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乐艺术指导过程中的“二度创作”

2018-07-11

乐府新声 2018年2期
关键词:二度创作二度小白菜

李 勇

声乐表演,艺术性地融合了人们的生活语言和音乐语言,是一种最容易让人接受的艺术活动形式。对其进行“二度创作”,就是要在作品原有“底版”基础上,通过钢琴,运用韵味、润色、增减层次、陪衬、烘托等手法进行艺术再加工。“二度创作”的目的在于更好地诠释作品,让谱面上那些静止的音符跃然而起,塑造更生动具体的音乐形象和更立体逼真的音乐画面。

通常的声乐作品载体是曲谱。作曲家通过有意识地排列音乐符号、利用音调、节奏和节拍的变化,组建乐句和结构。再运用配器手段,调整和声的色彩、织体的搭配,适当安排音乐行进速度和力度等元素,进而形成一部完整的作品。

但我们必须明白,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声音是音乐的展开形式。无论曲谱的创作有多高明,停留在谱面上的静止符号只能是符号而已,人们很难通过它们体会到作曲家的创作意图、营造的意境和想要展示的音乐形象和音乐画面。音乐,只有通过表演者的诠释,才有可能全面甚至出乎意料地展示音乐作品的面貌。而在对作品的诠释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二度创作”。

完善的声乐表演过程中,人声与器乐相互依存、相互影响,须要密切的配合。想要作品得到完美诠释甚至升华,除了演唱者要有高超的技艺以外,艺术指导的钢琴伴奏也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钢琴伴奏在为人声做衬托、渲染气氛、使音响效果更加丰富的同时,更可以引领演唱者更深层次地理解作品并沉浸其中,激发更大演唱热情,此时的伴奏让演唱的色彩更绚烂华丽,琴声与歌声融为一体,更深度地发掘并更生动完美地演绎或展示作品。

如何才能在艺术指导过程中恰当地“二度创作”,更好地完成作品展示工作呢?做为职业的艺术指导老师,我愿意结合多年的教学和艺术实践,向同道分享经验和思考。

一、注重结构的分析

“结构”一词意义宽泛,音乐作品里的“结构”就是全曲的框架,它起着支撑作用,对保持作品的完整性,至关重要。可以说,对音乐作品结构的认识程度,基本就决定了利用钢琴伴奏进行艺术指导的水平和质量。

因此,在准备完成一部音乐作品之前,表演者千万不要急于演唱或演奏,而是要对作品的结构进行认真的研究和分析,进而明确体裁和风格。要更加全面、更大深度地去认识作品。只有充分认识了作品,才有可能在后续的艺术指导过程中更进一步地有力把握和妥善处理作品,让个性化伴奏的发挥有的放矢;才有可能在面对并演绎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音乐作品时,更有意识地控制好音乐的虚实、明暗和浓淡,让层次更分明清晰,准确地赋予钢琴伴奏以恰当的“情感”和鲜明的“个性”,让“二度创作”有据可依。反之,如果对音乐作品的结构不加分析或分析不准,势必会在处理时陷入困境,音乐表现平淡、苍白、逻辑混乱、索然无味。

对音乐部分进行“曲式结构”分析,这是当提到“结构分析”时,人们最先想到的。这样的分析对更深层次理解和表现作品、把握音乐发展走向、抓住作品写作依据固然十分重要,但这种浅层次的分析却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最强调的是,借用类似对文学作品结构进行分析的办法,对音乐作品进行结构分析。这种分析更宽广、更深厚。

艺术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它们一定要关乎人性、为人类服务的特征却是一致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各艺术门类可以相互类比、借鉴。音乐和文学就是两种这样的艺术门类。

