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民族声乐作品中钢琴伴奏的技法特色

2018-07-11

乐府新声 2018年2期
关键词:钢琴伴奏音色民歌

冯 熠

一、烘托民族音乐的音乐元素

在民族声乐作品中,旋律是最为集中直观地体现其音乐形象本质的音乐要素之一。它从句法结构、节奏组织、速度变化等方面完成对乐思的直观陈述,而这些要素则共同构成了民族声乐作品风格的多样化。而从钢琴伴奏角度而言,则是以旋律要素为基础,进行艺术化的演绎,从而完整地呈现民族声乐作品的音乐理念、主题思想、审美情趣及民俗文化。

(一)背景烘托

较好地展示声乐作品的旋律及和声背景上的烘托和扩充是钢琴伴奏作用的重要方面。

如《我住长江头》是上世纪30年代我国民族声乐极富代表性的优秀作品。音乐旋律清晰、和声色彩丰富、音乐结构严谨、思想情感真挚,旋律间流动着对恋人的殷殷思念和对爱情的坚贞信念。钢琴伴奏部分以连绵不断的快速十六分音符分解和弦组成的六连音作为背景贯穿全曲,描绘了奔流不息的长江水,烘托相思者内心的激动之情。这就要求伴奏者给演唱者以很好的衬托和支撑,尤其要求非常连贯地(Legato)演奏。

例1.

(二)乐句表达

乐句是构成音乐作品组织结构的基本单位。乐句的准确划分不仅会影响音乐作品整体结构的逻辑性、完整性,更对完美地展现作品艺术形象有着直接的影响。只有准确合理地划分每个乐句,处理好乐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才能完整地表达音乐语言,再现民族声乐作品的艺术形象。就钢琴伴奏而言,不仅要准确地演绎好每个乐句,更要在作品出现难以断句的当口,协助演唱者找出合理停顿的气口,科学换气、快速抢气,既不影响演唱(奏)效果,又体现钢琴伴奏和演唱者二者合作的技巧和默契。如歌曲《断桥遗梦》的尾句“地老天荒,我的爱心不变”,不少演唱者在“不”与“变”二字中间换气,不仅分割单词使词义改变,更破坏了乐句的完整性。

(三)调式旋律

构成音乐旋律的诸多元素中,调式是音乐风格特征的最直观体现者之一。同时,音乐作品中对于调式音阶的使用,也是区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格民族声乐作品的重要考量要素。在中国汉民族声乐作品中,对于调式音阶的使用往往带有强烈的民族色彩,大多数作品的调式采用民族调式中的五声音阶,或以五声音阶为基础添加不同的偏音而衍生出的六、七声音阶。民族声乐作品的钢琴伴奏大都继承了传统音乐的主题旋律,这些调式旋律大致分为以下两种:

1.典型的五声调式旋律

采用五声性民族调式音乐作品有:《长城谣》、《浏阳河》、《茉莉花》、《谁不说俺家乡好》等。以《长城谣》为例,前后四次的主题旋律陈述,无论是在F宫体系还是E宫体系中,都只用了(C、D、E、G)几个五声调式中的骨干音,具有强烈的民族色彩。

例2.

2.以五声调式为主的六声或七声调式的旋律

调式音阶材料以五声调式的五个音为基础,选择性地增加清角、变宫、变徵、闰等由原本的五个音衍生出的偏音,即构成了六声、七声音阶。如由徐景新作曲的声乐随想曲《春江花月夜》,作曲家主要运用民族调式,在五声调式的基础上加入偏音,使得原有的五声性旋律带有了六声、七声的色彩特征,极大地丰富了这首随想曲体裁民族声乐作品的音乐色彩。

例3.

