《点绛唇》、《南乡子》、《思乡》、《玫瑰三愿》等管弦乐、清唱剧、合唱曲、艺术歌曲等。同时,编写了《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材》。他的《和声学》和《音乐史》填补了中国音乐教育理论教材的空白。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华民族危在旦夕。黄自先生深怀满腔爱国热忱和忧国忧民意识,积极走在抗日宣传的前列。这一时期,它创作的作品激情无限,饱含奋起反抗的激情和精神力量,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主要作品有《九·一八》、《抗敌歌》、《睡狮》等,慷慨激昂的诗句和发自内心的激情热血,使作品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黄自先生的作品清新流畅,宛若天成,情感真切细腻,感人至深。而且,他的作品种类繁多,题材广泛,浓缩精华,博大精深,艺术魅力非凡。在他十几年短暂的音乐创作生涯中,创作了各种体裁的作品近百首,其中包括独唱曲、合唱曲、清唱剧、钢琴曲、室内乐、管弦乐等。黄自的一生尽管短暂,但始终都是为了中国音乐的发展呕心沥血、鞠躬尽瘁。

(三)黄自先生音乐作品的类型

黄自在赵元任、萧友梅之后,将如何利用西方音乐创作来表达中国传统声乐的意蕴上表达得淋漓尽致,这使他的作品本身就展现了浓厚的个人风格——典雅整齐、内敛含蓄。从黄自先生所创作的声乐作品来看,大多是以艺术歌曲为主,创作来源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是取材于中国古诗词,如1933年创作的《花非花》,其歌词就是白居易的诗词;还有同年创作的《下江陵》,取材于李白的《峨眉山月歌》;还有1934年创作的《点绛唇·登赋楼》,取材于王灼的词。

第二类是取材于中国近现代诗词,代表作有1932年的《花非花》、《春思曲》,歌词都是韦瀚章的诗词;同年的《玫瑰三愿》歌词来源于龙七的诗词;1934年《踏雪寻梅》的歌词则是刘雪庵的诗词。

第三类是以抗战为背景所创作的作品,主要有1935年创作的《天伦歌》、《谁养我》等。

(四)黄自先生艺术歌曲的演唱技巧

呼吸和发音的诀窍是歌曲演唱的秘诀。在黄自先生的音乐理论中,唱歌的技巧就是呼吸恰到好处,尤其是在演唱艺术歌曲的过程中,娴熟的基本功尤为重要,一字一句都要依靠呼吸节奏来控制,在呼吸之间把握情感的起伏。在充满诗词韵味的艺术歌曲的演唱中,换气要求极高。从容连贯是唱好一首歌曲的前提条件,呼吸无痕衔接,能够充分表达音乐与歌词营造的意境,体现出乐曲旋律的美感,通过歌词、乐曲、表演者的互相依托,使得作品的内涵和高潮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黄自先生的作品,词曲契合,相得益彰,在表演中顺畅流利,没有生硬晦涩的感觉,演唱过程中感觉特别入境,让人自然而然地陶醉在作品里,呼吸自然、通透、流畅、连贯,声音或优雅柔和、或凄婉悲壮,身、心、情三位一体,不由自主地达到和谐共鸣。尤其是共鸣腔的运用,初之于情,使之于理,或戛然而止,或悠远绵长,都让人感觉不到突兀遗憾,留下的回味却无穷无尽。特别是胸腔共鸣,表现惆怅苦闷、忧伤激愤的心情更加贴切到位。

黄自先生的创作专业性非常强,水准极高,文学底蕴深厚,对呼吸和发音的问题也格外关注和重视,恰到好处地处理好词、曲、音、韵、律之间的关系,使这些音乐作品的主要构件之间相互契合、协调一致,互相包容、互相弥补,是值得大力推崇的创作亮点。因此,黄自先生创作的歌曲作品,大多很容易把握,自然而然入境,不需要花费很大的力度与音量去演绎,这也是黄自先生的歌曲广为流传的因素之一。正因为如此,他创作的歌曲才能够历久弥新,长盛不衰,传唱至今。

二、黄自声乐作品的艺术价值

黄自的声乐作品是中国民族音乐创作的典范之作,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创作的革新,打破了旧中国封建统治下音乐领域的枷锁和桎梏,越过了封闭发展的鸿沟。