声乐表演最重要的基础性材料,就是“词”和“曲”,即歌词和音乐。而歌词具有天然的文学性。一部好的声乐作品,其音乐的发展往往很自然地依附于歌词的文学性脉络。旋律与歌词有机地互相缠绕,互相支撑,水乳交融,共同发展。因此,使用文学的分析方法来分析音乐作品,就变得十分重要也十分有效。在多年的实践中,我习惯于此。

如同文学作品一样,音乐作品也有着发生、发展、高潮、衰退、消亡的样式;也有着顺叙、插叙、倒叙等手法,也同文学一样,最多地使用顺叙手法等。当你在比较中,发现并注意到了这样的现象时,对音乐作品的分析过程,就充满了乐趣。

在大量的借景喻情、描写景物的颂歌之类作品中,通常使用顺叙手法;而使用插叙、倒叙手法的作品,往往更具有故事性、情节性。特别是插叙手法,通常会让作品具有回忆感,其塑造的音乐形象更生动、更富立体感。以《小白菜》为例说明这种“结构分析”。

《小白菜》这部作品,塑造了一个封建社会里失去母亲、命运悲惨不幸的小女孩儿形象,充满了对黑暗旧势力的血泪控诉和强烈反抗。整部作品的结构,十分规整严谨。从前奏开始的前四小节,“小白菜”的音乐主题如陈述般展开。之后,音乐色彩低沉的旋律,由慢渐快、由低至高,情绪由压抑暗淡至激情迸发,环环相扣、层层推进、一气呵成,直至出现小白菜失去母亲后撕心裂肺的呼喊。

在处理上,歌者四句“亲娘啊”演唱,应由强变弱、由急变缓,如同展示一幅影像斑驳、色调泛黄的古老胶片,索引受众的情绪随同小白菜一起,感受充满痛苦、思念与无奈相纠结的心绪上的变化。歌词使用文学里的“比兴”手法,“小白菜啊,地里黄啊,三两岁啊,没了娘啊……”

悲惨的事情接踵而来:爹爹娶了后娘、小白菜被百般凌辱、心灵受到摧残。直至小白菜中发出绝望的呐喊、发起奋力的抗争。最后一段,“桃花开了,杏花落了……”,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面对无法改变的现实,一颗稚嫩的小白菜逐渐枯黄、失去光彩的过程,把观众和听众带入到哀怨、悲愤的情绪之中。

如同对待日常事务一样,对艺术作品观察和分析的角度越多、越深入,则对其理解就越深越透,甚至会有全新的发现和感悟,就越容易把握和控制,就越能充分地“为我所用”。虽然艺术的表现形式各异,但其精髓却殊途同归。

在对作品的观察和分析上,提倡细致入微、穷经皓首。观察的角度和分析的手段,无所谓门类,没有标准。只要合乎艺术规律和科学逻辑。在分析过程中,要尽可能地调动所有感官,去感受、体会作品,为二次创作寻找依据,发现并开拓空间,使“二度创作”成为可能并为此打下基础。

二、控制和声的效果

和声,作为最好的润色材料,在处理音乐作品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声运用得是否合理得当,直接影响整个作品的完成效果和质量。

一般来说,调式内的和声不会使人产生听觉上的新鲜感。正因为如此,恰当地运用离调和弦,有意识地用“跳跃”和“错位”给人创造听觉上的“意外”、“惊喜”,就成了二度创作的重要手段。

在艺术指导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情绪需要,适当控制和处理好手指触键力度,让声音的音色表现得恰如其分。

首先,像颂歌式的作品、弱起式段落过渡以及弱拍上离调和弦的处理,声音要弹的饱满,要为下一小节强拍的出现做好铺垫。例如电影《小花》中的插曲《绒花》,就是一首赞歌性的歌曲,其音乐呈递进式发展,在“啊”(见例1)——小节最后一拍即弱拍上,出现了一个离调和弦。这个离调和弦不仅把音乐情绪推向了高潮,同时也适时地、有机地配合了剧情,推动了剧情的发展。此时,音乐与剧情浑然一体,艺术效果倍增。

例1.