二、显示民族音乐的音色个性

我国的民族乐器种类繁多、历史悠久,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有记载,按照乐器的制造材料将其分成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类,谓之“八音”。丰富的民族乐器种类,造就了民族音乐音色的丰富性和多样化。钢琴虽有“乐器之王”的美誉,但在音色变化以及润腔方面较为单一苍白,难以充分表现中国民族声乐丰富的音色神韵。因此,许多民族声乐作品的钢琴伴奏,往往采用不同的钢琴演奏技巧来模拟民族乐器的音色和演奏法,以求得音乐作品在最大程度上接近民族音乐的风格特征。

(一)音响效果

中国民族声乐作品有着许多对除钢琴以外的音响的模仿,有乐队配器,还有对大自然声音的模仿。钢琴伴奏也需根据民族声乐作品的情感和情境,采取明暗、刚柔、强弱以及透明度上的对比等技术处理手段,对音色进行不断地调整和变化,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1.古筝音色

《枫桥夜泊》是由当代著名作曲家黎英海根据我国唐代诗人张继所作的一首七绝诗改编而成的声乐作品,堪称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典范。此曲曲境深远、隽永、静谧、清廖,全曲开头钢琴伴奏前奏部分采用了钢琴音色多变、音域宽广的特点在低音区奏出三个纯五度双音,仿佛是在聆听夜晚寒山寺的钟声,由远而近形象再现了原诗情境。钢琴伴奏部分多采用模拟古筝演奏特征的钢琴演奏技巧,令人感受到秋夜清幽寂远的景色和诗人旅途中孤子清廖的心情。

例4.

2.琵琶音色

例5中的《红豆词》原是曹雪芹所作的古诗词,后作曲家刘雪庵将这首爱情的颂歌创作为艺术歌曲。此歌曲的钢琴伴奏以和弦倒琶音式的演奏模仿琵琶的音色,极为精致地表达出其中的意境。

例5.

“展不开眉头,捱不明更漏”一句,借助节奏型的对照和呼应,表达了内心的相思之苦。这两句的钢琴伴奏在第二、三拍上作了有意识的停顿,而第四拍上的两个八分音符用梆子敲出了无奈和悲愤。

例6.

由作曲家徐景新根据同名民族管弦乐作品改编而成的《春江花月夜》,是一首优美委婉的抒情歌曲。这首歌曲充分吸收了民族乐器琵琶、古筝的音响元素,以钢琴的不同音色,舒缓明快、典雅优美地渲染了月夜甜美静谧的气氛和氛围。引子部分钢琴伴奏在一开始奏出的带倚音的重复音,充分展现琵琶的音色,伴随着左手低音区的八度三十二分音符震音,忽强忽弱,模拟出钟鼓的音响,仿佛将我们带入诗人张若虚笔下江南春夜的迷人意境。

例7.

3.古琴音色

古琴曲《阳关三叠》,取材自我国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送元二使安西》。其曲委婉悲凄、情真意切、感人至深。钢琴伴奏通篇模仿古琴的音色,弹奏时仿佛似在古琴上揉弦、压弦,且运用复倚音和支声复调突出了钢琴的描摹性,使民族音调和钢琴语言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例8.

4.大自然音色

《乌苏里船歌》是一首质朴而生动的东北赫哲族民歌,生动再现了黑土地上原汁原味、高亢悠扬、起伏跌宕的旋律和节奏。字里行间中满是对美好家园的热爱和对幸福生活的赞美,淋漓尽致地表达出赫哲族百姓对未来的憧憬和展望。引子部分的钢琴伴奏,采用大量琶音模拟流水、倚音模仿鸟鸣,三十二分琶音华彩乐段、颤音长音以及震音的巧妙运用,瞬间让烟波浩渺、安静祥和的乌苏里江晨景跃入眼帘,听众仿佛置身于安逸甜美的意境中。

例9.

(二)音响层次

中国民族声乐作品的钢琴伴奏中蕴涵着丰富的音响与色彩,它并非单一层次,而是多层次、多声部的。伴奏时要从根本上摒弃千篇一律、千人一声的伴奏音色,对每个作品在深层次、多角度分析的基础上,寻求音响层次的变化,运用钢琴的不同演奏技法,来实现音色上的多样化。

《教我如何不想她》是一首广泛传唱的艺术歌曲,由作曲家赵元任根据刘半农的白话诗所作,旋律优美、意境深远。这首歌曲(1928版)的前奏部分右手分为两个声部,伴奏采用平稳的和弦及简练的织体,在以E为持续音的基础上,其它声部的结构保持着均匀的节奏。上方声部较多运用简单的多声部和声进行,使得音响整体效果清晰而丰满,具有独特的韵味和风采。弹奏时要把握好触键的力度和不同音色的音乐处理,突出高声部线条,弹出立体效果;左手伴奏部分要在固定音型中体现内在的律动。

例10.