黄自先生的作品是中国声乐作品中不可或缺的瑰宝。从音乐与诗词的完美结合营造诗画的美学意境,旋律之美与和声之美深化诗词的美学意蕴。如今,他的声乐作品已悄然走过了近一个世纪,见证了中国音乐的发展,被奉为经典之作。对经典的艺术价值进行审视和分析,是推进中国音乐事业发展的必然途径。纵观黄自先生的声乐作品,主要有四种艺术价值:

(一)培养主体的审美能力

学者林华曾提到过审美心理活动主要有三个构成要素:一是对象具有审美信息;二是主体必须有审美能力;三是审美主体要具有审美心态。由此可见,学生作为审美主体,首先应当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并且在长期的审美体验过程中积累经验。许多学生在步入高等院校之初,并不具备一定的审美经验与审美能力。对于某些音乐素养欠缺的学生而言,欣赏交响乐、管弦乐等大型音乐作品也颇有难度,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所以,教师对于学生的培养不应局限于技能的培养,还应注重对于审美能力的培养,要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学生欣赏、学习的声乐曲目来作为训练重点。

黄自先生的声乐作品以艺术歌曲为主,而艺术歌曲作为学生必须掌握的演唱体裁,它成为训练重点的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艺术歌曲的体裁短小,结构简单,文词凝练。歌曲旋律与歌词韵律十分贴切,学生学习起来较为轻松,能够感受歌曲的意境,又能理解歌词的文学意义,既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又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内涵;其次,学习艺术歌曲可以纠正和塑造学生的“咬字吐词”的演唱习惯,在演唱中国歌曲时,大多数学生会出现吐词不清、含糊带过的情况,不会归韵,所以针对这一问题,需要采用短小精悍的艺术歌曲来进行训练,锻炼学生的歌唱语言能力;第三,艺术歌曲与学生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学生在演唱时更能体验到歌曲中的思想感情,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有易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黄自先生声乐作品中的艺术歌曲,内涵丰富,意境各异,有时像雨后春雨温润人们的心田,有时狂风巨浪席卷人们的内心。既有《花非花》的委婉朦胧,又有《玫瑰三愿》的细细倾诉,还有《天伦歌》的哀怨控诉。

一首《燕语》,声声叹息。黄自先生的这首作品全曲都是以叹息的音调进行演唱,在前奏中,钢琴渐渐下行,已经预示了歌曲的暗暗叹息情愫,仿佛每个音都在问诗人“别来何处?”而诗人却只能叹息故乡已经风雨飘摇,无处可归。

歌曲的第二段旋律重复了第一段,但歌词中却表达了诗人对于重回故乡的向往,并且抒发了重建美好家园的希冀——“我便从头筑起新巢,哪怕辛辛苦苦”。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要珍惜美好的生活,热爱自己的家乡,并通过这首歌曲让学生感受战乱年代,人民颠沛流离的心酸与知识分子的愤恨。黄自先生始终主张将观众审美和接受程度作为创作的标准,力求作品能够抒发大众真正的心声,所以他的声乐作品大多是篇幅短小,旋律流畅。黄自采用西方作曲技巧,以地方民歌曲调为素材,使用古代与近现代诗词为歌词所创作的声乐作品,既体现了中西结合,又反映了浓厚的中华文化意蕴,以民族文化为创作背景,拉近了人民群众与音乐的距离,反映着人们的真实生活,成为了代代流传的经典,学生在演唱这些歌曲时,既能丰富自己的审美经验,又能从经典之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这些都是黄自声乐作品的审美价值所在。

(二)弘扬传统民族文化

纵观黄自先生的声乐作品,其艺术价值还体现在弘扬传统民族文化之上。他所创作的作品,在曲调上丝毫没有“洋气息”,而大多都是具有浓厚民族韵味的旋律。

他的歌词不是温润如玉、涓涓细流的古诗词,就是具有家国情怀的爱国大作。如《花非花》就是以花和雾来作比喻,形容光阴易逝,珍惜美好的事物,以五声宫调式来作为歌曲的调性,旋律缓缓上升又慢慢回旋,最后归于平静,音虽少,简而妙,将歌曲的意境描绘得栩栩如生。而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黄自在辛弃疾的爱国豪情之上,进一步抒发了对于家国的担忧,对于敌人的控诉,表达了知识分子振兴祖国的满腔热情。