当处理这种离调和弦时,我们在弹奏上要做到沉而不强、强而不噪。如:《我的祖国妈妈》前奏。

其次,离调和弦也经常出现在乐曲的乐句中间,如《美丽的姑娘》(见例2)。在处理这种作品中的离调和弦时,触键要内在、含蓄,要突出这种色彩变化的“突然性”。

例2.

最后,要注意,在转调过程中,离调和弦被作曲家经常使用,成为一种“定式”。比如《思乡曲》的间奏,这部作品的主题从E大调开始,经过4小节的过渡转到了C大调,音乐情绪也随之变化。

类似的作品还有《我不能忘记》连接高潮部分的间奏,音乐由原来的降A大调转到了F大调。在弹奏这些过渡乐句或和弦时,一定要藏机巧于自然中,毫不做作,而是浑然天成。

由于音乐和声的表现类型有多种,在处理上也就不同。

歌剧式的,如《杨白劳》运用了宣叙调补充,还有《不幸的人生》、《铺平大道通长安》等作品,在弹奏时要注意人物间动作、心里、语言、语气和呼吸,要与其协调一致、配合默契。

填充式的,如《我心永爱》,采用对话式的和声积体与旋律,用歌词填充,成为一部完整作品。在中间段运用的进行曲式节奏,明显属于行进式和声类型,其天然地富有强弱起伏的动感。在处理上,在保证大句子连贯的同时,要体现出音乐节奏上的短促和有力。

此外,推动音乐发展的和声形式还有铺垫式、连接式等。这些和声类型都出现在音乐高潮之前,都预示着高潮的出现并为之准备,都具备转换音乐情绪的功能,都有着由弱渐强、把音乐“拉宽”、“放大”进而使音乐形象变得“雄伟”、“恢宏”的形态和模式。

对和声形式的分析意义重大:会更准确地大线条地把握作品,会更有利于合理有效地搭配并运用色彩,会更调动并激发演唱者与伴奏密切配合的热情。有了准确的和声分析,才有可能让伴奏同声乐间的彼此“顾盼”交相辉映。在此基础上的音乐表达会更具“穿透力”和感染力。在伴奏者完成与歌者和谐统一的呼应、烘托、过渡、推进等环节之后,其艺术指导的“二度创作”,其效果一定会“惊艳”。

三、掌握节奏的律动

一部完整的音乐作品除了要有严谨的框架做结构支撑外,还须要有适当得体的和声织体来丰富和填充细节。节奏之于音乐,如同心脏之于人。节奏的律动对于作品展示的意义重大深远:能让其内涵更加丰富、能让其风格更加鲜明、能让其感情更加饱满。节奏律动不仅要清晰明确地勾勒出音乐的线条和棱角,更要赋予其质地和特性,让音乐作品无论从宏观还是从微观看,都流动自然、富有灵性。

一般在使用分解和弦、琶音做音乐的衬托或背景时,除了要控制使用好这些流动音符的音量外,还要有意识地创造出或高或低、或远或近的“画面感”,形成与演唱者很自然的“关照”。比如:作品《情歌》,开头一句“送哥,送到太阳升;送哥,送到星儿落。”音乐的情绪开阔而辽远,“送哥”一词的处理,要求创造出由弱至强、由远及近、由低到高的变化效果,呈现给听众一幅女主人公手捧哥哥的血衣、悲戚歌唱的画面。

在弹奏风格性的节奏型时,要注意不同民族和地区不同的音乐风格,紧紧抓住其特点。把握节奏型的重音、时值,控制声音与踏板的配合等,处理好各个细节,让创造出的音乐富有强烈的感染力,令闻者不由得拍案击节、陶醉其中。

戏曲的散板,多表现为“紧打慢唱”。在钢琴伴奏处理时,要根据唱腔音乐的呼吸要求,做出适当调整,达到急徐有节、张弛有度的效果。同时,更强调伴奏者必须会唱,这样才能对演唱更好地起到“烘”、“推”、“带”、“托”的作用。