除传统的(1928版)以外,还有一个形式优美的小提琴助奏版。小提琴和钢琴声部的共同演绎,多变的音色使歌曲更加柔美、色彩更加丰富、和声的立体感更强。在钢琴伴奏时,应当时刻注意钢琴声部与弦乐声部的“对接”,即恰当合理地进行旋律线条的衔接和音色、音量的搭配处理,这不仅利于完善音乐语言的逻辑性,充分发挥钢琴的特性,更能从立体上丰富音响效果。

例11.

《玫瑰三愿》是20世纪30年代广为传唱的艺术歌曲,篇幅短小、旋律优美、感情细腻。伴奏部分采用了钢琴伴奏和小提琴助奏的形式,织体上采用了主调和复调织体运用相结合的组织手法。作品的前半部分大量的采用柱式和弦,用来凸显旋律声部,明晰音色层次,以给旋律声部纵向上相对稳定的支持。

例12.

后段采用琶音分解和弦织体,左右手穿插起来,使旋律节奏交错进行,层次更加分明。生动而婉转地表达了作者的伤怀和失落,表现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渴望。

例13.

可以说,中国民族声乐作品的音色个性多姿多彩,而钢琴伴奏的音响效果、音色层次也极为丰富。作为民族声乐作品的伴奏者必须要了解钢琴各个音区音响效果的差异,注意手指的触键,特别要弄清每一个音分别代表着乐队配器中的哪一种乐器,或是小提琴或是木管又或是古筝等等,要使每件乐器都显示出它们本身的音色与个性,而不能以单个乐器代替重复同一旋律的混合音色。

三、弘扬民族音乐的节奏特点

节奏是音乐最具活力的要素之一。在中国这个多民族融合的文化大国,传唱着许许多多风采独特、节奏特色不同的歌曲。与之对应的钢琴伴奏则多以凸显民族性情的节奏特点为主,尤以抑扬顿挫最为显著。通常表现在乐曲的尾声,在某些音符上或一个长音之中做必要的顿挫或延长,以充分发挥节奏的自由度,表现变化丰富、极具情趣的旋律。而这种自由化的节奏组织模式,给予演唱演奏者极大的发挥空间,使得乐思在节奏上能够更灵活地显现出来。

(一)民族地域特色的节奏

1.切分节奏

在民族声乐作品中,切分节奏是最常见、最具代表性的节奏,常用于诙谐和欢快的乐曲中。切分节奏的差异能呈现出不同民族地域音乐的风格。通常以打破正常的音乐节拍为特点,强弱分明,错落有致,富有较强的音乐生动性和运动感。如新疆民歌《一杯美酒》,其节奏热烈而富有活力,尤其是切分节奏地域色彩明显,展现了一幅欢快、喜庆的热闹场面。

例14.

2.附点节奏

朝鲜族民歌的节奏则以大量附点节奏为特点,节拍上大多以三拍子为主,这种节奏和节拍的组织模式与朝鲜族当地轻盈曼妙的长鼓舞有关,节奏与舞步的紧密贴合使得这种节奏特征极富感染力与表现力。如《阿里郎》,用大附点节奏描绘了长气息的叹息或哀怨,使这首抒情歌曲节奏平缓而流畅。

例15.

又如《长鼓敲起来》,用小附点节奏来表达快速的鼓点节奏和激昂的舞蹈步伐。

例16.

例17中的新疆民歌《打起手鼓唱起歌》则是以十六分音符重复音的流动贯穿全曲,以营造一种欢愉的气氛,歌颂生活的美好。曲中弱起小节、附点节奏以及混合拍子的运用,极富动力和跳跃感,使得歌曲更加明快,热情。演奏者在演奏时需要把握住音乐节奏整体的律动感,细化到每一个附点音符的处理上,使其符合音乐语言的整体风格。

例17.

3.慢三拍节奏

颇具坝区特点的傣族民歌,其旋律温婉灵动、优美抒情。节奏多以舒缓的三拍子为主。如施光南的《月光下的凤尾竹》,全曲通篇采用慢三拍节奏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夜晚月光溶溶,微风轻拂凤尾竹的美丽画卷,表达了月光下深情阿妹和痴情阿哥彼此的爱恋。

例18.