尽管旋律简单,但也不失黄自先生的细细斟酌,例如歌曲《点绛唇·赋登楼》的主旋律:

这个节选中,变宫音出现了两次,但都是匆匆而过,并未做长音停留,并且此处出现这个变化音与歌词想表达的“试来把酒留春住”的意境十分贴切,更多了几分留不住的伤感与无奈。词人王灼在这首《点绛唇·赋登楼》中巧妙地运用了四季的变化来感叹人生无常,以春天比拟生活的希望,表现了对于春天的眷恋,对于美好生活的希冀。黄自先生在词人的感情基调上,运用了倚音,更添了几丝愁绪,他把如何用音乐表现人细腻的内心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除了歌曲旋律的写作之外,黄自先生对于歌曲的钢琴伴奏也尤为用心。例如在《南乡子》中就采用了柱式和弦,三连音的节拍让歌曲的气势更加恢弘,将诗句中的恢弘之气融入钢琴伴奏之中,浑然天成得让人感到诗人的尊严。

黄自先生声乐作品中民族性的表现不仅局限于曲调旋律之中,还表现在了曲调与歌词的契合之中,例如作品《花非花》:

作品简短,但在上阙的“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短短12个字中采用了“起承转合”的旋律结构,与诗词朗诵的音韵相应。在歌曲的下阙中,韵律发生了变化,以上阙的尾音开始,逐步行至全曲最高音,然后渐渐回落,营造了歌曲中“苦寻无果”后,归于平静的意境,并在结束时加上了延音记号,暗暗叹息,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这种结合诗词语韵来创作的细节正是黄自声乐作品中朗朗上口的原因所在,也是他创作的特色之一。

深入黄自先生的声乐作品可以发现,他对于传统民族文化的弘扬与支持是无微不至的,大到旋律曲调、歌词取材、钢琴伴奏,小到呼吸换气、声韵配合,均是由他细心勾勒,反复斟酌。黄自先生的大量作品都深深扎根于民族音乐的土壤,汲取的是民族音乐的阳光雨露,并巧妙地在其音乐作品中恰到好处地融入一些西方音乐元素,与西方音乐思想完美结合,也是弘扬民族音乐、传承发展传统文化的载体。

(三)丰富的文学内涵

上文提到,黄自先生的声乐作品大多是以古诗词、近现代诗词创作而来的艺术歌曲。这些艺术歌曲对于声乐专业的学生而言具有启蒙作用,对于业余歌手而言,运用得当也可以起到引导作用。虽然黄自先生的声乐作品不像通俗歌曲那般流行,但也较为易懂,极具文学内涵和诗意。

黄自先生作为新文化时期中国著名的艺术家、音乐家,是当之无愧的。他对待音乐艺术的创作态度极其严谨,这种严肃的治学和艺术创作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正是因为这种恪尽职守、呕心沥血的忘我创作精神,才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永恒精神和历久弥新的艺术价值。

黄自先生具有深厚的古汉语基础,尤其是古典诗词,他在以古汉语诗词为题材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把中国古典诗词的韵尾、韵律都表达得淋漓尽致。或婉转悠扬深情、抑扬顿挫的旋律,或恢弘悲凉壮美、平平仄仄的古诗词韵律相融合,在《思乡》这类以近现代诗词为歌词的歌曲中,黄自先生更加注重音乐语言是否与诗词相应,与诗词的韵律相一致,能否真切反映歌曲的思想情感,能否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通过反复的思考,黄自先生的声乐作品才有了活的灵魂,对于这类歌曲的创作,大多是在诗词的基础上,借用了西方创作技法,得以产生了丰富、和谐的和声。

这首歌词是来自于韦瀚章的《故乡》,黄自在歌曲的一开始采用了#Ⅱ级音,这种非传统的写作方式,虽引发了众多音乐家的争议,但细细看来,这个音一开始就为全曲铺设了忧愁的意境,给人一种飘摇不定的感觉,预示着整首歌曲都将在乡愁中进行,也抒发了诗人对于故乡的怀念。并且这个不稳定音给予了观众期待,音乐将走向何方?这让大家对后面的旋律更为关注。