无论处理什么样风格的音乐作品,其原则都是一样的。“二度创作”者,都要读懂音乐思想,把握风格,生动刻画,主动配合演唱,达到充分展示作品、深度感染观众的目的。比如在《金色的秋光》、《送上我心头的思念》等声乐作品中都有很大的“二度创作”空间。

四、塑造生动的音乐形象

作为跨越民族和地域的通用性语言,音乐的魅力在于它使用高级的或形象或抽象、或具体或模糊的手段及形式,让人们感受世间的美好与悲苦,进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带给受众精神上的享受。

“二度创作”过程的始终,都要有强烈的赋予意识,即要赋予作品以人文情怀。例如,《鸟儿在风中歌唱》这部作品,部分使用文学中的“拟人”手法,控诉人类对大自然开发无度、一味贪婪攫取的行为:一望无际的绿舟上一片和谐、生机盎然;无知的人类开始疯狂砍伐和肆意猎杀;于是,很快,绿舟变成了荒漠。承载着思想主题和情感的音乐旋律,牵引着观众的情绪发展,急促、强烈、凄惨而苍凉,生动地塑造出孤独悲伤的鸟儿形象。在处理时,伴奏者的左右手,要层次清晰、主次分明。

作品开头部分(见例3)的表情记号已经规定出了层次,“弱——中强——强”,音乐慢慢渐强。开头的伴奏要弹得很弱,左手在弹奏时可以想象:寂静的大海,浪花点点。而右手的弹奏时可以想象:平静的海面上,远远地飘来一艘小船, 即隐隐约约又依稀可见。此时,踏板要运用得恰到好处,声音表现得不能太“干”、太“混”。“二度创作”时,要恰当地运用休止符。音乐间的休止符,让声音似断非断,形断而意连。休止,在提高了音乐的趣味性的同时,也为听众创造出丰富的悬念和遐想空间。作品中有大段对答的句子,歌唱者与伴奏者密切配合的“二度创作”,会在把音乐推向高潮时,产生强大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例3.

再例如,《忆秦娥娄山关》,“二度创作”之前,要对词作的写作背景、时间、地点、形势等要素充分了解,把握作品的精神特质。在创作过程中,要随着音乐的进行在脑海里勾勒出不同的画面,这样才能更真切生动地表现出红军将士们大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和浪漫豪放的乐观主义情怀。

声乐作品有着不同的分类:歌剧、艺术歌曲、民歌、创作歌曲、古曲等,风格迥异:叙事的、表现人物的、抒情的、赞颂的等。每种体裁的创作有其相同的内在规律,而每部作品又都有其独一无二的鲜明个性。既要符合规律,又要新颖独特,这些都需要在“二度创作”过程中遵循把握和权重平衡的。好的“二度创作”能让塑造的音乐形象更具体更生动,也能让艺术作品更富感染力和生命力,更能让音乐表达接近艺术的本质。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声乐艺术指导老师和钢琴伴奏者,不仅要追求获得高超的钢琴演奏技术,还要追求具备深厚的文化修养、强大的艺术创造力,更要追求兼具全面深入分析、敏锐判断、有力控制与充分表达的能力。至此境界者,已“天人合一”——了然于心的音乐与驾轻就熟的技术浑然一体,貌似随手的触键便能产生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天籁”。

猜你喜欢

二度创作二度小白菜
仅有三个非负特征值的图
【小白菜】
图说·“梅”开二度
沪指二度回升 逢高宜减仓
学做小白菜炒油面筋
小白菜
简析歌剧《伤逝》秋之咏叹——《风萧瑟》
解析舞蹈元素在戏剧小品中的应用
声乐表演艺术中二度创作的重要性分析
论民族声乐艺术之“声、情、美、韵”