4.自由节奏

蒙古族民歌,以其粗旷豪迈、音域宽广、细腻悠扬的风格特征见长。如内蒙呼伦贝尔的一首传统长调民歌《辽阔的草原》,其变化音的使用十分频繁,在节奏的处理上相对自由,草原气息尤为浓郁。这首作品的节奏组织自由而舒缓,旋律线条悠长而富于装饰,曲调上扬且宽广嘹亮,歌颂了牧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爱情的向往。

例19.

(二)复杂节奏的对位、组合及运用

复杂节奏是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不同的节奏变换与律动类型体现出不同民族的生活环境和性情爱好。《玛依拉》这首带有异域风情的哈萨克斯坦族民歌,其流畅的旋律、规整的节奏、鲜明的节拍,具有极强的舞蹈性。全曲以固定节奏(X XX X| XX XX X|X X XX| X--)贯穿始终,气氛热烈欢快。钢琴伴奏部分的节奏量化遵循了Articulation的原则,而并非是按照简单的音群或连线来划分句读,这种量化方式更好地把握了作品的内在节奏脉动。以前奏的第7-8小节为例,这里主要由八分音符构成音群,以音为原则进行分割是6-6(3*2)的结构,如果以节奏为原则进行组合则是4-4-4(2*3)的结构,由此在节奏组合与音群分组之间形成冲突与复合,并且形成乐曲内部潜在的切分。

例20.

新疆塔吉克族歌曲《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是一首地域特征显著的民歌。全曲旋律热情四溢,节奏欢快洒脱。引子部分节奏自由舒展,主体部分7/8拍的复合节拍(3+4结构)带有鲜明的新疆民歌节奏特征。钢琴伴奏需把握新疆民歌的复合节拍律动特征,以7/8拍律动感作为基础进行演奏,凸显塔吉克少数民族音乐节奏的独特魅力,切不可把7/8拍误弹成6/8拍(3+3)甚至8/8拍(4+4),否则原本新疆民歌的风格特征将荡然无存。

例21.

综上所述,民族声乐作品的钢琴伴奏有着极为丰富的技法特色,只有牢牢地把握原有的民族风格特征,以民族性的音乐语言为基础,在旋律、节奏、音色等诸多音乐要素上,进行恰如其分地细化处理,并与演唱者和整体音乐风格相呼应,这样的钢琴伴奏才具有欣赏意义,才称得上是音乐艺术。由此看来,民族声乐作品的钢琴伴奏艺术的完善与发展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作曲家和钢琴伴奏工作者的不断探索,才能最大程度地完美呈现钢琴伴奏的艺术特色,为我国钢琴伴奏事业推开一扇崭新的艺术之窗,打开全新的格局。

[1]黄婷.浅谈从民族和声思维谈民歌伴奏中的和声写作[J]. 中国民族博览, 2016,(1):139-140.

[2]徐秀平.浅谈民族音乐的钢琴伴奏[J]. 人民音乐, 1998(7).

[3]黄常虹.民歌·艺术歌曲·民族性——析丁善德改编民歌的艺术成就[J]. 中国音乐, 2006,(2):143-145.

[4]郑隽逸.玛依拉变奏曲.钢琴伴奏的风格特点及演奏分析[J]. 音乐创作, 2015,(9):127-128.

[5]张红霞. 谈钢琴伴奏与声乐演唱的关系[J]. 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 2008, 28(5):13-15.

[6]郭洁. 钢琴伴奏在声乐演唱中的演奏功能[J].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6,(4):90-92.

猜你喜欢

钢琴伴奏音色民歌
合唱艺术中钢琴伴奏的运用
形、韵、意——咏叹调《有一颗爱心飘落》钢琴伴奏分析
精雕细琢的外形与音色 Bowers & Wilkins(宝华韦健)805 D4
出人意表的音色与音质表现 Cambridge Audio剑桥|AXC25 CD机 AXA25合并放大器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藤县水上民歌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合格钢琴伴奏者基本素养的养成与提升
论声乐钢琴伴奏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