《春思曲》也是韦瀚章的诗作。作曲家在创作时,对于钢琴伴奏的设计煞费苦心,运用了三连音的和弦伴奏,营造春雨淅淅沥沥不停歇的意境,下行的旋律让人感觉雨越来越大,心思忧愁,音程大跳让人感觉彻夜难眠,心绪难安。

还有流传甚广的《玫瑰三愿》,这是诗人龙七的著作。这首歌曲无论是歌词还是旋律都给人以优美精致的感觉,歌曲中的玫瑰花娇艳欲滴、美丽短暂,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于美好事物流逝的惋惜与感叹,也告诫人们要珍惜美好事物,把握当下生活。

旋律开始,层层模进,音调逐渐升高,轻声细语缓缓诉说着诗人对于玫瑰花的热爱与感叹。

在歌曲的第二部分中,旋律进行了八度音程跳进,情绪高涨,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祝愿与希望,最后的突然平静也表现了诗人生活归于平淡、留恋美好的情景。

黄自先生的声乐作品所蕴含的文学内涵是十分丰富的,也体现了宝贵的音乐文学研究价值。黄自先生能够把中国古典诗词与现代音乐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独具时代特色的音乐风格流派,充分体现了艺术家超强的思维和良好的艺术潜质以及深厚的艺术功底。

(四)高校声乐教育的推动力量

在高校声乐教育中,艺术歌曲的作用至关重要。黄自先生的众多声乐作品在声乐教学中应用广泛,学习黄自先生的作品不但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音乐素养,还能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演唱习惯,进行深入的审美体验与情感表达。黄自先生的声乐作品篇幅较小,难度适中,对于训练学生的演唱技能和培养自信可以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除此以外,他的作品还蕴含了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内涵,包含着浓烈的爱国情怀,教师可以借用黄自的作品来进行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培养爱国情怀的教育,例如歌曲《天伦歌》就是一首饱含爱国热忱的作品,学生可以在演唱作品之前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演唱时感受歌词的情态与意态,感受青年当年爱国情怀,以此来激励自己好好学习,热爱祖国。

《天伦歌》的开始,钢琴伴奏就缓缓演奏出全曲的主题,营造了伤感的意境,当歌词演唱到“人皆有父,翳我独无”,可以发现旋律进行了下行大跳,表现了骤然低落的情绪,学生在演唱时可以细细体会歌曲的情感。

通过前文分析了黄自先生作品的艺术价值所在,不难看出,他的作品之所以可以流传至今,可以被奉为经典,均是来源于他的严谨态度与音乐素养。创作风格多样,有对美好事物的叹息,有坚定的家国忧愁,内涵丰富。他的声乐作品见证了中国音乐从模仿西方到中国特色的风雨历程,具有十分珍贵的艺术价值。

结 语

黄自先生是中国近代音乐艺术界公认的一代宗师,为我国民族音乐艺术事业走向世界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同时,也为我国音乐教育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首开现代音乐教育之先河,其艺术歌曲不禁被誉为中国艺术歌曲的典范之作。尤其是他全面的音乐素质、深厚的文学艺术素养、坚定的民族信念、细腻的情感表达,都是后辈借鉴学习的榜样,赋予音符以生命,就是赋予音乐以永恒。研究他 作品的艺术价值,可以使人们更加走近这位伟大的音乐家,可以让广大青年重新审视黄自先生的声乐作品,将其好好地传承下去,将中华传统民族文化传承下去。

[1] 雷婷.黄自艺术歌曲演唱研究[D].宁夏大学,2017.

[2]魏琳琳.黄自艺术歌曲的审美价值意义[D].东北师范大学,2016.

[3]王晓迪.黄自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4]王俊霞.黄自声乐作品在近现代音乐史上的开创意义[J].兰台世界,2014,4.

[5]王亮.黄自艺术歌曲钢琴声部的特点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2013.

[6]冯元元.试论我国三四十年代艺术歌曲的发展脉络及其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J].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2.

猜你喜欢

黄自艺术歌曲声乐
浅析艺术歌曲《玫瑰三愿》的音乐特征
无与伦比的月光之美——两首同词艺术歌曲《月光》的音乐风格及演唱技巧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中国学院派艺术歌曲创作的典范
黄自作品《玫瑰三愿》赏析
对音乐欣赏课的认识与思考
浅谈黄自艺术歌曲的民族性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